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君孝的美篇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国福建省云霄县潮剧团

康君孝

<p class="ql-block">中国福建省云霄县潮剧团:闽南艺苑的璀璨明珠与潮韵长歌</p><p class="ql-block">在闽南文化的浩瀚星空中,云霄县潮剧团如一颗穿越七十余载风雨仍熠熠生辉的明珠,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潮剧艺术传承的灯塔、地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从市井戏台的草根萌芽到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的荣耀加身,它用一部部剧目、一场场演出,编织着潮剧艺术的辉煌史诗,让千年潮韵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历史溯源:从市井烟火到国营荣光的传奇蜕变</p><p class="ql-block">云霄潮剧团的根脉深植于闽南与粤东交界的市井烟火。其前身“老振笙馨”“老乐天馨”等民间班社,以流动戏台为舟,载着潮剧的唱念做打穿梭于乡野闾巷。戏台上,水袖翻飞如云,唱腔婉转似泉,将人间悲欢演绎得淋漓尽致;戏台下,观众或屏息凝神,或拍案叫绝,共同编织着属于潮汕大地的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1951年,云霄县人民政府以这两大班社为基石,组建地方国营云霄潮剧团。这一历史性跨越,标志着潮剧艺术从民间自发走向专业化、体系化发展。1954年,剧团携《搜楼》《扫窗会》首登福建省戏曲会演舞台,演员们以“弦索吟唱如珠落玉盘,水袖功舞似云卷云舒”的精湛技艺惊艳四座,自此开启省级舞台的常驻生涯。2011年国务院授于云霄县潮剧团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潮剧”传承保护单位称号,云霄县潮剧团正式跻身中国文化瑰宝之列成为闽南文化的一张金色名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才梯队:老艺人薪火相传与新生代破茧成蝶</p><p class="ql-block">方通铭:潮剧艺术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已故老艺人方通铭(1948—2025)是剧团的灵魂人物。他1981年调入剧团后,从演员到艺委会主任,再到团长,始终以“戏比天大”的信念坚守舞台。1989年,他在《围城记》中饰演韦道坚,以“唱腔洪亮如钟,做工自然似风”的表演,将角色的忠勇与悲壮演绎得入木三分,斩获福建省第十八届演员奖及银牌奖。他的艺术生涯,是潮剧从民间走向专业的缩影,被誉为“潮剧界的常青树”。</p><p class="ql-block">新生代:传统与现代的接力者</p><p class="ql-block">方珠凤、汤艺勇等新生代演员,通过戏曲表演培训班与舞台实践,逐渐成长为剧团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深谙潮剧“帮腔”中“一唱众和”的和谐之美、“科介”里“以虚代实”的写意之妙,又勇于尝试现代舞台表现手法。在《南北界》中,他们以“荒诞闹剧讽官场”的创新表达,引发业界对潮剧现实主义表达的热烈讨论,让传统艺术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活力。</p><p class="ql-block">文化交流:从闽南乡野到世界舞台的跨越之旅</p><p class="ql-block">云霄潮剧团不仅是闽南文化的守护者,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先锋。自2004年起,剧团连续8年赴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演出。在新加坡的舞台上,《苏六娘·桃花搭渡》中“桃花笑靥如春,六娘情思似水”的表演,让海外侨胞感受到浓浓的乡音乡情;在香港的剧场里,《陈三五娘》的经典唱段引发全场共鸣,观众纷纷感叹“潮音潮韵,魂牵梦萦”。</p><p class="ql-block">2009年,剧团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华情”栏目,通过电视直播向全球观众展现潮剧魅力。舞台上,演员们以“水袖功舞出千年潮韵,唱腔声传遍四海人心”的精彩表演,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赞誉。近年来,剧团创新“线上展播+线下公益演出”模式,打破地域限制,让《乌山魂》《金玉良缘》等作品通过公众号等平台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实现“潮剧云传播,文化共分享”。</p><p class="ql-block">文化地标:非遗保护与基层服务的双重担当</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的核心载体,云霄潮剧团在非遗保护与基层文化服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剧团联合云霄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戏曲表演培训班,构建“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课堂上,老艺人们传授“唱腔要像潮水般起伏,身段要似云朵般轻盈”的技艺;舞台上,学员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演绎经典,让潮剧艺术后继有人。</p><p class="ql-block">同时,剧团实施“潮剧名老艺人传承计划”,以师带徒方式传授传统技艺。老艺人们手把手教年轻演员“耍缨枪”的力度、“甩水袖”的角度,确保潮剧艺术血脉不断。在基层服务方面,剧团通过“戏曲进校园”“戏曲进社区”等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潮剧魅力;以潮剧为载体开展廉政教育、家风传承等主题演出,使传统文化成为滋养社会文明的沃土。</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七十余载风雨兼程,云霄县潮剧团以原创剧目的创新力、经典传承的持久力、人才梯队的建设力与文化交流的辐射力,铸就了闽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这颗“南国奇葩”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表达,续写着潮剧艺术的辉煌篇章。从市井戏台到世界舞台,从民间班社到国家级非遗,云霄潮剧团用一部部剧目、一场场演出,让潮音潮韵在世界舞台上久久回荡,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永不褪色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老生</p> <p class="ql-block">老生</p> <p class="ql-block">小生</p> <p class="ql-block">花旦</p> <p class="ql-block">小生</p> <p class="ql-block">巡迴演出</p> <p class="ql-block">传统剧目《后汉风云》剧照</p> <p class="ql-block">丑生</p> <p class="ql-block">传统剧目《后汉风云》剧照</p> <p class="ql-block">传统剧目《后汉风云》剧照</p> <p class="ql-block">自妆</p> <p class="ql-block">演出前梳妆</p> <p class="ql-block">幕后</p> <p class="ql-block">演出歇息</p> <p class="ql-block">衫裙旦</p> <p class="ql-block">演出前挂须</p> <p class="ql-block">演出道具</p> <p class="ql-block">传统剧目《春风明月》剧照</p> <p class="ql-block">传统剧目《梅亭雪》剧照</p> <p class="ql-block">幕后百态</p> <p class="ql-block">甩水袖</p> <p class="ql-block">传统剧目《菱花传》剧照</p> <p class="ql-block">梳妆</p> <p class="ql-block">幕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