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景山——探幽寿皇殿

踏遍青山

<p class="ql-block">  2018年的正月去过一次景山公园,北面的原少年宫的位置正在进行恢复修建“寿皇殿”的工程,这次去故宫博物院参观便惦记着应该去景山公园看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庆期间北京所有景区都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  景山万岁门(南门)是明清时期皇家禁苑万岁山的正门,坐北朝南,位于北京中轴线上,是明清北京城内皇城内皇城墙的南门之一。 ‌作为皇家禁苑的正门,它曾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人生中迈过的最后一道门槛。门高悬“万岁门”门额,采用歇山式黄琉璃瓦屋顶,与故宫神武门隔路相对。门内曾设绮望楼等建筑,现为景山公园主要入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绮望楼”,明代原称山前殿。清康熙年间,皇帝经常在山前殿宴请各地来京朝贺的文武官员、各部落首领、公使等。</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拆除明代大殿后改建为坐北朝南两层高的楼阁,歇山重檐黄琉璃瓦顶,清代曾供奉孔子牌位作为官学生祭祀场所。</p> <p class="ql-block">  走过大门便径直向寿皇殿走去</p> <p class="ql-block">  景山公园不仅以五座峰亭闻名,还藏匿着另一处不可多得的建筑瑰宝。在寿皇殿宫门前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巍峨耸立着三座九举牌楼,它们气势磅礴,威严非凡。若非深入景山背后的林木之中,这处壮观的景点往往会被游客们不经意间错过。</p> <p class="ql-block">  牌楼,这一中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因其高耸的飞檐起脊酷似楼台而得名,亦被称为牌坊。它通常由砖木石结构构筑,在地面上矗立起几根柱子,柱子上方则以横梁相连结,顶部则通过多个斗拱层层叠加,并覆盖以瓦片。这种建筑在狂风中屹立不倒,暴雨中纹丝不动,历经百年依旧岿然不动,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在清代古建中,“九举”是牌楼建筑中的最高等级,代表着举高与步架的精湛比例。当三座牌楼呈品字形排列时,往往一座居中,两侧各有一座相伴。</p> <p class="ql-block">  景山寿皇殿前的三座九举牌楼,自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成以来,便成为寿皇殿的绝美装饰,更衬托出其雄伟壮观的气势。</p><p class="ql-block"> 被称为“寿皇殿宝坊”的三座牌坊,采用四柱三间九楼形式,面阔16.2米,采用黄琉璃瓦庑殿顶,和玺彩画装饰。 ‌最初由乾隆皇帝题写坊额,在寿皇殿建筑群最南端,形成半封闭空间,中间为皇帝通行,两侧为后妃及大臣通道,并设有石狮守护。 ‌</p> <p class="ql-block">  宝坊为四柱三间九楼形式,即每座牌坊有四根柱子、三个门洞和九层楼阁式装饰;黄琉璃瓦屋顶与和玺彩画相映成趣,南牌楼的南额写着“显承无斁”,北额写着“昭格惟馨”;西牌楼的西额写着“世德作求”,东额写着“旧典时式”;东牌楼的东额写着“继序其皇”,西额写着“绍闻祗遹”。这些题字都是乾隆御笔,寓意深远。作为皇家祭祖场所的门户,体现了等级制度与历史传承。</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之前,是旧时北京城“五坛八庙”之一,是清朝陈列皇帝先祖影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砖城门是寿皇殿宫墙的南大门,包括一座正门和两座便门。正门为随墙牌楼门形式,面阔三间(20米),进深4.97米。黄琉璃瓦庑殿顶,琉璃单翘单昂五踩斗拱,朱门金钉,开设三个门道,中间供皇帝通行,两侧供后妃和文武大臣通行,两侧各有一石狮守护。便门均为随墙门形式,共办事人员出入。</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这座原本位于景山东北的殿宇,在乾隆十四年移至景山后方的正中位置,彰显出其尊贵的地位。殿内敬奉着清廷先祖康熙和雍正的御容,象征着皇家的尊严与荣耀。配殿中则供奉着其他皇帝的圣容,共同见证着王朝的兴衰变迁。</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总占地面积约212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97.68平方米,由内外两层院落组成,整体建筑是仿照太庙规制而建,包括寿皇殿正殿、东西朵殿、东西配殿、东西碑亭、东西井亭、东西值房、神厨、神库、寿皇门、砖城门、宝坊。