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菊自有文献记载起,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在西周时代就有菊花的相关记述,《礼记》一书曰:“鸿雁来…鞠(菊)有黄华”。菊花的“菊”,在古代是作“穷”字讲,意思是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结束,菊花的名字就是按照它的花期来确定的。因为九月是阳,所以菊花表示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个意思,后来“重阳节”赏菊这个习惯由此而产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色彩与形态命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菊花的花朵多为黄色,因此有“黄华”、“黄英”、“黄蕊”等称呼。又因为黄色在古代文化中地位尊贵,所以菊花也被赋予了“金英”、“金茎”、“金蕊”等雅称。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和品种的增多,菊花的颜色逐渐丰富,但黄色菊花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在古代文献中,如《尔雅》、《诗经》等,都有对黄色菊花的描述和赞美。菊花的头状花序生得十分紧凑,活像抱着一个团儿似的。人们发现菊花花瓣紧凑团结一气的特点,所以叫作“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化寓意命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丰富,常被赋予长寿、吉祥、隐逸等象征意义。因此,也有“寿客”、“延年”、“隐逸花”等雅称。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菊花的自然美,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 菊花的命名由来是多样化的,既包括了对其花期、形态、色彩的直接描述,也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名称不仅是对菊花本身的赞美和描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国栽培菊花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今仍脍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也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刘蒙的《菊谱》(1104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1018)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宋末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明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在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80年)和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种花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朝的菊花专著更多,有陈昊子《花镜》、刘灏《广群芳谱》、许兆熊《东篱中正》、陆延灿《艺菊志》、闽延楷《养菊法》、徐京《艺菊简易》、颜禄《艺菊须知》、计楠《菊说》、陈谋善《艺菊琐言》、吴仪一《徐园秋花谱》等等。《花镜》一书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 种,白色的32 种,红色的41 种,紫色27 种,共计154 个品种。计楠的《菊说》载有菊花品种233 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100 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