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野鹤的美篇 行走山西(之九)壮哉,雁门关 2025年9月25日

闲云野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秋的雁北,天高云淡。车行至山下,便望见那苍茫峰峦上,蜿蜒着一线灰黄的城墙,像一条沉睡的巨龙。风在这里,也带着一股从历史深处吹来的、铁锈与黄土混合的气息。一步步攀登,脚下的石阶被岁月磨得光润,立于关楼之上,纵目远眺,那千沟万壑,如凝固了的怒涛,奔涌到天际尽头,一时胸中万千感慨,竟吐不出一个字来。唯有那句“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古语,印在心头。</p><p class="ql-block">这巍巍雄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始筑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时,是一道进取的屏障。而后,秦砖汉土,唐石明灰,一代代的血汗与智慧,都垒进了这堵墙里。它生来便是为了承受、为了抵抗。它的历史,是用烽火与刀兵写就的,每一块城砖,都浸透着雁北的风霜与征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眼前的城墙,它顺着山势跌宕起伏雄踞着,风雨在上面刻满了斑驳的纹路,像一张老人的脸,布满了一切悲欢的记忆。垛口森然,如巨齿般排列。城墙上巨炮林立,默默地指向塞外。站在这里,你才真切地感到何为“关”,它是一道界限,隔开了耕读与牧猎,隔开了两种文明,也汇集了无数次的碰撞与交锋。</p><p class="ql-block">风过垛口,呜咽作响,恍惚间,竟似听到了远古的蹄声与呐喊。战国时,良将李牧便是在这里,以奇兵破匈奴十余万骑,使得胡人不敢南下牧马,那该是何等的豪迈!再到后来,北宋的杨家儿郎,一门忠烈,在此戍守血战。他们的故事,早已化作了传奇,融进了这山石的肌理,代代相传。历史的硝烟似乎从未散去,二十世纪那场抗战的烽火里,贺龙将军率领的一二〇师,也曾在这片古战场上,用热血续写了新的不朽篇章。雁门关,你的每一寸土地,竟都是被英雄的血浇灌过的么?</p><p class="ql-block">收回远望的目光,转向眼下关内的边贸街市。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了。商铺的旗幡在秋风里舒卷着,往来的人们,口音南腔北调,货物琳琅满目。自明末以来,这刀兵相见之地,便渐渐成了茶马互市的场所。战争的铁与火终究褪了色,而生活的、贸易的细流,却坚韧地渗透进来,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糅合在这一方天地里。这市井的喧嚣,这人间的烟火,或许是对那千年肃杀之气,最温暖、也最有力的回答。</p><p class="ql-block">我终于走上那一段最陡峭的长城。手抚着冰凉的墙砖,那粗糙的触感,直抵心底。我忽然想,这长城,究竟拦住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它或许从未能真正阻绝所有的战事,但它却将一个民族对于安宁的渴望,对于家园的执念,无比具象地、磅礴地镌刻在了大地之上。它是一道伤疤,也是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壮哉,雁门关!你不仅是一处关隘,你更是一部无言的史书。你的壮,在形,更在神;在过去的金戈铁马,更在今日这穿越烽烟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的魂。</p> <p class="ql-block">《七律·壮哉雁门关》</p><p class="ql-block">雄关雁塞峙苍穹,九塞首推云际中。</p><p class="ql-block">李牧旌旗寒虏骑,杨家肝胆贯长虹。</p><p class="ql-block">千寻壁垒烽烟怒,百战山河气势雄。</p><p class="ql-block">秋色平分关内外,犹闻鼓角荡雄风。</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