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日拜读一位老战友关于“何为真朋友”的文章,情之所至之余留言两句:”所谓真朋友应该是那种不需要刻意想起,也不会随便就会忘记;他不一定会锦上添花、喜上加喜,但一定会为你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人”!当时觉得还是比较贴切,但是后来仔细一琢磨,觉得还是不妥。最后虽然没有删除留言,总还是觉得观点有一种自以为是半瓶咣当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从词义来讲,真和假都是形容词;从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角度讲,世界上根本就没真正纯物质的存在。套用朋友定义,真朋友假朋友也好,名真实假、名假实真和半假半真朋友也罢,所表现出来的朋友纯度和真假占比都是相对的。这么表述也许看起来有点拗口,打个比方,也许能更加直观一点,比如大家一致公认的好人,一生之中也不可能没做过一件坏事。同理人人皆曰罪无可恕可杀的人,一生之中也未必就没做过一件好事。在这个问题上,自己曾经多次和领导、同事们开玩笑,称自己为好人中的坏人,坏人中的好人。看起来有点恶搞耍滑头的味道,但事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不同立场观点来看,真假好坏朋友也同样是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的。况且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有可皆碑的好人,还是混蛋透顶的坏人,都缺乏适宜空间。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孜孜不倦的在好人好事身上挑毛病找缺点,在坏人坏事身上找亮点找同情,即便理论上存在真好人,在这些人眼中也不太可能是完美无缺。</p><p class="ql-block">从真朋友的角度,自己还是坚持在老战友文章后面留言的观点,即双方之间相处都是发自内心的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下意识的从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帮则全力以赴,既无关利益无关荣辱、也无关金钱无关地位。不妨举一个真实例子,前几天出门去某单子办事忘了带伞,恰好在半路上下起了雨,当我在店家房檐下避雨的时候,一位刚办完事正往回走的昔日同事发现了我,不由分说就把雨伞强塞在我手中让我去办事,他在这里等我。但我办完事和他汇合时,时间已经过去1个小时。相对于真朋友,假朋友则更具有虚伪性、隐蔽性和欺骗性。之所以称之为假朋友,是因为他们往往以真朋友的假象出现,在关键时刻和要命幻想节点背刺你,足以让你一生都难以抹去被出卖的心理阴影。也举个例子,那还是在当新兵的时候,闲暇之余和一位一个县同班战友聊了一些班里的事,不可避免的涉及一些人和事,可巧不巧的是,这位战友转身就向班长打了小报告,当然他的小报告也是选择性的掐掉了他自己的言论。最后挨班长一顿批是跑不掉的,更要命的是那种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的尴尬。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二十啷当岁小伙也变成了早已年逾花甲的老人,但我对这位战友的做法至今还是耿耿于怀、也难以释怀。这些年来在不得不和他打交道时,依然还会有一种如履薄冰、防不胜防的惊恐。最后说说似真还假、似假却真朋友,这个有点像敌对双方不同阵营卧底。当你觉得他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表现得像个朋友、战友和同事的时候,事实上他却是货真价实对方阵营里的敌人。而当你怎么看都像坏人敌人的时候,他却又是同一阵营舍身忘死的亲密战友。还有一种不带政治背景、也不存在不同阵营的真假朋友,这种现象只和个性修养、人格操守和利益有关。通俗地形容这类人,就是秉性上两面三刀、本质上重利轻义之徒。</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现实生活中从不缺乏各种角色登台表演。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名利权色面前也好、在情义道义面前也罢,绝大多数人都会回归人的本质本性,这个时候往往就能看清是真朋友假朋友,还是亦真亦假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