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养心文集》序

清花湾峰儿文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小 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电脑里翻阅着,翻到了这篇文章。由是记忆的浪花掀了起来。记得2014年12月,找到了南京的战友刘安飞和上海的高顺兴范潮龙等战友后,我先到南京再到上海,期间,刘安飞从南京,潘旭东从南通特地赶到松江,与高顺兴、范潮龙、周炳贤在松江相聚。有了这次聚会也就开始有了“永远的226潜艇”这个战友群。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说起范潮龙,我对他的印象,还是在小平岛时,一个春节联欢会上,他朗诵了自己以小平岛军港码头为题材创作的诗歌《老码头》。2014年4月退休后开始找战友的我,凭着这个印象,坚信范潮龙一定在文学上会有发展且会在网络上产生影响,于是,试着在百度里输入“上海范潮龙”,惊喜地获得了他的文学创作信息和他与同学组建的一个QQ群号码,我申请加入该群,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战友范潮龙。在上海期间,范潮龙热情地接待了我和夫人,并邀请我参加了他的一个同学聚会。之后,应他及他的同学的邀请,为他们出版的这部书写了这篇序言今天特地从电脑里提请出来,并发表于此,以表对已经安居天堂的战友范潮龙的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序文</span></p>   <div><div>2014年12月6日上午,我登上了上海浦东东方明珠,从透明玻璃窗口俯瞰着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风貌,脚下纵横交错的街道,湍湍而流的黄浦江,萦绕着白云的高楼,我不禁感叹着祖国城市建设的辉煌成就。心潮澎湃之余,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群活跃在这个大都市里的“少男少女”们,在一个叫范潮龙的群主的召集下,他们团结互助、活泼可爱地生活着:都市繁华中有他们青春焕发的歌声,车水马龙中有他们健康的脚步与身影,灯红酒绿中有他们小饮辄醉时的欢笑声……<br>  于是,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应范群主的邀请参加了他们的宴请,零距离地走近了他们,“少男少女”们其实并不年轻,却是如此的可爱。<br>  他们以酒以歌以舞以游会友“悟道养心”之余,竟舞文弄墨捣鼓出一部文集来。<br>  我怀着一种欣赏与景仰的心情在电脑里打开这部文集,于是,我就被它带着神游着一个美丽多彩的世界—— <br>我像驾着小船航行在一条缓缓而流的小河上,坐在船头,我看到了两岸多样的风光,领略到丰富多彩的人生图景。<br>群主范潮龙,曾经从陆军一路当到空军再当到海军潜艇兵,之后做过出租车司机、企业头领,说来就有点传奇色彩,他的诗歌《春的印象》从“叶片的纹理”去一路追寻春的故事和歌谣;他的散文《桂之恋》通过恋桂情结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生态的眷恋、对绿色环境的祈盼”之情;小说《邻居阿芳二三事》写倾心照顾得了重病但和自己离婚的前夫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和善得红利”的道理,我且不去文学的角度来评价他的文章,单就人生角色的角度,我就可看到他诗人散文小说家的人生风采就十分自然地跃然于纸上。<br>再看祁奕芳在《爸爸,我爱你》一文中所描绘了一声特殊的“战役”:为了服侍住院的父亲,三子女,三家庭,骤然刹车;儿子完全丢下工作寸步不离;要去德国的外孙,退了机票,选择留下。这样,我们整个家庭组成了一支小分队,把医院变成成了家。每班两人24小时两班倒,三班倒;前线,后勤,紧张得就是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展现是另一幅和睦亲爱,孝道为上的家庭风景图,读来让人不能不感慨万千!<br>再看郑帼琼《不一样的欧洲之旅》在描述三十天的欧洲旅行的见闻之后,在结尾写道:“欧洲是可以一去再去的地方,而下一次旅行只要条件许可,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充满自由和情趣的自助游。”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感受到身背旅行包鼻梁上架着墨镜,胸前掉着单反机的“行者”风采!<br>我从芮根发的《夫人的生日》里看到了一位贤惠通达,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妻子、奶奶、婆婆的形象,作者对她的由衷的赞美和诚恳的自责,让我被一个普通的幸福家庭的爱的风景所陶醉和感动。