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行(三十四)一一“蓬莱阁”

雷胜平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21日07:50,乘11路公交车到烟台站,乘09:19的C644次城际列车,于10:02到达蓬莱市火车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站后,乘直达公交车25分钟后到达蓬莱阁东门,11:00进入“蓬莱阁景区”、“田横山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  蓬莱是中国著名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烟台市境北部,北临黄海、渤海。</p> <p class="ql-block">  蓬莱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有驰名中外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有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水军基地——蓬莱水城;有民族英雄戚继光表功祠和戚氏牌坊。</p> <p class="ql-block">  “海市蜃楼”奇观和“八仙过海”美传使蓬莱享誉海内外,其被列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  蓬莱素有“仙境”之誉,它依山傍海,景色秀丽,独具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奇观,被认为是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便源于此,因而它自古便是历代帝王寻仙访药、文人墨客走笔放歌之地。翰墨流传,为山海增色,遂使蓬莱仙境扬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  蓬莱水城为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港口之一,它气势雄伟,与蓬莱阁交相辉映,修有水门、码头、炮台等海港和军事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迎宾路7号蓬莱水城景区内,地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历代屡加修葺,没有经过重建,至今仍保持北宋原貌。</p> <p class="ql-block">  因“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而闻名四海,“蓬莱十大景”中有八景位于蓬莱阁。</p> <p class="ql-block">  自古有“人间仙境”之美誉,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江北第一阁”。 </p> <p class="ql-block">  蓬莱阁是由白云宫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主体建筑、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楼阁、亭坊组成的建筑体,统称为蓬莱阁,总占地面积32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960平方米。 </p> <p class="ql-block">  1982年,蓬莱阁作为“蓬莱水城及蓬莱阁”的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蓬莱阁主体建筑在蓬莱阁建筑群后部居中,阁高15米,坐北朝南,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重檐八角,阁上四周环以朱赤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p> <p class="ql-block">  阁东、西两侧前方各筑偏房、耳房,对称分布,耳房亦做门厅,有道路联结偏房及登阁石阶;阁西侧有避风亭,又名海市;阁东侧建有卧碑亭和苏公祠;苏公祠东有宾日楼、普照楼和观澜亭;阁后有仙人桥,传为八仙过海处;阁东侧前部为白云宫,主体建筑是三清殿;三清殿东为吕祖殿,弥陀寺在南部山下,为独立建筑。</p> <p class="ql-block">  蓬莱阁底层长14.8米,进深9.65米,四面回廊,明柱十六根;正门上方悬“蓬莱阁”巨匾仿品;室内粉壁上原有历代遗留的诗文、题字、绘画,今皆不存;底层北墙外壁嵌有“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寰海镜清”刻石三方。</p> <p class="ql-block">  蓬莱阁二层长13.75米,进深8.55米,四面回廊,明柱十六根,木栅格扶栏,北、东、西侧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二层阁门南向,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内北壁正中高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所书之“蓬莱阁”巨匾原品;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八仙图”“风竹图”等图案,周遭摆放八仙桌、八仙椅,中央塑有根据“八仙过海”传说中八仙在蓬莱阁上放浪形骸,酒醉后各显神通渡海遨游的情节创作的“八仙醉酒”组塑。</p> <p class="ql-block">  西耳房北面东立有清代《重修登州蓬莱阁记》,房内西壁嵌有清代“日出扶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万里澄波”“仙阁凌空”“神山现市”“狮洞烟云”“渔梁歌钓”“铜井金波”“漏天滴润”等蓬莱十大景刻石十方,西偏房内存有历代碑刻十余块,如《登州天桥闸口捐康挑沙记》碑、《英公祖判盐案记》碑、《重修蓬莱阁记》碑、《修登郡西道路记》碑、豫大公祖重修蓬莱阁下城垣及苏公祠宇碑、刘邑侯德政碑及长白英文书法刻石等,均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蓬莱阁有历代碑刻、匾额共200余方,主要有铁保“蓬莱阁”字匾、苏轼卧碑、苏帖刻石、陈抟“福”和“寿”字碑、吕洞宾“寿”字碑、施闰章《观海市》诗手迹刻石、薜《观海》刻石、阮元“三台石”刻石、孔继涑诗文刻石、宋庆“篪”字碑、冯玉祥“碧海丹心”刻石、“蓬莱十大景”刻石、汉墓门刻石等。</p> <p class="ql-block">  “海不扬波”:4个字中的“不”字是经进一番修补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战火蔓延到蓬莱。12月24日,日军“吉野”号等3艘战舰闯至蓬莱阁下,发炮轰击蓬莱城。一发炮弹正中“海不扬波”的“不”字,幸而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却把大半个“不”字打飞,“海不扬波”变成了“海扬波”。