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也是是中轴线上除故宫之外的第二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寿皇门又称戟门,是寿皇殿内垣大门,20世纪80年代烧毁后重建。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黄琉璃庑殿顶,重昂五踩斗拱,金龙和玺彩画。寿皇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便门。</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位于寿皇门正北面,坐北朝南,原供奉康熙"神御",后作为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神像的处所。</p> <p class="ql-block">  殿覆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檐下施以金线斗拱,上檐重昂七踩斗拱,下檐为重昂五踩,大木构架绘以和玺彩画。</p> <p class="ql-block">  面阔9间,进深3间,前后带廊,前有月台绕以护拦,前、左、右各有12级踏步,前正中有御路,雕二龙戏珠。檐下明间悬满汉文"寿皇殿"木匾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寿皇殿正殿月台上铜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寿皇殿正殿月台上铜鹤</p> <p class="ql-block">  根据清宫典制,历代皇帝崩逝后,其生前的画像以及其后妃的画像、用过的玺印以及珍爱的文玩器物,一部分随葬陵寝,其余都置于寿皇殿供奉。乾隆皇帝享年最久,在位时间也最长,所以寿皇殿中以他的遗存最多。</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在清代时内部靠后分有隔间,常年悬挂、供奉着自康熙帝起始的历代皇帝肖像,以康熙帝的隔间居中,其余皇帝隔间依照昭穆在其左右,同堂异室。隔间内除有肖像外,还陈列有神龛、牌位、皇帝生前的部分服饰、珍宝器玩、玺印和佛塔等物。在寿皇殿内部还安置有大龙柜,柜内收贮清代帝后妃嫔的各类画像,这些画像,皇帝的被称为“圣容”,后妃的被称为“御容”。</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内云龙插屏的排列顺序遵循昭穆制度,正中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左侧(昭)依次为皇太极、康熙、嘉庆、咸丰,右侧(穆)依次为顺治、雍正、道光、同治。‌‌</p> <p class="ql-block">排列顺序与背景</p><p class="ql-block">云龙插屏用于除夕至正月初二的大祭日,悬挂清代帝后朝服像。顺序基于宗法制度,以突出努尔哈赤的始祖地位,并体现辈分关系:‌‌</p><p class="ql-block">‌正中‌:清太祖努尔哈赤(象征王朝起源)。‌‌</p><p class="ql-block">‌左侧(昭)‌:皇太极(努尔哈赤之子)、康熙(皇太极之孙)、嘉庆(乾隆之子)、咸丰(道光之子)。‌‌</p><p class="ql-block">‌右侧(穆)‌:顺治(努尔哈赤之孙)、雍正(康熙之子)、道光(嘉庆之子)、同治(咸丰之子)。‌‌</p> <p class="ql-block">  昭穆制度‌:父辈居左为“昭”,子辈居右为“穆”,确保祖孙同列。‌‌插屏顺序始于乾隆时期,用于大祭仪式。</p> <p class="ql-block">  殿内原供奉着清朝自康熙帝起始的历代皇帝肖像。康熙帝的隔间居中,其余皇帝隔间依照昭穆在其左右,同堂异室,至清亡时殿内隔间情况为:东起第一间光绪帝、第二间咸丰帝、第三间嘉庆帝、第四间雍正帝、第五间康熙帝、第六间乾隆帝、第七间道光帝、第八间同治帝,隔间内除有肖像外,还陈列有神龛、牌位、皇帝生前的小部分服饰、珍宝器玩、玺印和佛塔等物。</p> <p class="ql-block">  殿内还安置有大龙柜,柜内收贮着清代帝后妃嫔的各类画像。</p> <p class="ql-block">  衍庆殿为寿皇殿的东朵殿,面阔3间,进深3间,前后带廊,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屋面,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画,四周有石护拦。</p> <p class="ql-block">  衍庆殿是清代寿皇殿建筑群中用于贮藏爱新觉罗皇室族谱玉牒的专用场所‌,作为皇家祭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清代慎终追远的宗室文化。‌</p> <p class="ql-block">  玉牒是记录皇室成员世系、婚嫁及封谥的官方档案,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政治价值。