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皖南川藏线西入口】</p> <p class="ql-block">9月26日,泾县。晴。</p><p class="ql-block">江南的初秋天气,温度不算很高,但是潮湿,闷热,让对于秋季的美好有备而来的我们颇有不适。妻子已经多次说想念河南的干爽秋天了。</p><p class="ql-block">早饭后,我们依计划前往皖南川藏线。根据来之前所做功课,这条线路东起宁国青龙乡,西至泾县蔡村镇,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一条山间公路,因沿途经过原始森林、草原、水库以及近年来兴建的木屋、漂流等景观项目,遂成为自驾游的理想去处。其间相当路段蜿蜒徘徊于山中,有一定的惊险,不知何方高士为其名曰:皖南川藏线,或皖南318,江南天路。一炮而红。现已成为江浙沪一带自驾出行的首选地之一。有如此去处,我们当然也不能错过了。</p><p class="ql-block">由于人在泾县,我们选择了西进东出。打算用一天的时间,好好地游玩一下这条路线。</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网上的爆火打卡地:月亮湾鱼鳞坝。可是,当我们的车停下来时,却发现那里根本没有水,太不巧了,可能是为了备战国庆长假,那天的湾里几乎看不到水,有的是翻挖起来的泥土和堆在那里的砖石。而我们眼前的坝,也不过是三两排“鱼鳞”组成的排面,可以想象有水时应该还行,但是在没有水的时候,就像是一条离开水的鱼,干瘪着毫无生气。出师不利啊!就象是突然被放了气的皮球,我顿时觉得兴致减退。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拐回去走西入口直接上“川藏线”。一番折腾之后,终于在九点来钟,我们走上了皖南川藏线的正路。</p> <p class="ql-block">【三道弯停车观赏山路与山色,这儿已经是皖南川藏线的核心路段,风景还是值得一赞】</p> <p class="ql-block">路两边的山色还是青翠的,偶或能看到云雾飘起在山间。不时经过的小村,红色房顶点缀在山岚之中,景色可圈可点。逐渐地,道路开始上坡,再过一会儿,过了一个村庄,路旁房屋山墙上写着的标语显示再往前走就是这条路最精华的部分:六道弯。路窄了起来,弯道越来越多,转弯时需要打响喇叭提醒对向来车,有时会车显得比较困难,需要小心应对。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车子已经来到了半山腰,三道弯。窗外景色也与山下有所不同,特别是向下向上都能看到盘旋的山路和慢行的车辆时,我的心情就一阵的激动。在三道弯那儿有一个较大的弯道,路旁可供停车。我们停下来,暂作休息并观赏一下景色,然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在六道湾观景台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从六道湾观景台看去,盘转崎岖的山路更加令人兴奋和感叹】</p> <p class="ql-block">不多时,几个弯道之后,终于抵达六道弯,这儿的停车场稍大,观景台也足以立身。向远处看去,层层叠叠的山峰由近而远,颜色由深而淡,间杂着山间的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尤为壮观。这也许就是这条路被称为“318”的原因吧。可是,作为一个多次入藏,多次在318线上穿行的人来说,与真正的318比,尤其是早年的318,这里应该算是秀美有余而险要不足,想想后面还有几十公里路程,我便有些犹豫,想打退堂鼓了。我的这点想法立刻得到妻子的支持,她也觉得这条山路的乏味,早些年我们曾一起从成都前往稻城亚丁,一天之中连克四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时而山谷,时而山巅,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雪,与那儿相比,这里当然有天然不足。于是,我们做出一个决定:掉头,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绩溪上庄村口,蓝天白云下,胡适先生的塑像有些孤寂地站立着】</p> <p class="ql-block">【沿着挂有红灯笼的街巷找寻胡适先生故居,虽然大门紧闭,可是留一张影还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徽墨之父”胡开文纪念馆和村里的红门楼,也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都说思想家是孤独和寂寞的,不仅生前,身后也大抵如此】</p> <p class="ql-block">可是,计划改变,时间还早,去哪儿呢?回程路上,我们一商量,决定前往绩溪县上庄。那儿是胡适先生的老家,原本也在我们这次旅行的备选目的地之中。</p><p class="ql-block">七八十公里路程,还有一段是高速,正午刚过,我们已经抵达了上庄村头。这是个四面环山的村庄,常溪河从村中流过。正午时分的村子,在烈日映照之下,显得格外寂静。村头是有“徽墨之父”之称的胡开文的纪念馆。在馆外的小广场上,矗立着一尊塑像,便是胡适先生。</p><p class="ql-block">先生应该属于早慧之人,当他19岁时就考取了赴美留学生,学成之后归国,27岁便成为北京大学教授。时值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先后勃兴,先生成为其代表人物之一。后来当国家有难之际,先生受托前往美国做外交工作,争取国际援助。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之后,辗转美、台之间,继续其文化传播与交流等活动。1962年辞世。胡适先生的一生是与现代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的,也是评论近现代中国史绕不开的人物。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实验主义,我们小时候印象较深的一句话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然,这在当时是作为被批判的观点而使用的。由于在学术独立方面的坚持与争取,胡适先生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然的成就。称得上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p><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去得不巧,那一段时间,他的故居正在维修当中,而不对外开放。我们从胡开文纪念馆出来,沿着村里那条两边挂满红灯笼的巷子往里走,一直走到胡适先生故居门前,企图推开门缝一窥究竟,但是大门紧闭,终于还是什么也没能看到。于是在先生故居门前拍照留影。出得村来,与先生塑像一起合影,以补未能观看故居之遗憾。仍有一首小诗以为留念:</p><p class="ql-block">七绝 谒绩溪上庄胡适故居(二首其一)</p><p class="ql-block">抱璧何因方寸限,</p><p class="ql-block">秋鸿骋翼独高天。</p><p class="ql-block">常溪一别乡关远,</p><p class="ql-block">惟以珠名报夙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然后挥别登车,一路绝尘,向宣城驶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