</p> <p class="ql-block">  “人间蓬莱坊”, 过了这座牌坊就是蓬莱阁建筑群范围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的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心我题写的“碧海仙槎心神飞跃,丹崖琼阁步履逍遥”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p> <p class="ql-block">  “丹崖仙境坊”,坊额“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丹崖仙境坊后是“显灵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沿丹崖山势而建的蓬莱阁,四周被一道围墙环绕。南面东西一字排列着三座山门。中间与丹崖仙境坊相对的山门额书“显灵”二字,即为“天后宫”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  “避风亭”: 原名海市亭,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知府严泰修建。亭内壁嵌刻石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力的观海市诗,董其昌代书,温如玉刻石,珠联璧合,堪成称三绝。另外还有清代施闰章、孔继涑手迹,属十分珍贵之墨宝。</p> <p class="ql-block">  “苏公祠”:苏公祠是了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先生于1805年曾到登州(今蓬莱)任知府,只不过时间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调回京城,总共只干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这短短的5天时间里,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发现当时因新法中的盐法禁止百姓卖盐,所以导致不少原靠卖盐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为此,苏东坡写了《讫罢登莱榷盐状》,列举了许多事实,陈述了得失利弊,终使皇帝允许百姓随便买卖食盐,就市论价,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税金。为了纪念他为民请命的功德,当地百姓集资兴建了苏公祠。后人有感而发,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苏公祠”的诗句。这启迪世上的当权者,只有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才能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  “宾日楼”:又称“望日楼”,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当年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背景,该片开头的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  “吕祖殿”:吕祖就是吕洞宾。</p> <p class="ql-block">  弥陀寺,这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座佛教寺庙,始建于唐代,几度兴废,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在崂山以及胶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使弥陀寺得到了复兴。</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振扬门北侧,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坐北朝南。</p> <p class="ql-block">  大门南向,正对振扬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四柱斗拱飞檐碑亭,亭内分别立忠字碑,二字相向,碑高3米,宽1米,碑背分别镌刻戚继光生平和戚景通(继光父)生平。</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1528-1588年),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代抗倭名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出身将门,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与军事知识教育。他投身沿海抗倭第一线,转战10余年,监造新武器,创造新阵法,创建了闻名遐迩的戚家军,扫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他令南倭北虏闻风丧胆。</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还是历史上卓有建树的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之一,他在戎马倥惚中写成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著作,他的诗文《止止堂集》所收诗文,才思敏捷,文笔流畅,留下了“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千古名句。</p> <p class="ql-block">  万历十五年十二月七日(1588年1月4日),一代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故里--蓬莱与世长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他,蓬莱人民修建戚继光故里,其中保存了戚氏牌坊和祠堂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祠,为三进院落家庙式建筑。门房、正祠各三间,均为单檐砖石木结构,占地595.1平方米。门房坐东面西,门外两侧各有石狮一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门扇上阴刻楹联“千秋隆典,百战著勋名”,横额“海上威风”。门房以东为过堂。过堂坐东面西,有前廊。前廊两侧陈列刀、枪、剑、戟等古代兵器12件。过堂正中立屏风,上悬戚继光像。</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蓬莱阁景区”,徒步前往“田横山景区”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