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 25, 25);">中东欧纪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 一、一个苦难的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10月9日凌晨3点,我们开启了中东欧之旅,第一站就是波兰华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说到波兰,以及我们此行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五国,到底算是中欧还是东欧,众说不一。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波兰等五国地处欧洲大陆中部,应该属于中欧;但从历史上看,波兰曾多次被东欧的俄国熊吞并,特别是二战之后波捷斯匈都曾是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兄弟,如此说来他们又隶属于东欧,中国人更是习惯把波捷斯匈称为东欧。不争论了,我们这次旅行索性就叫中东欧纪行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波兰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苦难的国家。历史上波兰曾三次亡国,感觉波兰不是被亡国就是在亡国的路上。历史上波兰曾经是欧洲强国,波兰立陶宛联盟曾先后打败过条顿骑士团、奥斯曼帝国,占领过莫斯科,挑战过普鲁士、瑞典,东打西杀,把邻居得罪个遍。18世纪夹在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三大强国中间的波兰日渐衰落,其重要原因是贵族的过度民主,王权衰弱,缺乏集权,国力军力不足,以至于被列强多次瓜分,其中第三次更是被灭国的123年。波兰人不屈不挠,亡国再复国,他们的国歌就叫“波兰没有灭亡”。如今的波兰正在复兴,特别是苏东波剧变后,波兰一路向西,加入欧盟北约阵营,迅速崛起。翅膀硬了,波兰又开始向每次毁灭波兰都是带头大哥的邻居俄罗斯叫板了,深仇大恨更甚于我们之于小日子,最近两国磨擦不断。</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波兰的历史简单概括说就是强国—亡国—复国,走过了苦难的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当地时间早晨7点我们抵达肖邦机埸,开始了波兰的走马观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来到波兰国父毕苏斯基的塑像,这位1918年波兰复国后的总统和军队总司令,是现代波兰的缔造者,他曾跟列宁打了一场苏波战争,虽然打赢了,但波兰还是最终难逃被俄国人撑控的宿命。</p> <p class="ql-block"> 毕苏斯基像的旁边是莱赫卡钦斯基像,这位波兰前总统,2010年前往俄罗斯参加卡庭森林惨案纪念活动坠机身亡。</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华沙大学,1816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建立,肖邦的母校,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以及卡钦斯基总统都曾是这里的学生。漫步在校园,仿佛回到40多年前的大学时光。</p> <p class="ql-block"> 四位北京师范学院的同学在华沙大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圣十字教堂是波兰精神地标,波兰国宝音乐家肖邦的心脏安放在教堂一根立柱内,吸引着全球游客前来致敬。</p> <p class="ql-block"> 珍藏肖邦心脏之柱,柱上铭文:“在我面前的,是安放着肖邦心脏的柱子。在他异乡客死之后,这颗心终于回到了祖国,安眠在这座他深爱的城市——华沙。”</p> <p class="ql-block"> 波兰国家科学院前,矗立着确立日心学说的哥白尼的塑像,碑文写着“地球的推动者、太阳的天空的静观者”凝练了哥白尼的伟大科学贡献。</p> <p class="ql-block">怀抱地球仪、手拿指南针的哥白尼</p> <p class="ql-block"> 圣母访亲教堂和维辛斯基大主教塑像,这位红衣大主教被波兰人视为圣人,他曾推荐圣保罗二世成为罗马教皇。</p> <p class="ql-block">波兰总统府和19世纪民族英雄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他是被拿破仑授予法兰西帝国元帅的唯一外国人</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波兰立陶宛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密茨凯维奇,鲁迅先生把这位“复仇诗人”介绍到中国。</p> <p class="ql-block"> 华沙老城在二战中被纳粹德国几乎彻底摧毁,战后华沙人民根据老照片、画册进行了大规模复建,使其得以重现昔日风貌,1980年老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齐格蒙特三世纪念柱,这位瑞典王子,波兰国王缔造了波兰的强国梦,他曾下令1596年迁都华沙,一度攻入莫斯科,扶植傀儡沙皇,</p> <p class="ql-block"> 王宫城堡始建于13世纪末,1791年5月3日欧洲首部国家宪法“五·三宪法”诞生于此。波兰近代欧洲最具民主精神的国家,但也因过度民主成为衰弱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 美人鱼雕像,波兰民族精神象征,传说中的“华沙”与“沙娃”的故事雕像,以中世纪女性诗人为原型,手持盾牌和利剑,塑造保护华沙女英雄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华沙老城城门是老城防御工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著名的是巴比肯城门。</p> <p class="ql-block"> 居里夫人故居。玛丽·居里是波兰裔物理学家、化学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波兰人民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华沙起义博物馆。华沙起义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地下政府及全体波兰人民在波兰流亡政府组织进行的一场反抗法西斯的国家保卫战,在这场起义中20万华沙市民丧生、95%的华沙建筑被摧毁,是一段悲壮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波兰苦难的历史中最悲惨的莫过于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p><p class="ql-block"> 从华沙驱车4多小时,黄昏时分我们来到了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集中营。1940-1945年间约110万人在此遇害,其中100万为犹太人,是纳粹种族灭绝暴行的核心象征地,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二号营于1941年10月开始兴建,一条连接欧洲铁路网的铁路直通集中营大门,这条铁路被称为“死亡铁路”,二号营的大门也被称为“地狱之门”。</p> <p class="ql-block">运送囚犯的车箱</p> <p class="ql-block"> 比克瑙集中营包括“筛选”地点(囚犯被分为“可劳动”与“直接处决”的场所)、死亡-毒气-焚化路线、营房与纪念碑等,现场的历史痕迹极具震撼力,是人类反思战争与暴行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奥斯维辛2号营的木制营房内部被分为18个隔间,原本是马厩,除了靠近门口的两个隔间留给囚犯管理人员,以及最末端的两个隔间放置粪便容器外,其余14个隔间安装了三层木质床铺,每个隔间可容纳15名囚犯睡觉,一个木制营房总共可容纳400多名囚犯。</p> <p class="ql-block"> 砖房营房内设有60个砖隔板,有三层铺位,共180个睡眠场所,设计上每个铺位容纳4名囚犯,每个砖房营房可容纳700多名囚犯。</p> <p class="ql-block"> 这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比克瑙营区关押犹太妇女儿童区域的示意图,其中25号营房是“死亡营房”,用于关押将被毒气室杀害的女性与婴儿;28号营房曾用于绝育实验;31号营房的犹太儿童曾被约瑟夫·门格勒医生用于医学实验,这个披着白衣的恶魔,连妇女儿童也不放过,战后居然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块介绍维托尔德·皮莱茨基(Witold Pilecki)的纪念牌,他是波兰骑兵上尉,也是著名的《奥斯维辛报告》作者。1940年9月19日,他主动让自己被逮捕并送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营内他组织抵抗运动,近三年后成功逃离。他记录了集中营内的惨状,是关于大屠杀早期信息的揭露者。</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奥斯维辛2号营</p> <p class="ql-block"> 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到此参观,重温波兰、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最黑暗的一页,但愿悲剧不再重演,珍惜和平,远离战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