<p class="ql-block">母亲的指尖总沾着两样东西,一样是粉笔灰,另一样是我作业本上的红墨迹。作为小学老师,她的时间被切成了规整的两半:白日里,她站在三尺讲台前,握着粉笔把复杂的应用题拆成易懂的步骤,傍晚的余晖漫进教室时,她还在逐本批改学生的作业,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暮色四合时,她又拎着菜篮子赶回家,系上围裙钻进厨房,等我放下书包,餐桌上准有冒着热气的饭菜,而她转身又坐在台灯下,陪着我一道检查功课,灯光把她低头的身影拓在墙上,成了我童年最温暖的剪影。</p><p class="ql-block">她从不在我面前提工作的累,却把温柔揉进了每一个细节里。有次我贪玩时忘了写作业,她没发火,只是搬来一张小椅子坐在我身边,翻开课本轻声说:“咱们一起补,学习和走路一样,一步都不能虚。”学校里有个学生总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她悄悄买了新文具和作业本,用“奖励进步”的名义递过去;有孩子交不起学费,她也总是先悄悄垫付,转头跟我说;每个人都有难的时候,能帮一把就帮一把。那些没说出口的道理,都藏在她的举手投足里,比任何课本都更让我懂得什么是担当。</p><p class="ql-block">二十二岁那年,我攥着入伍通知书站在她面前时,她的手指在纸面上来回摩挲了好几下,眼里的不舍像潮水似的涌上来,却又很快压了下去,笑着说:“好啊,去部队里好好磨练,像个真正的男子汉。”收拾行李的那晚,她把我的军装叠得方方正正,又在背包侧袋里塞了本蓝色封皮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是她熟悉的字迹:“照顾好自己,遇到事别慌,记得常给家里报平安。”那些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叮嘱都更让我安心。</p><p class="ql-block">送别的那天,火车站台上挤满了人,她没像其他家长那样掉眼泪,只是伸手帮我理了理衣领,指尖触到我肩上的肩章时,轻轻拍了拍:“到了部队好好训练,妈在学校等你立功的消息。”火车开动的瞬间,我望着她站在原地挥手的身影,突然想起无数个清晨,她天不亮就起来给我做早饭,然后匆匆拎着教案赶去学校的模样——原来她的爱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告白,而是藏在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的细碎牵挂。</p><p class="ql-block">如今我穿着这身戎装站在军营里,才真正读懂母亲。她数十年站在讲台前的坚守,与我此刻选择奔赴远方的初心,本质上都是对“责任”二字的践行。训练累到想放弃时,我总会想起她握粉笔的手,想起她笔记本上的叮嘱;站岗时望着远方的星空,也会想起家里的灯光,想起她批改作业的身影。往后的日子里,我会带着她的教诲好好成长,等我带着荣誉归来的那天,一定让她看到,那个在粉笔灰里长大的孩子,早已成为能扛起责任的军人,成为让她骄傲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