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秋晨起,古巷寻味】</p><p class="ql-block">2010年金秋的一个清晨,我揉着微胀的脑袋从长沙一条古巷西园北里的石屋中醒来。昨夜师母谢晓茵奶奶八十五岁庆寿,席间觥筹交错,我贪杯多喝了几盏,此刻仍觉头脑发沉。路过巷口那家“何记米粉店”——老师李立生前最爱的小馆,我进去要了一碗热腾腾的米粉。米香入口,酒意渐散,思绪也慢慢清明起来。</p><p class="ql-block">这家小店,木桌长凳,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老师的荷花水墨画和篆书作品,老板何叔是李立老师的老友,常听他聊艺术、谈人生。一碗粉下肚,我付了钱,朝着湖南省画院美术馆走去。金秋的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青石板上,脚步轻快,心中期待着今日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画展初遇,艺术共鸣】</p><p class="ql-block">美术馆内,一幅幅作品或浓墨重彩,或淡雅写意,我驻足在一幅山水画前,仿佛听见画中溪流潺潺。转至侧厅,发现左边一间办公室里,七八位编辑正围坐在电脑前,专注地整理美术作品。我凑近一看,屏幕上呈现的画作既有传统笔墨,又融入了现代元素,顿觉亲切——这些风格竟与我近年来的创作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这些作品跟我挺像的。”我脱口而出。</p><p class="ql-block">一位正在编辑的美女抬头,眼神清亮:“是吗?给我看看。”</p><p class="ql-block">我打开电脑里的QQ相册,她凑近细看,嘴角渐渐扬起:“有创意!这些画是你画的?”我点头,她立刻掏出手机,拨通电话:“李主编,这儿有位艺术家的作品很有新意,您得看看!”</p><p class="ql-block">十多分钟后,我正准备乘公交回家,手机骤响。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秦老师,我是《艺术人生》杂志社的李辉,您现在方便来报社八楼编辑部一趟吗?”</p> <p class="ql-block">【七版刊登,命运转折】</p><p class="ql-block">推开门,编辑部内光影柔和,一位身材高挑、气质温婉的女子正与同事交谈。她转身微笑:“秦老师?我是李辉,张美燕编辑刚给我看了您的作品,我们决定为您刊登七个版面。”</p><p class="ql-block">“七个版面?!”我惊得差点站不稳,“要……要费用吗?”(此前有杂志曾找我,二千元一个版面,价格高昂。)</p><p class="ql-block">李辉摇头,眼中透着真诚:“不用,我们想收藏您两幅原作,另外需要您准备一篇介绍您画的评论文章,几张生活照,画作要高清扫描件。”</p><p class="ql-block">我激动得语无伦次,当即联系好友——湖南省收藏协会秘书长林安国先生,请他撰写文章。林兄爽快答应,数日后便将一篇文采斐然的《锦绣山河 境由心造》交到我手中。</p> <p class="ql-block">印章传情,领导青睐】</p><p class="ql-block">几日后,李辉来电:“秦老师,我们领导看了您的篆刻作品,想请您刻几方印章,方便吗?”</p><p class="ql-block">我应下,连夜选石、设计、篆刻。三日后,我捧着几方朱文印章送到编辑部。李辉接过,细细端详:“秦老师,这刀法老辣,有齐白石高足李立名家風格,领导肯定喜欢!”</p><p class="ql-block">果然,次日她便来电:“领导非常满意!还有几位同事也想请您刻章。”</p><p class="ql-block">此后数月,我陆续为报社领导、编辑刻了十余方印章,与杂志社的缘分也愈发深厚。</p> <p class="ql-block">【九版封底,师恩如山】</p><p class="ql-block">2011年初春,李辉来电:“秦老师,杂志出来了,您来取吧!”</p><p class="ql-block">我赶到编辑部,翻开《艺术人家》最新一期——整整九个版面刊登了我的作品!更令我惊喜的是,封底竟是一幅我的创意山水画《暮霭》</p><p class="ql-block">我捧着杂志直奔李立老师家。师母翻开书页,看到其中一张我与老师的合影(那是我为师母八十五岁寿辰所书“寿”字时的留影),又见我在老师画室作画的照片,激动得竖起大拇指:“跃宏,出息了!”</p><p class="ql-block">我趁机撒娇:“老师,您也帮我写篇文章,登在报纸上呗!”</p><p class="ql-block">老师哈哈大笑,提笔便写。三日后,一篇题为《辛勤耕耘 才艺不俗》的文章交到我手中。我投稿至《中国文化报》,编辑见是李立大师的手笔,当即刊登。</p> <p class="ql-block">国际认可,艺术远航】</p><p class="ql-block">2013年,在恩师李立与林安国秘书长的推荐下,我的金石书画作品被选为湖南省政府礼品,赠予外国领导人。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展现了中国艺术家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2014年,湖南日报以专版形式介绍我的艺术历程;同年,株洲电视台《株洲人物》栏目对我进行专访,镜头中,我站在画室前,手持刻刀,轻声说:“艺术无涯,唯有敬畏。”</p> <p class="ql-block">【尾声:学海无涯,初心未改】</p><p class="ql-block">回首这些年,从古巷的米粉香到国际的聚光灯,从七个版面到九版封底,每一步都凝聚着师友的扶持、艺术的滋养。李立老师常说:“好向濓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的名言诗句,而我始终铭记,那碗米粉的温暖、那声“秦老师”的鼓励、那方朱红印章的重量。</p><p class="ql-block">艺术人生,学海无涯。我愿以笔为桨,以心为帆,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p><p class="ql-block">——秦跃宏 记于202 5年金秋</p> 老师为我撰文 老师女儿荔白姐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