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 题:感悟历史</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南京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p><p class="ql-block">音 乐:平湖秋月(古笋曲)</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5日,经预约参观了南京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东南大学,简称“东大”,位于江苏南京,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p> <p class="ql-block">1988年,经教育部批准,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名请了著名画家刘海栗先生撰写。更名典礼前,将刘先生写的校名试挂在校门,受到了学校老师及许多市民的反对。后采取集字方式,从东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行书鼻祖王羲之作品中选出。</p> <p class="ql-block">东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大礼堂。位于校园中央,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穹顶高达34米,采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是国家文保单位,也是国民政府第一届国民会议旧址,可容纳2700余人。 </p> <p class="ql-block">百年校庆的碑记和涌泉池。涌泉池位于校园中轴线上,寓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四季景致各异,是感恩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东大体育场北侧,有一排二层楼的民国建筑,这便是校史馆。馆舍是1918年的工艺实习场,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东大始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p> <p class="ql-block">为实现对建筑文物的保护与科学科用,校史馆采用了简约的设计风格,对原建筑内部结构不作改动,增加立柱与横梁布置展馆。简约不简单,朴实不朴素。</p> <p class="ql-block">东大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走来,100多年来,从三江起始,到东大再兴。学校屡经更迭,十易其名。不忘初心,办学兴教。发展历程之曲折,全国高校之罕见。培育人不止辉煌,国家社会之肯定。秉承诚朴求实,止于至善的精神,继往开来,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道德为原本,知识极诚明”强调道德是立身之本,知识的最高境界在于求真明理,这是两江师范学堂首任校长李瑞清题写的校训。</p> <p class="ql-block">东大校训为“止于至善”,典出《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意为达到并坚守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或最完美的状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伦理命题之一,强调通过持续实践实现道德完善。</p> <p class="ql-block"> 两江师范一一校标</p> <p class="ql-block"> 国立东南大学一一校标</p> <p class="ql-block"> 国立中央大学一一校标</p> <p class="ql-block"> 东南大学一一校标</p> <p class="ql-block">东大始于三江师范学堂的肇基立业,融汇了国立中央大学的恢弘气度,承继了南京大学的工学薪火。从文昌桥头的书声琅琅,到玄武湖畔的探索不息,再到九龙湖畔的开拓新篇……,一路走来是“止于至善”校训的生动践行,是“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办学理念的光芒展现。</p> <p class="ql-block">一字房:东大历史上第一栋教学楼,建于1909年,最初名为口字房。1923年毁于火灾后,1924年利用原墙重建。建筑平面呈“一”字形,砖木结构,外观为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简洁庄重。百年办学的实物见证,目前是吴健雄学院(东大荣誉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部分研究所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口字房:建于1909年,主楼因呈“口”字形布局而得名。1923年火灾焚毁。后在“口”字形旧址上,陆续建起了多栋围合式的建筑。 现在是围绕在大礼堂南侧、由健雄院(一字房)、中山院、东南院等建筑围合而成的一个区域。整体保留“口”字形的院落格局。</p> <p class="ql-block">教习房:建于1923年。教习是古代对教师的尊称,清末民初指新式学堂的教员。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办公和备课的场所。典型的西方古典复兴风格,与相邻的大礼堂、健雄院等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共同构成了四牌楼校区庄严典雅的建筑基调。最初是中央大学的图书馆,后作为教师办公楼。现在,它作为校史馆,向公众和师生展示东大1902年建校以来的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甲午战争失败后,两江总督刘坤一逐渐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他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上奏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晚清新政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就包括兴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等重要内容。这份奏折为后来创办新式学校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依据。</p> <p class="ql-block">东大的起源是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两江总督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正是他上奏朝廷,倡议在南京(当时称江宁)创办新式师范学堂,为三江师范学堂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p> <p class="ql-block">魏光焘(继任两江总督)具体落实张之洞的计划,主持了学堂的筹建,并成为三江师范学堂的首任监督(校长)。从学脉源头上说,张之洞和魏光焘是东南大学最早的开创者和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东大“止于至善”的校训,指导引导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使他(她)们成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产生一批批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术带头人、工程师、技术员。</p> <p class="ql-block">东大以人才报国,100多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8万各类优秀人才,产生了一批批各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有重大影响的精英翘楚。</p> <p class="ql-block">东大校史馆院士墙上的院士合计226位:1950年一1970年67位;1980年代48位;1990年代73位;2000年代38位。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荟萃。</p> <p class="ql-block">东大产生5位“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广亚、赵九章。(注:全国共23人)</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东风着陆场,东大毕业生、中国首位90后女航天工程师王浩泽和乘组一起圆满完成了飞天圆梦之旅。王浩泽: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东大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span style="font-size:18px;">热能工程硕士学位。在校期间</span>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是东大的办学理念,由校训“止于至善”衍生而来,强调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结合,体现了学校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杰出人才的使命担当。</p> <p class="ql-block"> 材料万能试验机</p> <p class="ql-block"> 止于至善铸辉煌业绩贡献国家报答社会</p><p class="ql-block"> 开创引领向未来道路砥砺前行开拓奋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