而黄文庆的《在莫桑比克的日子里》不但展现了一个战乱国家的异样风景,更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管理者身居异国他乡,不怕艰难险阻地担当祖国交给的任务,这样的人气质与崇高,就若一座伟岸的大山挺拔在我的面前,我须抬头景仰。 <br><br></div></div> 我像沿着一条幽深的小道,听着身旁林子里的鸟和溪水的欢乐歌唱。<br>人到老年,不免会思考和回味年少时的生活,特别是当年的他们,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青春焕发的童男童女们,离别家人,或是远走他乡成“知青”,或是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成军人,之后有机会进城成了各行各业的干部工人职员,或是成了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但期间包含的酸甜苦辣,罄竹难书,可现在,在他们的笔下,娓娓道来,却多了几分欢乐喜悦的味道。<br>我看过一些知青写的回忆性文章,尽诉了那些岁月艰辛与苦难,可你去看陈华明的《回家——一个知青回家之路的感悟》,写到一次去县城的事:“走七十多里路,到棉津渡口,再过赣江,步行二、三十里就到县城了。”读到此处,我可以想像得中途的艰辛与汗水,可是,在字里行间里,却偏偏感觉不到,你看他十分轻松地说道:“几十里的江边山路,伴随着赣江的呼喊声,一路来到棉津渡口。这时东方的天际已微微发白,秋天的赣江水量充沛,像一条不知疲倦的黑龙呼喊着、叫嚣着奔腾而下!我点起一根烟,轻轻地抽着,坐在江边的扁石上,静静地等待。”于是,我从他吞云吐雾的境界里看到了一种虽苦但自有所乐美在其中的人生风景,那烟雾飘散开去,竟是一曲悠扬的青春之歌。<br>罗少卿《跨境旅游带来的无穷乐趣》结合自己境外旅游的亲身经历,有理有据阐述了他所获得的“无穷乐趣”,读来让你我真想把自己银行卡里的“米米”掏出来找旅行社,今天去欧洲,明天去南洋,尽情地是畅游各国的风景名胜,赏心悦目,健身强体,其乐无穷。可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里的琐事真无奈,能有几人走得开!不过,罗兄已经把他快乐的歌谣在这里唱响!<br>孙金龙的《美好的回忆》把云南等地八日的美好记忆如诗如画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万里长江第一弯的壮观,虎跳峡的雄猛,云龙雪山的神密等都图文并茂地加以的描述,让人心里氧氧的想长上两叶翅膀去那里看看。<br>我像走进了哲人的思维天空里,呼吸着饱含人生甘露的清新空气,吮吸着催生成功人生的乳汁。<br>我一向认为,文章一旦写出来,就是给别人看的。这个文集一旦印刷出来,就是摆自家的案头,你的家人会去阅读它,或者是传到下几代,你的子孙会阅读它。所以,我们就得想一想,你献给他人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可以打动和启发他人的吗?所以,即使是自娱自乐的写作,我们也要写有点思想的文章。我就是带着这个思想阅读这个文集的。<br>祁奕芳《双城生活》一文开头写道:“儿子在北京读书,想着家;我在上海工作、生活,念着北京。”于是就有了有滋有味的“双城生活”,也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感慨:人,一杯水,不够自己喝;一桶水,不够家人喝;一条河,可与人分享。仅希望儿子,寻到自己的涓涓小溪,与人分享!多么深刻的人生体验,感动人启发人也教育人。<br>  王进英的《小铃铛》叙述了小铃铛的坎坷经历,然后大发感慨:20年前身不由己,父母做决定;20岁至退休,身不由己,家庭社会做决定;退休以后还有30年,自己做决定。如果心不老,青春依旧,欢笑长留。30年,能做真正的自己,此生无憾了。好好读一读,是不是很能启发人呀!<br>作为一位老知青,范康明针对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议论,它的“悲剧性”,它的“失”,它对那一代人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付出十年青春的人们如何回头去认识自己的这段经历?作者都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最终极具启发性地提出:无悔,才是青春归宿的诠释。于是,人们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在人生道路上,天上不会掉馅饼,青春也只能够是无悔的,自己的人生道路都由自己来走出的,后悔也是没有意义的。<br> 陈华明当年行走在一片森林里,但野花姹紫嫣红,清澈的小溪静静地流淌,村姑那清纯的笑容,让迷了路的他仿佛入了仙境,叙述与描写之后,他还没有忘记告诉人们:“人走大路,不走‘小路’,就不会迷路,就能够回家。”而且,他告诉我们,美的东西往往是可以给人以引导和力量的,他说:“如果那位姑娘是林中的仙子,那么我是很幸运的得到了指引。