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邱少云(1926年7月12日-1952年10月12日),男,汉族,四川省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人,中国共产党党员。</p> <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挥师入川。驻扎在雅安城的川军将领刘文辉、邓锡侯响应人民解放军号召,率部起义。邱少云也随所在部队官兵一同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补进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三班,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12日,在抗美援朝战役中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1953年6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邱少云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光荣称号,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授予“模范青年团员”的称号。</p><p class="ql-block">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赠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各一枚。</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4日,邱少云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p>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中国的鸭绿江边,威胁着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人民一起,并肩作战。 </p><p class="ql-block">1951年初,邱少云所在的人民解放军十五军,奉命参加抗美援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奔赴朝鲜参战。</p><p class="ql-block">3月10日,部队到达河北内丘,在这里进行入朝前的最后一次休整和准备。也就在这里,邱少云口授,由班内识字同志代笔,帮他给失散几年的哥哥和两个弟弟,写了生平第一封信,也是最后一封信</p> <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28日,邱少云随十五军二十九师先头团——八十七团开拔,昼夜兼程,奔赴朝鲜。</p><p class="ql-block">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即将打响。邱少云被暂时调出九连,去团集训队报到,主要任务是学习战斗技术。邱少云在集训队主要是学习爆破、排除地雷、拆除炸弹、破坏铁丝网等。他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仅用10天时间就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一个月后,集训队结业,邱少云回到了九连。邱少云由于在教导队学过伪装技术,成了连里的伪装教练员。</p> <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下达了第五次战役第二次反击作战的命令。</p><p class="ql-block">邱少云所在的二十九师步兵八十七团,奉军长秦基伟的命令,配合向守志任师长的四十四师,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半山腰美韩匪军一个加强营,把战线向南推进。</p><p class="ql-block">但志愿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3000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志愿军决定在发起总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的阵地前沿。在执行任务前邱少云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p><p class="ql-block">深夜,500多名全副武装插了一身蒿草的志愿军战士,按计划迅速分散开来,隐藏在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茂密蒿草丛中。在志愿军前方三九一高地上是密密匝匝的铁丝网和地堡群。一挺挺机关枪从射口直对着山下,持枪的敌人在交通壕里来回走动,时不时地拿望远镜向山下望。</p> <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12日十点多钟,李承晚匪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朝邱少云同志和他的战友潜伏的方向奔窜而来。</p><p class="ql-block">有两名战士被敌人发现,敌人胡乱地放了一阵枪,然后扭头就朝山顶上跑去。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如果敌人回去,战士们的行踪就会暴露,情况异常严峻。团指挥员在观察所里把一切,于是立刻下达命令用炮火消灭敌人,炮火弥漫在在三九一高地山坡上,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消灭了。</p><p class="ql-block">过了不久,南方飞来的几架敌机向战士隐藏的地方投下了燃烧弹。其中有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瞬间,邱少云脚上的蒿草就燃烧起来了。为了不暴露目标,不影响作战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直到最后英勇牺牲。</p> <p class="ql-block">科普与健康小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