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卢 浮 宫</p><p class="ql-block"> 葛昌永</p><p class="ql-block"> 用篇短文写卢浮宫,肯定是件艰难事。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原是城堡,初名卢浮堡,后为王宫,曾有50位法国国王与王后居于此,直到路易十四新建凡尔赛宫,王室功能方告罄。1793年成为公共博物馆。千年间多少故事?曾与多少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写过卢浮宫?当无可知。</p> <p class="ql-block">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歌剧院南侧。当你从空中鸟瞰它,整体呈“U”字形,长七八百米,宽四五百米,占地四十公顷。从外侧面观之,是一座封闭严密且坚固之楼堡,跨高二十多米。当立于广场四面环视,三周皆宫,一方因火毁留缺,成为绿地公园,仅留有一座小型凯旋门。而广场中至为显眼者乃是玻璃金字塔,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恰如东方故宫,当卢浮宫不再作王室后,最好归宿是成为博物馆。所不同者,卢浮宫中艺术品大部分靠战争掠夺,集世界之大成,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博物馆之一,收藏艺术品40万件以上,称其为世界艺术殿堂与宝库,名符其实。拿破仑言 “巴黎是世界的首都,而卢浮宫是巴黎的心脏。”雨果言卢浮宫“它是一个时代的总结,另一个时代的序言。”徐志摩称自己来到卢浮宫,会感到一种“幸福的晕眩”,称其为“艺术的漩涡”。</p> <p class="ql-block"> 一般看法,卢浮宫最富盛名藏品有三宝,即“米洛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立在柔光里,断臂之残缺,非但不减损其美,反倒充溢更多想像;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位古希腊理想女性,她都以典型形象美与超越形象之神性美征服观者。达·芬奇杰作《蒙娜丽莎》安放于二楼特定展厅,这幅油画以主人翁神秘莫测之微笑传为神话,画框外罩三层防弹防盗玻璃,观者甚多,一时难以挤至近前,灯光暗且不允许走近看,自是难能看得真切。胜利女神雕像据考创作于公元前190年,大理石质,高三米多,缺失头部与双臂,矗立德农馆楼梯顶端,显得振翼临虚,迎风展翅;细看薄衫贴肤,裙裾卷浪,既让人感受胜利磅礴之气又让人惊艳艺术雕刻细腻精湛。当然,言维纳斯与胜利女神像具有残缺之美,既是一种真实,也是一种无奈。</p> <p class="ql-block"> 其实,卢浮宫中具有超越时代价值之艺术品浩若烟海,当你沿着时空走廊般参观路线前行,会见证许多虽已听闻却未见证之奇迹。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来自公元前1776年古巴比伦,为人类历史第一部较为完备之成文法典。石碑上半部刻汉谟拉比国王从太阳神手中接过权杖之场景,下半部用楔形文字密密麻麻刻法律条文。米开朗基罗的《被缚的奴隶》 通过奴隶奋力挣脱绳索之形象,展现出艺术张力与人类为自由不屈抗争之精神。书吏凯伊像来自4500年前古埃及,人物盘腿而坐,膝上摊开纸卷,神情专注,尤其是用水晶石制作之双眼,历经数千年依然明亮有神,仿佛目不转睛地看着你。德拉克罗瓦之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描绘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场景,画中自由女神手持三色旗,引领各阶层人民冲锋向前,成为法兰西民族精神之象征。等等,等等。这些艺术品与卢浮宫富丽堂皇相映衬,营造出的是一种宏阔之艺术气场。</p> <p class="ql-block"> 当你不得不走出展厅再次站在玻璃金字塔下,观察这个乍看与卢浮宫历史景象水火不相容之现代建筑,却有许多稀奇。高大豁亮自不必说,让阳光充满这古老建筑也不必说,单说仰望天上云影晴空,巴黎天光收入眼底,便让人产生一种幻景。这是美籍华人贝聿铭之杰作,它的设计得到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鼎力支持,于是“有力者与艺术家“合力,便诞生这座21世纪丰碑之作,成为一场持续至今之文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卢浮宫,暮色已四合,华灯初上,街巷飘来咖啡与面包之暖香。回头再望,在夜色与灯火映照下,那森森之宫殿,黛冷之铜像,以及维纳斯之凝视,蒙娜丽莎之微笑,混杂成一种复杂之情绪,沉在心底,浮在眼前。于是有《长吟调·卢浮宫》一首:</p><p class="ql-block"> 浮生半日里,万古汇精灵。</p><p class="ql-block"> 石像无言有语,画魂有义无形。</p><p class="ql-block"> 一川流水窗前逝,千载宫云宇外停。</p><p class="ql-block"> 舟泊归来处,蓦然数宿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