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瓦河畔的遐思(增补版)

知月明蓝

<p class="ql-block">慕瑾是很执著的艺术范儿,她为我们安排在国家艺术馆觐见大作家那次,就推介我们,一定要去国博看列宾画展,避开两节的高峰,佳西陪我们前往。</p> <p class="ql-block">大型画展印象最深的匈牙利的那一次,人家可是倾尽全国艺术家的艺术瑰宝开展,连成吨重的画框都运来了。记得是佳西为我们做的解说。那时还没有美篇,我费力写了篇游记。</p><p class="ql-block">相对而言,列宾画展只是列宾一位画家的作品,而且多是肖像人物画,文字很密很小,看得很累。</p><p class="ql-block">佳西早已来过,这次是专程陪我们观展,想为我讲解 ,给她这个没文化的妈补课的,对我的脚步匆匆很不满意。</p> <p class="ql-block">连堃的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列宾是艺术史上伟大的人物,是俄罗斯的骄傲,从小对他的伏尔加河的纤夫耳熟能详。</p><p class="ql-block">列宾1844年出生,活了快九十岁,</p><p class="ql-block">据说到1930年去世的时候,留下的作品能堆成山,而且幅幅都较劲,一点不含糊。</p><p class="ql-block">作为国内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列宾特展,本次展览汇聚了俄罗斯两大艺术机构珍藏,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馆规模很大,大大小小油画与素描看上去有几百幅,看都看不过来。</p> <p class="ql-block">《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创作于1870年至1873年,描绘了11名纤夫在伏尔加河畔拉纤的情景,揭露了沙皇统治下底层人民的苦难。画面中纤夫们佝偻的脊背、磨破的肩膀与麻木的神情,与远处悠闲的蒸汽船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托尔斯泰肖像》:列宾为托尔斯泰绘制了多幅肖像,如1887年的托尔斯泰身着粗布衣,背景是荒野与农舍,凸显其“土地之子”的质朴;1901年的托尔斯泰身着黑色正装,眼神锐利,暗示其晚年的批判锋芒,通过服饰与背景的对比,展现了托尔斯泰的精神转变。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特列季亚科夫肖像</p> <p class="ql-block">《穆索尔斯基肖像》:创作于1881年,列宾用松散的笔触与模糊的轮廓,描绘了面色苍白、眼神迷离的音乐家穆索尔斯基,暗示其因酗酒濒临死亡的状态,以“未完成感”传递出天才的悲剧色彩。</p> <p class="ql-block">《斯塔索夫肖像》:列宾为其终身导师与挚友斯塔索夫所作的肖像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精神气质,是其肖像画中的代表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凡雷帝杀子》:创作于1885年,描绘了沙皇伊凡四世因暴怒失手杀死儿子的瞬间。伊凡瞪大的双眼充满恐惧与悔恨,双手死死搂住垂死的儿子,鲜血浸透地毯。列宾采用深红色调与阴暗背景,强化了画面的恐怖感和悲剧色彩。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创作于1880年至1883年,通过浩荡的宗教游行,展现俄罗斯社会的阶级分化。画面中心是手捧圣像的女地主与商人,他们身着锦缎,神情傲慢;而跛脚乞丐与农民妇女被挤至边缘,揭示了宗教外衣下的权力压迫与民生疾苦。</p> <p class="ql-block">《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创作于1880年至1891年,画面中20余名哥萨克人围坐草地上,用粗俗语言回绝土耳其苏丹的投降要求。他们有的捧腹大笑,有的捋须沉思,被称为“人类笑的百科全书”,展现了民族的豪迈与自由精神。</p> <p class="ql-block">《意外归来》(They Did Not Expect Him)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大约于1882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该画主要描绘了一个流放者突然回家的场景。这幅油画通过对人物表情的细致刻画,向观者讲述一个革命者被流放经受着诸多痛苦,他的家人正在悲伤,却没想到流放者不期而归,家人对此既是意外又是兴奋的故事。讨论</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意外归来</p> <p class="ql-block">列宾传世作品《秋日芬芳,女儿的画像》。画家列宾以秋日的芬芳,来烘托自己女儿的青春生命,并且用淡化的背景,来突出主体。可以看出,画家在女儿身上倾注了深情,他用色朴素,不事炫耀,以暖色为主,使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展馆还为热心观众设立模拟画具,不少人排队表演。</p> <p class="ql-block">这次看展,最大的感慨是艺术家都是用生命去创作的,知月学画 一幅习作都很艰难,结果半途而废。不知列宾上千幅画会耗尽多少心血,是怎样的坚持。</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感受油画的魅力,说句外行话,我以为油画人物也许似乎没有超写实画那样惟妙惟肖,却有超写实画没有的神韵魂魄,活灵活现地将人物的情感、精神困境与社会现实融为一体,其表情特别是传神的眼睛,给人以直击灵魂的震颤。</p> <p class="ql-block">比如,这几幅画的张力就是那种超写实画无法表现的。</p> <p class="ql-block">《增补》以下是佳西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