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论全球发展如何变化,战争始终存在,只不过它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贸易战争。</p><p class="ql-block">提到贸易战,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美国通过经济制裁和封锁等手段,来打压其他国家,维护自己的全球主导地位。美国仅凭贸易战就能对别国造成巨大压力。然而,实际上,中国才是贸易战的“先行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就曾通过贸易手段,不费一兵一卒地使敌国屈服。</p><p class="ql-block">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渴望统一,因此战争频繁,各国互相提防。若想击败一个国家,靠直接的战争并非易事。例如,齐国在春秋和战国时期是一个强国,即使如此,它也难以通过战争轻易征服其他国家。</p><p class="ql-block">此时,管仲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战略,他向齐桓公建议,若想击败敌国,其实可以通过“贸易战”,即不战而屈人之国,获得胜利。这个提议引起了齐桓公的浓厚兴趣。那么,管仲是如何运用这一策略的呢?这正是今天我们所称之为的贸易战争。</p><p class="ql-block">管仲的“武器”是楚国的鹿。当时,鹿是野生动物,没有人工饲养,要捕捉一只活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并且捕鹿期间无法从事其他生产活动,如农业。因此,管仲通过这一点来设计策略。</p><p class="ql-block">首先,管仲让齐桓公作为重要人物去收购这些活鹿,齐桓公自然是首选。作为一国之君,齐桓公对于某些产品的需求几乎是没有限制的,也就是现代经济学中的“无限需求”。只要有这些鹿,就能卖出去。</p><p class="ql-block">为了让这一计划更具吸引力,管仲建议在两国边境建立一个专门收购活鹿的小城,由齐国来负责收购。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楚国民众的关注。管仲派人散布消息:“不管是谁,只要能够弄来活鹿,价格可以商量,数量不限。”</p><p class="ql-block">这个消息让楚国百姓纷纷放弃了耕种,甚至一些人放弃了自家的产业,专门去山林抓鹿。毕竟,齐国开出的价格非常诱人。有人可能会疑问,齐国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来收购呢?其实,管仲的真正目标并不是让楚国获得暴利,而是通过收购“活鹿”来控制楚国。</p><p class="ql-block">当时,抓捕鹿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武力,但这种方式常常导致鹿受伤或死亡,根本无法符合齐国对“活鹿”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楚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人力,导致大量劳动力从农业、手工业等重要行业转移到捕鹿上,社会生产活动几乎陷入停滞。</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楚国开始大量向齐国购买粮食。管仲观察到,楚国农业停滞,人民急需粮食。于是,他便停止了对活鹿的收购,并大幅提高了粮食价格。这导致楚国民众陷入困境,只能高价购买粮食维持生计。而随着粮价的上涨,楚国的经济进一步崩溃,百姓饱受困苦,许多人不得不迁移到齐国寻找生存机会。</p><p class="ql-block">最终,楚国经济崩溃,百姓纷纷反感政府,三年后,楚国不得不向齐国屈服,承认了齐国的主权。</p><p class="ql-block">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1970年,智利总统阿连德在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GDP连年增长。对于美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不利的消息,因为阿连德若继续获得民众支持,将能够清除智利国内的美国势力,这显然是美国不能容忍的。</p><p class="ql-block">于是,美国采取了类似管仲的策略。智利的铜矿资源丰富,成为美国的目标。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抬高了铜矿价格,刺激智利民众纷纷放弃农业等低利润行业,转向挖铜。两年后,铜矿价格暴跌,而智利的其他产业由于长期荒废,经济体系出现严重问题,失业率激增。民众的愤怒最终导致阿连德下台,亲美派总统上台,智利的经济和资源几乎完全落入美国企业之手。</p><p class="ql-block">从这些历史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体系的脆弱性使得国家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攻击。就像我国的芯片产业,曾经遭遇美国的贸易制裁,但幸运的是我国最终挺过了这场危机。综上所述,中国才是贸易战的鼻祖,美国对我们发起贸易战真是找错了对手。</p><p class="ql-block">在大国较量中,战争的形式可能有很多种,真枪实弹的冲突未必是最有效的手段。我国自古以来就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这也体现了智慧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性。最终,能够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获得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