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人生回忆录》*E、插队篇*《也说铺镇*下篇》

老三届 *道北三刀

<p class="ql-block">《坎坷人生回忆录》* E、插队篇*《也说铺镇*下篇》 </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从西安来汉中插队之前,突在大华纱厂家属一村,遇到母校西安大华附中的同届好友张三宝(我曾是初六五届乙班学生,他在甲班。由于当年他考入西安地质学校(中专),赶在我们上山下乡之际,他已毕业离校,分配到汉中铺镇的地质陕二队工作)。三宝听说我亦前往汉中务农,热情邀请我以后有空到他那做客。</p><p class="ql-block"> 为此,初到铺镇地质陕二队时,在镇西坡北直接打听三宝其人。不巧得是,他与同事出外公务,尚不知几时返回。于是我和喜成既使归心似箭,难得有机临镇一游,亦可说是“前面破了天门阵(汉中城区观光),回马又取洪州城(铺镇老街开眼)。</p><p class="ql-block"> 我清畅地记得,喜成我俩是沿着镇北的一条小河插入老街的(此后的几次路经铺镇,小河早已填平,面貌全非)。但见老街,路面多以青石板铺就。㹫窄的街面两旁,房屋多以单层土木结构建就的房舍为主,铺面亦和汉中城区相同,均以木板按序排列装拆,俗称下铺板、上铺板。</p><p class="ql-block"> 街巷饮食,花样不多,清晨皆以面皮、菜豆腐、锅贴、核桃饼之类为主。通观全镇,略显破旧,犹似人类老迈年高,精气不足而暮气沉沉,给我印象恰如现今乙巳年之中秋天气,或乌云压城,或阴雨连绵,令人真想拨云见日,企盼暖阳当顶,爽快人心。</p><p class="ql-block"> 截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页,国家对我陕飞公司基建投资皆已到位,我们基建口的男女老少职工日子便不好消磨。而且厂方亦要我们经济上自负盈亏,自找活路,挣到钱发工资,反之则西北风管饱。</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们只有组织精兵强将,冲向汉中建安市场,杀开一条血路,方可保得全处职工有米下炊。</p><p class="ql-block"> 在退休后又返骋搏杀在汉中的26载岁月之尾,按我们012基地硬性规定,不管情况如何,65岁一律一刀切。于是临近解甲归田安享清福之际,我突然往情再现,忆起五十多年前曾受杨家滴水之恩,如今机不失亦当涌泉相报。</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无须加班的周日之晨,我跨上工地的共享单车,从汉中城区直奔铺镇。再次浏览了改革开放之后铺镇的老树开新花,街貌煥然一新。尤其是早年落建于此的我们012基地下属的汉中2号、3号、27号信箱,亦为全镇的繁荣富强面貌一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欣尝了四十年老店“陈家槟豆凉粉”别有风味的槟豆凉粉之后,犹感不足,又慕名来到“麻辣香”面皮店,品味了别处罕见的黑面皮(食材出自洋县黑米,水泡打浆,热蒸而成),另有一番滋味爽在心头。此后又在超市里精选了四样美味食品,尔后出镇向南,真奔汉江。</p><p class="ql-block"> 多年未临此地渡口,想不到早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雄伟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为两岸行人、车辆解决了多年的江上来往之苦,令人不由得心舒气爽,几欲高歌以赞之!</p><p class="ql-block"> 然而,事有七八难得如愿,几十年前暮色苍茫匆临此镇,印象模糊。那时地小屋少,而今地域开扩,街巷纵横,往昔印象早巳横糊不清。打探多家,仍是不得要领,难以如愿,只得内心愧告: 光华好友,此行未能报恩,难以尽心,但得后日有机,定要了此夙愿!</p><p class="ql-block"> 好在其后听贤友喜成告知,身处汉中工作的他,曾于一日偶遇农友光华,代表我等予以热情款待,亦算多少解了我之内愧。</p><p class="ql-block"> (本文续完)</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之后,铺镇老树开新花,面貌煥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图片取自网络,特致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