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对山楂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小时候的糖葫芦——叫卖者走街串巷,举着的草靶子上,插满了诱人的山楂串,每一串的外表都裹着晶莹的糖衣,红艳艳的招引着馋嘴孩子眼巴巴地跟在后面。待大人掏钱买一串递过来,赶紧咬上一口,那甜里带酸的劲儿,挑逗得舌头满嘴里打转。过后很长时间再回味,都还会情不自禁地馋液泛滥。</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乡下,山楂算不得稀罕物,逢年过节的时候,赶集花几角钱就能买好几捧。由于它口感太酸,很多人家也只是将其与花生、栗子等放在一个盘子里,当做年货的供物,以招待来串门拜年的街坊邻居。小时候喜欢吃糖葫芦,但对它的原材料山楂却不感兴趣。加之当地没有山楂树,所以山楂究竟是怎么结出来的,不但全然不知,而且也从不在意。</p><p class="ql-block"> 直到上了小学,暑假里去外婆家,由表哥领着去大姨家玩儿,我才在大姨院后的井台旁,认识了山楂树,知道山楂原来是树上结的。不过那时的山楂还是小小的绿绿的,听大姨说,到秋季天凉了,那山楂就变大变红了。</p><p class="ql-block"> 忘记了什么场合与机缘,听有人唱起苏联歌曲《山楂树》,那内容和曲调,传递着悠远而怅然的淡淡忧伤。当时还不懂“三角恋”的含义,只是觉得“山楂树旁”那彷徨的情感,既陌生又神秘。它使我第一次领悟到,山楂树并非只结山楂那么简单,在文艺作品里,它还承载着男女情感的复杂寓意。</p><p class="ql-block"> 历史走到本世纪之初,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上映了,它沿着上世纪苏联歌曲《山楂树》的余韵,将山楂树所寄寓的男女情感演绎出了更深刻的象征意义。再后来,我还看过一个名为《远方的山楂树》的电视剧,从知青的北大荒延续到跨国度的改革开放,依然是男女情感为主线,但那“远方”所蕴含的时空和心理距离,已完全超越了传统的思维逻辑……</p><p class="ql-block"> 从馋嘴小儿到退休老人,历史跨越了六七十年。由糖葫芦串起的不同年代的山楂果,前后链接起来,已经由年代记忆的零碎片段,衍生为一棵棵鲜活立体的山楂树。它们如今就生长在门前的小果园和庭院外的绿化带里,春天抽出嫩绿的树叶,继而开出纯白色的山楂花,一朵朵一簇簇的,引得蜂飞蝶舞;到了炎热漫长的夏季,那山楂树便用繁茂的绿叶,庇荫呵护着小小的山楂果一天天长大;立秋了,山楂树呈现出的又是另一番景象:随着秋意渐浓,那一簇簇的山楂也逐渐由绿变红,而且秋色越深红得越透。到了中秋节,那一树红艳艳的、密匝匝的山楂果,像无数盏小小的红灯笼,满树晶莹地闪烁着,成了深秋里最亮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看着满树红果的山楂树,我好似对过往的岁月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人的一生,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漫长旅途中的每一步,品尝到的所有的甜酸苦辣,都是对生命本身的淬炼与补益。无忧无虑的童年,为一串糖葫芦而奔跑着撒欢;识字懂事了,《山楂树》里甜蜜中带着忧伤的曲调,就像一颗石子投到平静的水面上,致使本来不知愁滋味的少年,内心里泛起了层层涟漪。随着岁月的不断增长,此后人生的每一步,那生活中的欢乐与苦恼、幸福与忧伤,都会成为人生递进音节中的音符,连接形成曲调鲜明的和声。尤其到了晚年,人的品行就如同立秋后的山楂,随着秋意渐浓,那凌厉酸涩的冲劲儿,也会变得越来越酸中带甜、柔和绵软。</p><p class="ql-block"> 事实如此。退休赋闲,生活变得从容淡定了,人生情感也会在沉淀中更加专注。譬如对那满树红艳艳的山楂,过去可能漫不经意,如今却是青睐有加。入秋之后,每天欣赏着它们一点点地将绿色变淡,又逐渐地上色变红,而且随着秋意渐浓,那红也变得越来越鲜艳通透。除了青睐它对深秋风景的点缀,对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兼具传统药用价值与现代保健功效的一面,偏爱的程度也在加码。有关资料上说,适量地食用山楂,能够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保护心血管、调节代谢,辅助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等等等,就此来看,在药食同源的经典食材中,山楂分明是最为秀外慧中的。</span></p><p class="ql-block"> 静心地欣赏着等待着,直到秋后的山楂全都熟透了,再小心地摘下来,晾干露水后冷藏到冰箱里。日后每次拿出一部分,洗干净用小刀犁开果肉将内核剔出来,盛到玻璃碗里,放蒸锅里蒸熟,搅碎加上少许的蜂蜜,放进冰箱里冷藏。慢慢凝固后,就变成酸甜可口的山楂糕或者山楂酱了。</p><p class="ql-block"> 深秋的山楂树,是靓丽的园林风景;红艳的山楂果,是诤友式的保健口食:它绝不一味地拿香甜来诱人沦陷,而是以其特有的酸甜,让人在享受口腹之欲时,保持着一份清醒一份节制,既满足了欲望,又有益于健康。</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品格,我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