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我们从上海浦东机场乘飞机来到辽东赏秋,第一站参观游缆大连老虎滩,渔人码头。

人缘

<p class="ql-block">下午的雨刚停,我们一行人踏着湿润的路面走进大连渔人码头。滨海东路66号这片欧式风情区,在阴沉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红顶钟楼高耸在视线中央,尖顶、阳台、米色与深红交错的外墙连成一片,仿佛从童话里搬来的街景。圆环绿地里的灌木被雨水洗得发亮,地面泛着微光,几辆汽车静静停靠在路边,像是也沉醉在这份秋日清晨的静谧里。</p> <p class="ql-block">沿着海岸线漫步,五颜六色的“盐盒式建筑”错落排开,像打翻的调色盘洒在黄海之滨。这些建筑带着浓郁的欧陆风情,每一扇窗、每一道门都透着岁月打磨后的温柔。几位行人悠闲走过人行道,脚步轻缓,仿佛不愿惊扰这份宁静。我们也不自觉放慢了节奏,任秋风拂面,听着远处海浪低语。</p> <p class="ql-block">在“老虎滩,渔人码头”的石墩前,我们五个人挤在一起自拍留念。这块刻着红字的大石头成了打卡地标,背后是连排的欧式商铺,砖石铺就的广场上人来人往。有人拎着小吃边走边笑,有情侣依偎着拍照,我们也被这轻松自然的氛围感染,笑得格外开怀。</p> <p class="ql-block">转进一条石板小巷,雨后地面湿漉漉的,映出两侧黄白相间的建筑倒影。木质大门上写着“虎滩渔人码头”,仿佛一道通往旧时光的入口。巷子不宽,却有种温馨的包裹感,像是走进了某个欧洲小镇的清晨街角,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p> <p class="ql-block">渔人码头背靠山峦,面朝黄海,北临滨海路,东西皆被自然山体环抱。山海相依的地势让它既有渔港的烟火转进一条石板小巷,雨后地面湿漉漉的,映出两侧黄白相间的建筑倒影。木质大门上写着“虎滩渔人码头”,仿佛一道通往旧时光的入口。巷子不宽,却有种温馨的包裹感,像是走进了某个欧洲小镇的清晨街角,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又不失风景名胜的灵秀。站在这里,一眼望去,是海天一色的辽阔,也是城市与自然交融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渔码头”“海虹巷”的木质牌匾高悬入口,帆船与钓竿的图案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渔业记忆。几位撑伞的行人匆匆走过,湿滑的地面提醒我们昨夜刚下过一场秋雨。远处蓝调的建筑与山影朦胧交融,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海腥味,那是属于码头的独特气息。</p> <p class="ql-block">港湾内停满了渔船,彩漆斑驳的船身静静浮在水面,倒映着阴沉的天色与远处的灯塔。那座灯塔不高,却坚定地立在山脚,像一位老哨兵,守望着这片百年渔港的过往与今朝。千帆归港的画面虽已不再,但这份宁静中的忙碌,依然动人。</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海边栏杆旁,高举右手,笑容灿烂。我望着远处的灯塔与山脉,仿佛在向大海宣告什么。那一刻,我也被这份纯粹的快乐感染——或许旅行的意义,就是在这山海之间,找回内心的轻盈与自由。</p> <p class="ql-block">听当地人说,这里曾是国家一级渔港,始建于1930年的小渔村,每日上千艘渔船进出,热闹非凡。如今虽已转型为文旅地标,但那些停泊的渔船、飘扬的红旗、斑驳的塔楼,仍在无声讲述着属于虎滩渔港的辉煌岁月。</p> <p class="ql-block">水面宽阔而平静,像一面灰蓝色的镜子,映着阴沉的天空与延伸至海中的旧码头。防水布覆盖的棚顶略显陈旧,尽头是一片葱郁树林,与水面形成鲜明对比。风平浪静,连时间都仿佛慢了下来,让人忍不住驻足,看水波不兴,听心事落地。</p> <p class="ql-block">木栈道沿着海岸铺展,粉色护栏点缀其间,尽头立着一只巨大的白色章鱼雕塑,憨态可掬。几位游客缓步前行,或拍照,或静立望海。秋日的海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人们脸上的惬意。走在这条道上,仿佛真的能“逛渔人码头,看百年港”。</p> <p class="ql-block">站在岩石上,有人伸手与飞过的海鸥互动。那些灵巧的身影带着风掠过海面,时而盘旋,时而俯冲。它们不怕人,甚至会歪着脑袋打量投喂者,像在说“谢谢”。这一刻,人与自然的距离,近得可以触摸。</p> <p class="ql-block">一把面包屑撒向空中,瞬间引来一群海鸥争食,翅膀扑棱声此起彼伏。它们你争我抢,像一群嬉闹的孩子。有人笑着拍照,有人仰头惊叹。在这片岩石与海风交织的空间里,连喧闹都显得如此生动而温暖。</p> <p class="ql-block">码头尽头,那座28.38米高的不来梅灯塔静静矗立,新哥特式的尖顶刺向灰蒙天空。它不再只是导航的工具,更成了渔人码头的精神地标。渔船围绕其旁,山影在远处若隐若现,它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山这么青,海水这么蓝,海鸥在天空追逐嬉戏——这画面美得让人心颤。尽管天色阴沉,但大自然的色彩依旧鲜活。棕红的岩石、碧蓝的海水、翠绿的山丘,还有那自由翱翔的海鸟,构成了一幅无需滤镜的秋日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撑着黑伞站在海边岩石上,身影从容而坚定。我不说话,只是望着海,仿佛在与岁月对话。几只海鸥掠过他的头顶,风轻轻掀起衣角。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旅行最美的风景,有时不是地标,而是某个瞬间里,人与自然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与你无关,皆是浪漫。”我们在码头买了一份《渔人码头特别报》,封面上印着我们的合影,标题写着“与你有关皆是浪漫”。9.9元扫码付款,换一份专属记忆。这报纸或许不会留存太久,但那一刻的欢笑,早已刻进这个秋天。</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卫建国提议:“今晚吃海肠捞饭!”我们走进一家小店,招牌上“大连海鲜”四个字格外醒目。58.8元一份的海肠捞饭端上来时,香气扑鼻,海肠脆嫩,米饭吸饱了鲜汁。一口下去,是大海的味道,也是这座城市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海边的铁锚静静卧在岩石上,链条粗壮,锈迹斑斑,却透着一股沧桑的力量。我扶着它拍照,神情庄重,仿佛在触摸一段历史。这铁锚曾系住多少归航的船?如今,它系住的,是游客们对渔港记忆的追思。</p> <p class="ql-block">那只红色章鱼雕塑前,我在这里驻足。与这俏皮的雕塑合影。金色灯笼在背景中摇曳,节日的喜庆悄然弥漫。这一刻,童趣与岁月并存,欢乐与宁静共生。</p> <p class="ql-block">吃与玩同等重要,我的在大连乘坐地铁来到一家餐饮店品赏这里的海鲜特色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