如果那是人间的村姑,那美丽清纯的笑容也一直给我力量,使我走过了那样一段艰难的路程后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br>张育新的《爸爸和我》讲述了小时爸爸对我的耐心教育与影响的故事,然后告诉我们“父辈的教育是多么不可替代”的教育的道理。<br>读了曹志坚的《韩新台港成为亚洲四小龙的启示》,我有些惊讶,不过,我惊讶的不是对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经济与政治状况的深刻分析,而是他提出的观点:我们发现,新加坡和香港虽没有两党竞争,却是高度廉洁的社会。而台湾地区实现了民选,产生了民选“总统”,却也没挡住腐败,陈水扁因为重大贪腐至今还在监狱。由此可见,建立一个廉洁、公平、公正的社会,不在于两党竞争,更在于法律的健全和执行。这更让我惊讶地认为,曹兄的观点体现了一定的政治胆略,因为他敢于与那些极力推崇西方民主的人们唱着对台戏。我认为,中国这么一个大国,如何理政立国,是需要更多的人加入思考、探讨和实践的行列,而曹兄的观点恰恰正是我们应该吸收的政治养分。 <br>我像是在进行一次浪漫的旅行,伴在我身边的还有泉水叮咚的声响,有风铃挠着我的面庞,有蜜蜂把远处的芬芳捧送到我的茶杯里,我愉快我幸福我与这些或是青春婉约或是情感激扬的调子共鸣起舞,我的旅行到哪就歌到哪舞到哪。<br>我从唐兰芳那片饱含姐妹友情与幸福的“枫叶”闻到了浓浓的馨香;我随着李东寅一起来到了海宁,看到了一个倔强男孩子据理力争要回了那架收音机,见到了善良朴实的治保主任和那汪黑黑的池水。<br>我和陈九华、蔡崇民、张文英一起走进华师大的校园,追寻童年与青年时的快乐与勤奋的学生生活足迹,把对母校的眷恋情结印记在那片片落叶与泥土上,弯下腰来拾起当年留在这里的青春梦想,仔细地回味品尝,原来,我们人生的航船是在这里正式扬帆!<br> <p class="ql-block">你若讨嫌闹市的喧嚣,就和朱小宁一起去她的“后花园”走一走,在那里度过春夏秋冬,于是,你绝对会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一片美丽的净土;你若讨嫌当今世人贪图物欲损人利己的龌龊,不妨看一看的她的《岁月,你慢点走》,其中写父母把自有的房子无偿让给单位没房结婚的青年住了二十多年的故事,就可以进入了另一番心灵境界,这种善良友好的人性之美,那些本性自私的人们应该用之去濯洗灵魂中的污垢。</p><p class="ql-block">还有,还有……一曲悠扬凄婉的《梁祝》从钟国雄的笔端跳跃了出来,一碗现在没人愿吃的老母猪肉异样的香和着钟国雄的墨香在花天酒地的上海滩的空间里弥散。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舞蹈,余依榴的《有感而起“言”》形象地告诉你:舞蹈让人放纵发泄自己内在的各种情绪情,伴着音乐舞动,或缠绵,或激荡,或明快,或悠远,随着音乐节奏波澜起伏悠然若醉。舞蹈之时,眉间顾盼凝眸,挪移摇摆,舒展身肢,于是乎,你会享受舒展腾飞带来的愉悦。庄银初的《我与友谊交谊舞俱乐部准二十年》则把舞写得很神奇:一个因超重而得了“微脑梗”的人,爱上了跳舞,严冬腊月,寒风凛冽,冰天雪地,冻不断我跳舞的脚步;盛夏酷暑,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挡不住我跳舞的热情,一跳就是二十年。不但减轻了体重,还控制了“三高”,身体好得敢于一天两次轻巧而成功地攀岩垂直90度10公尺高度的岩壁,赢得了中外游客的掌声。读着读着,我的耳边仿佛也响起了阵阵舞曲,我的心随着它也舞动了起来。</p><p class="ql-block">笔端至此,我想作这样一个结尾——</p><p class="ql-block">何庆荣的《我们的微信群》写道:一段相同的经历,一些共同的话题,使我们走到了一起,悟人间正道,养平常之心。我们谈人生感受,抒生命情怀,分享快乐,感受关怀。真可谓心有所念,心有所归。夏子平的《健身房悟道养心》细致地叙述了健身的过程,也十分得意地介绍了所取得的效果:能一步不停地上单位六楼高度的4楼办公室,且脸不红、气不喘、心不慌……他说:看来,我也可以活到100岁了。</p><p class="ql-block">读着读着,我禁不住哈哈一笑,何止100岁呀,我们大家都这样悟道养心,那岂不会成了快乐的神仙老子呀!</p><p class="ql-block">是呀,当年同窗植友情,夕阳共舞续爱心,怡然放歌行正道,幸福健康更青春。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文集的作者们快乐幸福,青春永驻!是为序。                                </p><p class="ql-block">             2015年1月12日于湖南长沙</p><p class="ql-block">注:本文为应上海战友范潮龙邀请,为其主编的《悟道养心文集》(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作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