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 探访绵竹年画村

君子兰CZM

<p class="ql-block">昵称 君子兰CZM</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6703996</p> <p class="ql-block">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供人们在过年时张贴,故名,宋代就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年画以其喜庆欢乐的内容、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著称,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祈愿、蕴含着对美好的期待,成为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p> <p class="ql-block">  至今,我国已经有十余个地区的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彔,其中最为著名的是2002年首批入选国家非遗的四川德阳绵竹、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江苏桃花坞的四大年画。绵竹年画素有“<b>四川三宝”“绵竹三绝”</b>之美誉。色彩斑斓的绵竹年画,是很多四川人独特的春节记忆,承载了巴蜀儿女对团圆美满的共同期盼。</p> <p class="ql-block">  绵竹,这座位于绵水之滨的城市,以其茂密的林木及修长的竹林而闻名,被誉为天下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在这片充满韵味的土地上,绵竹年画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标志。我们于前年11月初走进了绵竹孝德镇年画村,站在村口远望,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五彩斑斓的年画点缀其间,仿佛一幅色彩浓郁的民俗画卷。绵水河畔,月季道旁,水润万物,花绽四时,昔时河滩之地如今焕发美丽乡村的新面貌。 ‌</p> <p class="ql-block">  德阳绵竹孝德镇,是一处集年画制作、销售、忠孝文化、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旅游景区。这个被誉为<b>“东方普罗旺斯”</b>的地方,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散发着迷人的艺术气息。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梦幻与浪漫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  踏入绵竹年画村,在万福广场上首先看到一对威风凛凛的立式陶版门神,红红火火的底色和金色的人物形象,让人顿时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年味儿。门神画是绵竹年画的代表,1963年郭沫若先生在中国美术馆参观绵竹年画、皮影展览后,提笔写就的《西江月》颇有趣味:<b>“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门神皮影真好看,回忆幼时过年。无怪产生扬马,后来又有子瞻。工人手艺不平凡,千载百花烂漫。”</b></p> <p class="ql-block">  这对门神取材于清代绵竹年画《双扬鞭》,画中门神秦琼和尉迟恭,是中国民间最具知名度的门神。他们手持双鞭、双锏,被绵竹画师们称为“双扬鞭”。当地老百姓流传“<b>当年恶魔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传到草民小茅舍,也请将军佑吉祥。”</b>所以这两位将军的画像就成为了保护百姓平安,镇邪驱鬼,祈福纳祥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据《中国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丛书》介绍:“<b>绵竹年画以木板刻印、手工彩绘为特色,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构图讲求对称完整、均衡饱滿、主次分明,色彩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了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究刚柔结合,洗练流畅,疏密有致,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而夸張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则颇为恢谐活泼,深受当地民众青睐。”</b></p> <p class="ql-block">  沿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走进年画村,迎面看见福寿两幅屏风掩映在绿荫之下,这映证了绵竹年画,内容涉及最多的<b>“富贵福寿,连年有余”</b>的含义。表达了村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使人顿感“<b>年画映照喜气生,祥瑞满室福星明”</b>的喜悦之情。</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年画村,墙壁上随处可见一幅幅古朴生动的年画。构图丰富夸张、色彩鲜艳明快、生活气息浓郁的特色,体现了四川人民勤劳、乐观、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是历代民间画师智慧结晶,体现了巴蜀人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让人仿佛穿越到古代的年画世界。</p> <p class="ql-block">  孝德镇年画村是绵竹年画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历史悠久。1000多年前,年画村的先辈们凭借着绘制年画的手艺,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绵竹年画已成为村民世代为之骄傲的手工技艺。</p> <p class="ql-block">  行走间,不知不觉来到一间年画小工坊,首先闻到一股油墨和纸张的味道,一位画师正在聚精会神地画年画,她拿着画笔,像是在与纸对话,认真的一笔一划,动作又快又准。</p> <p class="ql-block">  村内设有年画展销馆,可参观、可购买,还提供游客现场作画。这里以加工、制作传统的经典作品,精美创新的馈赠精品,传统文化与时尚结合的年画服饰,古色与现代结合的装饰品、纪念品等。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年画和以及带有年画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已融入普通的生活日常,留住了历史的记忆,传承着古老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  如今,村内年画已形成产业链,包括刺绣、竹编、服装、伞扇等20多个系列,1000余种传统年画及衍生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市埸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  2008年汶川地震,绵竹遭受重创,涅槃重生的年画村,灾后重建的房屋白墙黛瓦,十分素洁,被色彩鲜艳的墙画所渲染,整个村落温馨多彩。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绵竹木版年画点缀着青瓦白墙,在“<b>中国年画之乡</b>”,小小年画绘出文化润乡新图景。我们沿着五彩纷呈的步道欣赏着丰富多彩的年画和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心情十分愉悦。</p> <p class="ql-block">  孝德年画村崇尚孝德风习,在1000多户家庭中,从无赡养老人的纠纷。在村民心目中,“<b>日行孝敬,德行天下”</b>是衡量人品最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央视《记住乡愁》栏目曾走进绵竹,把镜头对准年画村的村民,讲述他们“<b>纯朴而冷静,清切而真实</b>”“<b>孝以敬先,孝以德行,孝以顺重”</b>的孝心故事。孝德镇年画村村民们世代尽孝的故事感动中国,同时也成为传承千年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年画是习俗,是艺术,更是传承文化的基因,弘扬价值理念的载体。古老的绵竹,新旧年画交相辉映,融汇着传统与现代技艺的墨香。绵竹年画映射出了巴蜀文化的光辉,展现了中国地方年俗文化的生动,寄托了一代代中国人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作为绵竹年画的发源地、传承地,孝德镇年画村通过搭建<b>“乡遇画里”</b>文创社区,建立了产供销的全产业链模式,带动全村2400余人参与年画产业化发展,并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称号,村民们过上了“<b>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b>的诗意乡村生活,日子越来越红火,探索出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特色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