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镇远古镇核心景区青龙洞

xiaodong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青龙洞古建筑群、舞阳河核心景区和石屏山‌是镇远古镇最值得体验的三大景点,分别代表古建奇观、山水画卷和全景视角三大核心特色。</b></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青龙洞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青龙洞确定为“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b></p> <p class="ql-block">8月9日是暑期贵州游最后一天,清晨醒来,立马出门,独自赶往青龙洞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美篇采用图上字下形式。</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㵲阳河两岸,静谧的似乎一切都停止不动了……</p> <p class="ql-block">河边钓鱼人沉浸在画一般的山水中。</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呀!那层层叠叠的白墙翘檐应是赫赫有名的青龙洞景区吧?!快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途经“青龙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井底观天非天小,心头无井即乾坤。</span></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古城中和山上,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号称<b>“南方悬空寺</b>”,有“<b>贵州古建博物馆</b>”之称。</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的石雕大门紧闭着……</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走,见“万寿宫”。</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万寿宫是镇远县青龙洞古江西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旅居当地的江西商人集资兴建,作为祭祀许真君和同乡联谊的场所,以其精美的戏楼木雕、独特的封火墙设计及融合儒、道、佛与会馆文化的特色而著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会馆建筑,其建设标志着江西商帮在黔东南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影响力。建筑群采用平行等高线布局,以高约14米的封火墙围护,形成三进院落结构,包括山门牌楼、戏楼、厢楼、杨泗将军殿等9栋建筑。</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来到青龙洞,更多欣赏的是外墙的与众不同,风格独特的门窗外饰及围栏的高低花式……</p> <p class="ql-block">稀奇地看到山墙下一溜开口龙头和莲花盆……别具一格的排水系统。</p> <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青龙洞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 style="font-size:20px;">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青龙洞确定为“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青龙洞</b>是集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会馆为一体的佛、道、儒、俗古建筑群落,占地面积21200平方米,建筑画积6600平方米,建筑在高80米、长300米的中河山悬崖地带和溶岩之中,<b>由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书院、青龙洞、万寿宫、玉皇阁等6个古建筑群、35个单体建筑组成</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祝圣桥</b></p> <p class="ql-block">祝圣桥,原名㵲溪桥,又名老大桥,横跨㵲阳河,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道,同时又是湘黔公路的必经之道。当然我从住处去青龙洞必沿㵲阳河过祝圣桥……。</p><p class="ql-block">祝圣桥东起东峡街,西至顺城街;长135米,宽8.5米,高14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祝圣桥是一座七孔连拱桥由青石建造,桥墩是明代的遗物,桥身用条形石板砌筑,上顶有单层仰天石组成的金边线。</p> <p class="ql-block">桥的东起第三孔与第四孔之间桥面上,建有魁星楼,为三层重檐八角攒尖顶结构。底层面向青龙洞一侧挂楹联一首:“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p> <p class="ql-block">该楼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是祝圣桥的标志性建筑。历史上魁星楼曾于1934年战火中被毁,1986年修缮时复原了包括匾额在内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桥右侧~长长的“万寿宫”外墙连绵起伏没尽头……</p> <p class="ql-block">桥左侧~古镇的老街老屋依山而建望不到头……</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在悬岩峭壁间,石门傍水敞开,门上石匾横刻篆书“入黔第一洞天”。我从这石门进入青龙洞景区……</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两块倾斜巨石传为张三丰闭关时移山所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元禅院←</b><span style="font-size:18px;">入口由此进</span></p> <p class="ql-block">中元禅院属青龙洞古建筑群核心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约16世纪初),现存建筑群依中河山崖壁而建,<b>融合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和儒家书院功能,形成'佛道儒俗'四教合一特色。建筑群以勾心斗角式布局著称……</b></p> <p class="ql-block"><b>大雄宝殿</b>位于中元禅院内,属于青龙洞古建筑群的核心区域,其建筑特色体现在悬空结构与贴崖而建的格局,与万寿宫、紫阳书院等建筑共同构成儒释道俗融合的古建筑园林群落。