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2日,我们驱车来到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的大寨村。</p> <p class="ql-block"> 大寨村过去是昔阳县的一个小穷山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解放后,在陈永贵,郭凤莲的领导下,大寨人决心组织起来改变山村落后的面貌。从53年开始,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用了十年的工夫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可是,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十年心血付之东流。在陈永贵同志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接受国家的救济,用了五年时间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p> <p class="ql-block"> 大寨人战天斗地的精神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表扬,并于1964年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的时候,距离国庆、中秋双节很近了,大寨村可能正在准备迎“双节”的活动,这帮人是在排练节目。</p> <p class="ql-block">大寨供销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寨村是一条街,两边都是商铺,有饭店、民宿等。</p> <p class="ql-block">村里面有一棵大柳树,叫乐人树。</p> <p class="ql-block"> 这个的院子应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三层楼房,砖石混合墙体,在那个年代应该是很气派的。</p> <p class="ql-block"> 院子依山坡而建,分为高低两进,正面刚好建了一排窑洞,上面有“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八个大字。窑洞上面又是一个院子。</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故居,这里是陈永贵同志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六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该故居是典型的北方农村小院 。两孔窑洞和三间瓦房,分别是他的卧房、厨房、接待室。</p> <p class="ql-block"> 这间是客厅,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汪东兴、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墨西哥、莫桑比克、柬埔寨、阿尔巴尼亚等外国元首以及美国、日本、伊拉克、刚果等外宾,都曾在这里做客。</p> <p class="ql-block">陈永贵卧室</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用过的物品展,这里陈列着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陈永贵同志曾使用过的实物,充分展示了陈永贵这个农民儿子一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正面是两孔窑洞</p> <p class="ql-block">一间是厨房</p> <p class="ql-block">一间是卧室</p> <p class="ql-block">陈永贵给毛主席的信</p> <p class="ql-block"> 大寨村火车厢式窑洞,由不规则石料筑成,外形类似火车车厢,故得名“火车厢窑洞”。这种窑洞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街道两侧无院墙隔离,完整保留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风貌。 </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大寨人将这些窑洞被改造为客房、餐厅、酒吧等商业配套设施,并融入太行山地质知识研学、药浴养生等特色服务。</p> <p class="ql-block"> 大寨火车厢式窑洞共有四排,每排约30间,总计约120间。 依山而建,一排比一排高。</p> <p class="ql-block"> 站在虎头山上,可以看到大寨村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 大寨展览馆,由1971年建成的旧址和1996年落成的新馆组成,是“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核心历史见证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整保留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物遗存与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 大寨展览馆馆名由郭沫若题写。</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同志雕塑,陈永贵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共九届中央委员,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一九七五年一月至一九八 O 年八月任国务院副总理。</p> <p class="ql-block"> 大寨展览馆起源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保存了陈永贵带领村民凿山造田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 大寨铁姑娘队,起源于1963年山西大寨村的特大洪灾,当时郭凤莲组织23名年轻女性组成突击队,承担与男性同等的重体力劳动(如搬运石料、修造梯田),在抗灾重建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标志性集体。陈永贵去世后郭凤莲接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直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图片上的这个铁姑娘叫常没闲,已经90多岁了,任然健在,我们从他家门口过时见到了她。</p> <p class="ql-block"> 过去大寨村险恶的地理环境是“七沟八梁一面坡”。</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的诗:《颂大寨》</p> <p class="ql-block"> 叶剑英同志写的《游学大寨杂咏》诗。</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三次视察大寨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 叶剑英书写的“虎头山”,虎头山位于昔阳县大寨镇,主峰海拔约1100米,因山形似虎头得名。</p> <p class="ql-block"> 虎头山上有两个水池,分别叫支农池和联建池,是20世纪70年代农田改造中修建的圆形蓄水池,主要用于灌溉梯田。</p> <p class="ql-block">站在虎头山上俯瞰大寨村。</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墓,陈永贵同志于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六日二十时三十五分 在京逝世,享年七十二岁,他的骨灰被接回故里,大寨村在虎头山上为陈永贵同志建造了墓地,举行了立碑和骨灰安放仪式。陈永贵同志墓地,背靠青山,面向大寨,由圆形墓堆,大理石墓碑及墓陛组成。墓的前方是三组石砌台阶,一组为三十八阶,象征陈永贵同志党龄,一组七十二阶,象征陈永贵同志年龄,一组八阶,象征陈永贵同志在中央工作八年。</p> <p class="ql-block"> 三战狼窝掌遗址,1955-1957年,大寨村在陈永贵带领下,三次治理狼窝掌荒沟的农田改造工程,最终通过拱形石坝和石灰灌浆技术成功将其变为高产梯田,成为“农业学大寨”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狼窝掌:昔日的荒滩,今日的良田。</p> <p class="ql-block">大寨人民公社旧址</p> <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