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双节”期间,上海来了几位客人。5号,我受邀陪同游玩了一天。</p> <p class="ql-block">到了扬州,怎能不尝一尝“皮包水”的早茶?冶春园里,蒸笼一屉屉掀开,白雾裹着香气扑面而来。几笼汤包、一碗细粥,便是最地道的早餐。这两位女士正笑着聊天,一位夹起一只晶莹剔透的蒸饺,另一位则细心地为对方递上纸巾。这顿饭吃得不急不躁,像极了扬州人的生活——慢,却有滋味。</p> <p class="ql-block">卷石洞天沿着偏僻的邗沟小河边,红灯笼挂在门楣上,金漆对联在风中轻晃。我走近那块刻着“卷石洞天”的奇石,只见它巍然立于绿树之间,石纹如云卷云舒,仿佛藏着千年的秘密。这里不像景点,倒像某位隐士的庭院,只等有缘人轻轻叩门。</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风一吹,柳枝轻拂肩头,像是这座城在悄悄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圆门上“风雅虹”三字古朴雅致,身后是灰砖墙与绿藤蔓交织的景致。一人戴草帽,一人戴墨镜,衣着不同却都透着自在。这样的合影,不是为了打卡,而是想把这一刻的轻松,好好留住。</p> <p class="ql-block">湖面如镜,远处游船缓缓划过,亭台楼阁倒映水中,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里的一照摄下两景,一边是园林精巧,一边是湖光潋滟。</p> <p class="ql-block">全国有28个西湖,唯独扬州的西湖叫“瘦西湖”,听上去就多了一分风骨与诗意。岸边游人如织,有人举着手机拍照,有人倚栏望水,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些建筑飞檐翘角,红柱灰瓦,像是从古画中搬出来的。而瘦西湖的妙处,正在这个“瘦”字——不张扬,不拥挤,一湾碧水,几缕垂柳,便足以让人流连。</p> <p class="ql-block">湖上的游船缓缓前行,红色的船身划开水面,留下一道细长的波纹。船上的游客坐着闲聊,或举目远眺。两岸绿意盎然,垂柳依依,偶尔有鸟鸣从树梢传来。这样的慢行,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把美丽的风景一寸寸地印在心田。</p> <p class="ql-block">他们走在湖边的绿荫树下,脚步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份宁静。柳条随风轻摆,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肩头。有人背着包,有人手里拎着刚买的茶点,一路说笑。这条小路没有名字,却成了瘦西湖最美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徐园门前,一位女子戴着墨镜,手执草帽,笑意盈盈地走过石板路。她没有停下,却成了别人镜头里的风景。身后游客来来往往,绿树环抱着古建,时光在这里变得柔软。</p> <p class="ql-block">徐园藏在桃花坞旧址,月洞门上“徐园”二字笔力遒劲。园中听鹂馆静立,春草池塘边几株老树投下浓荫。两位女子在树影下合影,一人指向远处,仿佛在说:“你看,那边还有好风景。”这园子不大,却步步皆景,像一首写在砖石上的诗。</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门前的拱门上写着“小金山”三字,石狮子蹲守两旁,威严又憨态可掬。一群游客正朝里走去,有人拍照,有人低声讨论着历史典故。这名字虽带“金”字,却无半分俗气,反倒透着文人式的幽默与风雅。</p> <p class="ql-block">老扬州站在奇石旁,正向几位客人讲述着它的故事。扬州人讲历史,从不板着脸,而是像拉家常一样,把故事讲进你的耳朵里。</p> <p class="ql-block">远处那座五亭桥,是瘦西湖的魂。它横跨湖面,五座亭子宛如一串珠玉落在水上。一位女子站在栏杆边目光投向桥影。她说:“还没走到桥上,心就飘过去了。”是啊,有些风景,光是望着就让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湖上草堂前,两株百年紫薇静静开花,堂中匾额写着“湖上草堂”四字,笔力沉稳。两位游人坐在雕花木椅上,面前小桌摆着一盆精致的盆景。他们不说话,只是静静坐着,仿佛在等一阵风,吹来湖上的旧事。</p> <p class="ql-block">一棵枯树盘曲如龙,树皮斑驳,却在顶端抽出新绿。几位游客围在旁边,有人指着树干轻声感叹:“枯木逢春,真有生命力。”这景叫“枯木逢春”,不只是一处景观,更像一种隐喻——再老的城,也能焕发新生。</p> <p class="ql-block">扬州水乡景,不在别处,就在这河岸一隅。一位女子扶着石栏远望,墨镜遮不住眼里的光。柳枝拂水,拱桥如月,游船划过,荡开一圈圈涟漪。她没说话,但我知道,她正把这一片江南,悄悄藏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钓鱼台前,他站在牌匾下,背景是湖光山色。游客来来去去,他却像定格在画中。一照摄两景,说的不只是构图巧妙,更是心境——一边是五亭桥,一边是白塔,他恰好站在中间。</p> <p class="ql-block">石阶上坐着五个人,他们喝着饮料,聊着天,笑声在绿荫里回荡。年龄的差距在这里不值一提,重要的是,大家都愿意停下来,晒一会儿太阳,吹一会儿风,做一回扬州的“闲人”。</p> <p class="ql-block">个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镇园之宝 是一块名为“月石”的丑石,它不圆不方,表面坑洼,却被称作“镇园之宝”。导游说:“扬州人爱石,不求完美,但求有味。”这话听着像在说石头,又像是在说生活——不必光鲜,但要有筋骨,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春山石笋破土而出,象征新生;夏山石厚重沉稳,秋山石层叠如画,冬山石则以宣石堆砌,洁白如雪。个园的四季假山,不只是景观,更是一年光阴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块是戌狗石,与其他生肖石一起静立园中。它们不说话,却守着百年的时光。我绕着它们走了一圈,忽然明白:扬州的美,不在某一处,而在这一砖一瓦、一草一石的坚持里。</p> <p class="ql-block">城楼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壮丽,那一刻,时间仿佛慢了下来。三三两两的游人穿行其间,脚步轻快,笑声随风飘散。我站在街口,看着那座被晚霞染成金色的城门,忽然觉得,扬州的美,不只在园林,更在这条老街的呼吸之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