</p> <p class="ql-block"><b>青龙洞大雄宝殿是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中的佛教核心场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约1530年),供奉释迦牟尼佛。该殿为缅甸玉雕琢而成,高两米多、重达两吨</b>,大雄宝殿前的桂花树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四季开花,夏天还能结果。</p> <p class="ql-block">作为佛教居所,大雄宝殿承载着佛道文化的交融,殿内现存佛教造像群为明代原物,反映了当时宗教艺术与建筑技艺的融合特色。 ‌</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整体依中河山崖壁悬筑,采用'上吊下借'手法,在不足200米长的狭长崖面上分布六组建筑群落,单体建筑间通过悬廊、石阶和洞窟相连。主体结构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屋面飞檐翘角装饰道教八卦、佛教莲花等纹饰,望星楼建在锥形崖顶……</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中元禅院内千佛岩一段。</p> <p class="ql-block">洞天福地</p> <p class="ql-block">广种福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中元洞</b><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一天然溶洞,古称“东岩洞”、“中和河”……有北、西、南3个洞口。西洞口内有一石台。传说为明初道人张三丰在此的“卧榻”,石床上方有钟乳石形的包袱、雨伞、草鞋等。相传为张三丰“遗物”。洞外有石台,据说是他炼丹台……</span></p> <p class="ql-block">炼丹~大钟</p> <p class="ql-block">→文公祠</p> <p class="ql-block"><b>文公祠</b>最初名为“朱文公祠”,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原为纪念理学大家朱熹(号“紫阳先生”)而建,后因供奉文天祥改称“文公祠”。清时由赣商出资修建,是江西籍商人在贵州的重要文化地标。 ‌</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文公祠是为纪念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而建的赣商会馆,现为青龙洞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祠内保存有“茗座纵谈千古事,乡关遥忆百花洲”等楹联,记录着赣商对故乡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走出文公祠的圆拱门,建筑风格发生变化……我肯定是又走进“万寿宫”的区域了。</p> <p class="ql-block">青龙洞万寿宫是青龙洞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道教、儒家、佛教文化于一体的古建筑群。这白墙黛瓦在蓝天下苍山中,真是很棒哦!</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位于中河山悬崖地带,采用“吊、借、附、嵌”等多种工艺建造,与青龙洞、紫阳书院等35栋单体建筑,通过悬廊、石阶和洞窟相连至青龙洞景区的最高点~玉皇阁。它依山就势,采用“吊、借、附、嵌、筑”五大工艺,在垂直崖壁上构建出楼中有洞、洞中有楼的奇观‌,使<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建筑群堪称</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古代贴崖建筑的巅峰之作</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建筑与镇远古镇景色互相衬托出一幅幅美丽迷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前方建筑贴壁而建,此路不通……</p><p class="ql-block">书院依中河山悬崖而建,借助天然岩洞和峭壁,采用吊脚、贴壁、嵌岩等工艺,主体建筑半数悬空……<b>被誉为“中国三大悬空寺”之一。‌‌</b></p> <p class="ql-block">我决定从这夹缝里→直行,去紫阳书院……穿过方知,圣人殿就是紫阳书院的核心建筑。该殿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供奉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牌位,是儒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p> <p class="ql-block">这碑上刻有:<b style="font-size:22px;">紫阳书院,</b>又名紫阳洞。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因宋代理学大师为紫阳先生而得名。……内有雷祖殿,为重檐歇山顶式三层阁楼。北侧有二层阁楼圣人殿。南侧有考祠,其上为三官殿,旁临三角亭。东侧有供奉酒神杜康殿,大门为砖砌牌坊。</p><p class="ql-block">紫阳书院是贵州较早的书院之一,多有名人畅游其中……</p> <p class="ql-block"><b>圣人殿</b>体现了儒教在青龙洞景区中的地位。该殿与考祠、老君殿等建筑群共同构成儒道共存的文化景观,反映了镇远古城多宗教融合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圣人殿采用千栏式建筑风格,底层柱头架空于山石之上,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因山势灵活处理局部结构,形成独特的贴崖建筑风貌。殿内雕花门窗棂格采用花鸟鱼虫形态雕刻对联,展现了儒教文化与自然意象的结合。 ‌</p> <p class="ql-block">据说,仔细看看圣人殿的窗花 ,你会发现窗花里面藏着一副对联 这些字体都是采用花鸟鱼虫的形态来雕刻 非常生动……</p><p class="ql-block">我笨~一个也没看出……</p> <p class="ql-block">雕刻手法精细,将儒家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装饰,展现了古代工匠对自然形态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能力。</p> <p class="ql-block">紫阳书院这是儒教的地盘, 圣人殿中供奉着儒教创始人孔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春风化雨~书院内设圣人殿供奉孔子,同时建筑布局与道教殿宇、佛教禅院交错共生,体现了“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的文化交融理念。‌‌</p> <p class="ql-block">出圣人殿,即见为紧邻的“三角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角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龙洞紫阳书院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三角亭是一座单檐尖顶的观景亭,由三根支柱支撑</b><span style="font-size:18px;">,亭内空间狭小,但可分别俯瞰紫阳书院、青龙洞及远眺㵲阳河与古镇全景。