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园晚餐与未名往事

庞岩

<p class="ql-block">一位在北大学习、工作、生活近七十年的老教授,竟说自己几十年来从未在学校食堂吃过饭,也再未踏进曾经求学的院系——这样的人,恐怕少之又少。而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师长——大名鼎鼎、86岁高龄的叶教授(省部级干部)原全国政协贾主席对他一直是用叶教授这样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昨天(周六)我帮叶教授整理他60余年的工作履历,从他办公室出来后车开到校门口,这时道闸已抬起,他忽然说:“不如在校园里转转?”我于是将车倒回掉头,门卫都露出些许诧异。我们就这么漫无目的地在校园里穿行,直到数学学院楼前。我告诉他,如今学院为已故的知名教授铸造了铜像、悬挂画像,并一一列举那些他熟悉的名字。这番话似乎触动了他,他主动提出:“那我们去看看吧。”我心里暗想,说不定还能遇见哪位旧识。叶教授是1956年考入北大数学力学系的——也就是如今声名显赫的数学院。</p> <p class="ql-block">在楼门口,我们遇到物业负责人,说明来意后,他热情地为我们引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程民德先生的雕像,但叶教授和我端详后,都觉得不像本人。我们便请负责人带我们去看看丁石孙校长教室和半身铜像。</p> <p class="ql-block">路过自习区时,只见同学们埋首书卷,虽是周六,教室里却座无虚席。眼前的数学院,与我们五十年前记忆中的模样已大不相同——原本的电教大楼如今整体划归数院使用。路过“工会之家”活动室,里面摆着两张乒乓球台,几位老师正在挥拍激战。再往前走,是那座能容纳数百人的阶梯报告厅——我们当年也曾多次借用这里举办活动。如今它焕然一新,原本的硬木椅全部换成了红色软垫靠椅,配上大屏幕投影设备,即便承办中小型国际学术会议也毫不逊色。</p><p class="ql-block">丁石孙先生的半身铜像立在厅前,远远望去,神态逼真。丁先生是叶教授入学时的班主任,也是他的高等代数老师。后来他担任校长,始终对我们学院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如今先生虽已远去,数学院以这样的方式纪念前辈,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来到王选先生的像前。王选是叶教授的师兄,他们夫妇与叶教授更是多年的挚友。此刻在这里“重逢”,叶教授在此凝视良久,目光中透着说不出的亲切。</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90年代,叶教授曾与王选、陈堃銶夫妇于大坝动工前考察长江三峡。</p><p class="ql-block">我始终认为,当今中国同行科学家中,无论是获奖数量还是奖项分量,尚未见到有谁能超越陈堃銶教授。叶教授曾告诉我:“王选的很多工作,最初的点子都来自陈堃銶。”能够拥有像她这样出类拔萃的巾帼英才,既是北京大学的骄傲,也是国家之幸。五十年前,我有幸经叶教授引荐与陈教授相识。那时我们常常聚在一起交谈。今年六月,我再次见到陈教授并合影留念,我与她重温了50年前的这段往事。可以说,陈堃銶教授始终是我心中最崇敬的科学明星!</p> <p class="ql-block">离开数学院前,我特意为叶教授在楼前留影,作为这次重返的纪念。</p><p class="ql-block">车子转到勺园食堂门口,我提议在这里用晚餐。叶教授说,自己已经几十年没进过食堂的门了。我请他选些合口的菜,他只要了一份有汤有水的白菜豆腐,我则点了素炒莴笋片。就这样,一人一菜,二两米饭,简简单单共进晚餐这也是我请人吃饭最低标准的一次,更何况我对面的人曾也是个不小的官儿。</p> <p class="ql-block">这一晚,他终于体验了如今师生食堂的日常口味,脸上带着满足,也带着某种释然。一段跨越数十年的疏离,就在这寻常的一餐中,悄然融化。</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1975年入冬时,笔者与叶教授曾在实验室屋顶留影。背景中,未名湖博雅塔旁一座烟囱正冒着黑烟,这一景象也被定格在照片里,成为了那个年代独特的视觉印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说到数学院的人物与故事,总绕不开那些独具特色的“奇才”与“怪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韦东奕——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韦神”,自然也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我曾向叶教授问起韦神在湍流计算方面的研究,他只用三个字回答:“不知道。”一看这情形,我便明白,这个话题恐怕是聊不下去了,之后也没再在他面前提起过。</p><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在勺园用餐,忽然想起韦神——这个时间点,下午五点到五点二十之间,我见过他好几次。他总是准时出现在食堂,选的座位也总是靠近售饭窗口。一个人安静地吃饭,几乎不会有人上前打扰。不过偶尔也会有路人认出他,悄悄举起手机。而他,就像一座移动中的雕塑,专注、沉默,仿佛周遭一切都与他无关。我也曾劝过一些好奇的游客,不要打扰他,更别拉他合影或攀谈。他需要那份属于他自己的安静。</p><p class="ql-block">这次为了给这篇小文增添点色彩,我悄悄走过去,拍下了一张他专注就餐的照片——算是为这段花絮,添一笔真实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2025一10一12</p> <p class="ql-block">文发出仅8分钟就收到叶教授回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