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俄罗斯滴血大教堂通常指圣彼得堡的滴血救世主教堂(正式名称为基督复活大教堂),建于1883-1907年,为纪念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而建,以其独特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和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装饰闻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在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遇刺身亡,1883年其子亚历山大三世下令建造教堂以纪念他,1907年完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教堂风格模仿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采用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彩色洋葱头顶和华丽外观与周边巴洛克建筑形成鲜明对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教堂内部以7500平方米马赛克装饰闻名,由意大利大理石和俄罗斯宝石制成,描绘圣经场景,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马赛克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遇刺精确地点设有祭坛,装饰以黄玉、琉璃等宝石。位置在圣彼得堡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造背景: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在准备签署法令以推进俄罗斯君主立宪政改进程时,乘坐马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暗杀。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劝阻下车查看,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导致其双腿被炸断,几小时后医治无效死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融合了拜占庭、俄罗斯和巴洛克等多种元素。教堂主体采用了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壁画装饰,内部有大量的宗教题材壁画和雕塑,穹顶、立柱、窗户等细节都极具艺术价值,这些装饰展现了俄罗斯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俄罗斯艺术的高超水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名称由来:因其建造地点是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方,所以被称为滴血教堂,"滴血"二字代表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此地流血遇刺这一历史事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