其牌匾上的“谐趣”二字体现了儒、释、道三教文化在此融合的独特景象。 ‌</span></p> <p class="ql-block">三角亭是一座比较罕见亭子 ,牌匾上的“谐趣”二字代表儒、释、道 三教文化在此和谐共存的。</p> <p class="ql-block">三角亭谢绝参观,旁边是三层的“老君殿”。</p> <p class="ql-block">老君殿是书院内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君殿通高约20米,是整个青龙洞古建筑群中单体最高的建筑,采用悬空结构,三层阁楼嵌在岩壁间,与紫阳书院其他建筑共同构成明代书院建筑群的典范。 ‌</p> <p class="ql-block">该殿因二层供奉雷祖(闻仲)、雷公、雷母三尊神像而得名“雷祖殿”或“雷神殿”,体现了道教文化与儒家思想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雷祖殿~</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称雷神殿,供奉雷祖殿大师闻仲、雷公、电母神像三尊。……</span></p> <p class="ql-block">二层观景台可俯瞰舞阳河全景,碧水蜿蜒与古城黛瓦相映,被摄影爱好者誉为“水墨镇远最佳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清晰看到㵲阳河如碧玉蜿蜒的形态,以及古城“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太极图风貌。 ‌</p> <p class="ql-block">三宫大帝是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地官、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传说元始天尊吐气化成的尧,舜,禹,被人们封为三官大帝。</p> <p class="ql-block">花窗为框,画面感更强。</p> <p class="ql-block">按路标开始下山→</p> <p class="ql-block">这就应是典型的“勾心斗角”吧?</p> <p class="ql-block">幽幽林间小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名其妙在路上见到青龙洞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龙洞寺是</b><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河山崖出年代最早的一组道观建筑。其起源可追朔到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青龙洞寺曾有“玉皇会”、“观音会”、“药王会”、“吕祖会”等庙会。</span></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吕祖殿</p> <p class="ql-block">药王殿~原供药王孙思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飞岩之处是青龙洞千佛岩区域……,一只只小佛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千佛岩亦是青龙洞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因供奉一千尊佛像而得名。该岩洞在历史变迁中遭受破坏,现存佛像为1993年重新供奉。 ‌</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群的密集,形成你的角挨着他的檐……三步一楼五步一亭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千佛岩区域~近年已在逐步修复。</p> <p class="ql-block">“还应侧身”,真有点不想进去,穿来穿去的有点着急~九点要出发去梵净山呢。又怕错过景点……</p> <p class="ql-block">登上二层:敬畏天地!肃静低语!这是什么地方啊?</p> <p class="ql-block">隔栏遥看,正对㵲阳河太极中心~古镇全貌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围着巨石继续爬楼……</p> <p class="ql-block">仍不明白~十二生肖算命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上一层</span><b style="font-size:20px;">:问道青龙洞!祈福玉皇阁</b></p><p class="ql-block">辛亏进来了,没见指示牌,得来尽不费功夫哈!这就是青龙洞最高点玉皇阁!</p> <p class="ql-block">登顶玉皇阁可俯瞰舞阳河“S形太极水城”全景……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为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深厚的宗教内涵。阁内供奉的玉皇大帝神像庄严肃穆,两侧壁画生动描绘了道教三十六天界的宏大场面……</p> <p class="ql-block">登顶玉皇阁,我当然要迅速下山……</p> <p class="ql-block">在不知名的殿堂之间看到玉皇阁介绍牌和指路标→拾阶而上∽<b style="font-size:20px;">天山人间一一玉皇阁</b></p> <p class="ql-block">据说,每逢农历正月初九玉皇诞辰,当地信众会在此举行盛大的“天公祭”仪式,袅袅香火与晨雾交织,重现“仙阁凌空”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初年(具体年份不详)正式创建禅院主体,经万历、崇祯年间多次扩建形成儒释道共处格局。清雍正时期增建紫阳书院,光绪四年(1878年)大修时增设道教玉皇阁。20世纪80年代进行系统性修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若从这个“青龙洞”大门进,按路标指引游览起来会使人们感觉顺畅些,不犯迷糊。</p> <p class="ql-block">“襟山带水”~比喻山水交错的壮丽景观!又到“万寿宫”区域……</p> <p class="ql-block">戏楼艺术‌:戏台木雕以“二龙抢宝”、杨家将故事及福禄寿星图案为主题,藻井装饰“飞腾云雾”,楹联“不典不经格外文章圈外句;半真半假水中明月镜中花”彰显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最后从“万寿宫”大门走出景区。九点半出发去梵净山的……加快速度返回!</p> <p class="ql-block">拍不够的㵲阳河两岸……</p><p class="ql-block">恋恋不舍的镇远古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龙洞整个建筑群重重叠叠参差不齐,纵横有致,远观青龙洞,如临海市蜃楼,蓬莱仙岛。为江南汉地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绝妙典范。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西南悬空寺”之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