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九)

毛豆子

<p class="ql-block">  回忆农场那段飘零客的岁月,可以用“生不如死”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在我回城至今,我都会被恶梦惊醒,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且历历在目。早春三月,寒意正浓,门外一阵敲门出工,哪怕你发烧38度,没人理会的,照旧赤脚到田里拔秧苗,现在回忆起感觉不可思议,奇怪了,这个时候是男的挑担子了,把秧苗扔到水稻田里,然后女生拔完秧苗,又得去插秧。一天下来没有热水的淋浴房,冷水洗澡,上海小姑娘爱干净,我想当地农民未必会天天洗澡吧,男生干脆跳进堰塘河洗,刺骨的水啊,都给我们这些知青留下浑身痛的后遗症,关节炎。稻子丰收了,割稻子,打谷场上难熬的24小时脱粒真的会丧命的,一不小心人会卷进脱粒机,那真的一命呜呼啊。</p><p class="ql-block">在农场,种水稻,种棉花,棉花边上套种蚕豆,种麦子,种毛豆,到了冬天北方的知青都放假回家,我们南方的孩子们开始了繁重的开河挖渠,不会给你哪怕没活也要百计千方的想出活来让我们干,不干可以,扣工资,现在的社会,你出5千都没人愿意任人摆布干这种活。(当然时代变了,都是机械化了)而我们为了能吃饭,能有一个月24块钱的工资,过着鬼都不如的日子。实话实说,没有幸福感可言,一个房间上下铺四张床,8个女生在这种狭小的空间里生活,没有隐私可言,就是家里的姐妹处久了也要吵吵闹闹,何况来自各个学校的同龄人呢。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纷乱的小环境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采取了俩耳不闻窗外事,躲进蚊帐成一统。我如饥似渴的看书,没书看,看报纸,边边角角的文字都不放过,那会儿每个寝室一份解放日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农场9年,吃尽了人间苦,不能说自己成人上人,但是我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首先我感觉知青因为有过一段苦不堪言的岁月,人都变得格外善良和大度,珍惜自己的每一分钱,不会乱花,但都不吝啬且仗义。这就是知青的个性,因为时代弄人,我学会了隐忍,现在的不开心和那个年代相比简直是大巫见小巫,换了人间。我们聚会一起都会有感慨,离家少小老大回,知青回城的不如意比比皆是,我算是幸运的,没有家人为难我 不让我的户口落在家里,尽管工作不是很理想,也算是回上海,重新做回上海人,记得我农场回上海,那天要回农场了,我在家门口淮海路的马路上来来回回过马路,口中念念有词,留下脚印,留下痕迹,我是上海人。现在回想起来真心酸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