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班里有这样一些学生,老师提问起来也会,但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p><p class="ql-block">本周研讨主题:</p><p class="ql-block">对于那些不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大家都有哪些好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不主动参与课堂的同学,要么是性格特点内向,要么就是问题不会。但是如果问题能想明白即使性格内向,也能表达出一二,所以针对此类学生的学习程度,向他提问与其程度匹配的问题,引导他慢慢参与课堂,遇见知识概念性的问题,可以向其发出提问,如果实在不会,还可以让其翻开书读一遍,总之让其做一些适配他能力之内的事情,慢慢感化。 </p><p class="ql-block"> 一小 詹胜男</p> <p class="ql-block">1.了解原因:可以在课后用1分钟和学生简单交流,比如问“今天这道应用题,是没听懂题意,还是不敢举手说思路呀?”,数学学科的问题更具体,直接聚焦“题”或“思路”,学生更容易说真话。</p><p class="ql-block">2.增加课堂趣味性,尽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可结合数学题设计小竞赛,比如“速算接力”等 </p><p class="ql-block">一小 张文文</p> <p class="ql-block">激发不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关键在于消除其“怕出错”的心理负担,并创造“能成功”的参与机会,让沉默者逐步“开口”。需要老师设置问题时降低参与的“启动难度”,并进行“正向激励”让学生建立自信。 </p><p class="ql-block"> 二小 郭艳杰</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可以搭建“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知道“说错也没关系”,减少心理负担,比如老师主动“示弱”:偶尔故意说“这个问题我也没想到好角度,谁能帮我补充?”,传递“课堂是共同探讨的地方”的信号。</p><p class="ql-block"> 八小 赵晓倩</p> <p class="ql-block">在面对课堂上“会但不主动”的学生时,我觉得可以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门槛,帮学生消除表达畏惧。把更多的课堂提问改成课堂选择,先确定选A还是B,再顺着学生的选择追问理由,用“两步走”减少回答压力;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有了同伴的讨论铺垫,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很多学生在小范围里敢说,慢慢就能过渡到全班表达。</p><p class="ql-block">西街 李蕊</p> <p class="ql-block">针对这类"心里有数,但不爱表现"的学生,核心是降低他们主动回答的心理门槛,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尊重。</p><p class="ql-block">避免直接点名让学生站起来回答。可以先提出问题,给大家1-2分钟独立思考或和同桌小声讨论,再邀请举手的同学。这种"缓冲"能给内向学生整理思路的时间,减少紧张感。</p><p class="ql-block">一小 张晓丹</p> <p class="ql-block">不主动参与的学生,对自己没自信,对问题的解决没把握。加上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要鼓励他们多说话,给他们多一点的锻炼机会,可以从提问读题,读课文内容,开始。先被动参与,慢慢改善,最终达到主动参与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八小 黎艳杰</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可以分层教学,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布置差异化任务,多鼓励,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小组合作也可以,通过组内互助,这些学生在组内参与活动,时间久了就习惯参与了课堂活动。</p><p class="ql-block">五小 张凤玲</p> <p class="ql-block">1.要营造“不怕犯错”的课堂气氛,给足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底气;2.多表扬多鼓励。教师要细心观察,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表扬,表扬要具体,要有创意,不能空泛,尽量减少大面积表扬。3.课堂上让学生多讲。让学生体验做小老师,更能吸引同龄人的注意力,给学生树立敢于开口讲题的信心。</p><p class="ql-block">北街 王文珠</p> <p class="ql-block">对于不主动参与的学生,无论回答是否完整,先肯定其行动(如“注意到你今天主动举手了,非常好”),再温和补充或引导,用小鼓励(如课堂积分)积累他们的参与信心。</p><p class="ql-block"> 西街 杨红路</p> <p class="ql-block">对于这样的学生,平时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主动回答问题的好处——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更能暴露自己的不足,老师可以对这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做对症诊断,他的受益肯定要比其他学生多。主动回答问题,还能在有限的课堂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锻炼自己胆量...</p><p class="ql-block">另外教师可以降低参与门槛,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轮流发言开始,让学生在小范围里先适应表达,再推荐代表分享,减少学生压力。</p><p class="ql-block"> 北街 李红娟</p> <p class="ql-block">我非常赞同大家的说法,同样也认为首先需要找准学生不参与的根源,在教学过程当中,把任务难度降到学生能力阈值内,避免因“不会”产生挫败感,先解决“敢不敢”再解决“会不会”。其次尊重性格差异:不强迫内向学生“主动表达”,而是用“定向提问”,搭建被动参与的桥梁,既保护其性格特质,又逐步培养课堂存在感。准确的评估学情:通过“回答概念题”“朗读知识点”等任务,能悄悄判断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为后续调整教学难度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二小 陈苏丹</p> <p class="ql-block">对于不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来说,首先要知道原因是什么,是他们听不懂还是感觉课堂氛围没有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如果是对课堂没有兴趣,可以尝试选择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他们,如果是听不懂,要尽可能的多引导多鼓励,课堂上设置分层任务,让他们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p><p class="ql-block"> 五小 朱珂欣</p> <p class="ql-block">面对不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先从“帮他们卸压力”做起。很多学生不举手不是不会,而是怕说错、怕被关注,所以得先给他们搭好“台阶”。可以每次提问前先留2分钟,让同桌或前后两人小声讨论,你一句我一句把思路理清楚,之后再问“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下你们刚才聊的”,就算不敢单独发言,跟着小组说也会更有底气。</p><p class="ql-block"> 南店 张书利</p> <p class="ql-block">上课的时候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大部分是后进生,调动后进生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要营造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化差异!提问他们的时候可以设置简单的问题且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p><p class="ql-block"> 一小 禹馒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