该殿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帝重建寿皇殿时增建的配殿,专用于保管这些珍贵文献,以强化皇权正统性和祭祀体系的完整性。‌‌</p> <p class="ql-block">  作为寿皇殿建筑群(清代皇家祖庙)的组成部分,衍庆殿与西侧的绵禧殿对称分布,共同服务于祭祀活动。‌‌衍庆殿的设立反映了清代“敬祖孝亲”的传统,玉牒贮藏功能强化了皇室血脉传承的权威性。</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殿内玉牒被移入故宫收藏,建筑本体得以保留。现作为景山公园开放景点,是研究清代宗室制度的重要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  绵禧殿是寿皇殿的附属建筑(西朵殿),其核心用途是贮藏清代皇室的族谱玉蝶,这些玉蝶记录了爱新觉罗家族的世系和祭祀信息。面阔3间,进深3间,前后带廊,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屋面,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画,四周有石护栏。‌‌</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月台两侧各建有碑亭一座,重檐八角攒尖顶,黄琉璃瓦屋面,上檐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单昂五踩斗拱,四周有石护拦。碑亭内石碑分别由满汉文题写,石碑南面是乾隆皇帝御笔《重建寿皇殿碑记》,北面是《乾隆十五年五月初十日内阁奉上谕》。</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有东西配殿各7间,进深3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四周带廊,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画。用于存储寿皇殿正殿内陈设物品及祭祀礼仪时用的乐器。</p> <p class="ql-block">  神库位于第一进院落东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平时存放寿皇殿祭祀用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分列东西两侧的神厨和神库</p> <p class="ql-block">  神厨位于第一进院落西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寿皇殿祭祀时制作祭品的地方。现里面是寿皇殿历史建筑展。</p> <p class="ql-block">  清帝入关以后,直至乾隆初年,寿皇殿依然保持原有格局,期间历经多次修缮装修,逐渐成为奉祀大行皇帝梓宫圣容的场所,并为之后的建筑移建奠定了先决条件。</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一展孝思,乾隆皇帝依照安佑宫组群形制对寿皇殿进行移建改制,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六月添建衍庆、绵禧二朵殿后遂形成现存格局,后世对其进行过多次修缮,但主要集中于乾隆年间。</p> <p class="ql-block">  经过乾隆皇帝不断宣扬造势,寿皇殿最终由一座宏大的园林观景建筑群转化为清代营建的地位较高、较具代表性的皇家祖庙。</p> <p class="ql-block">  寿皇殿整体建筑是仿照太庙规制而建,属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也是是中轴线上除故宫之外的第二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东西配殿南面各有1座琉璃燎炉,均为黄琉璃砖瓦仿木结构,用于焚烧祭祀祝版和香帛。</p> <p class="ql-block">  井亭在寿皇门外东西两侧各一座,黄琉璃瓦盝顶。井亭内各有水井一口,供制作祭品时取水之需。</p> <p class="ql-block">  五坛八庙,旧时老北京有句俗语:“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这几处地方是旧北京的闹市区或坛庙、名胜的典型代表,昔日在北京享有较高的声誉。“五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均为明代所建,清代沿用,是明、清两朝帝王们祭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祇而特意建造的。八庙系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北京孔庙)和历代帝王庙。这几处在封建时代都是帝王们祭祀列祖列宗、神佛、历代圣贤先哲的地方。除奉先殿、传心殿在故宫紫禁城内,其余皆在城内。</p> <p class="ql-block">  观德殿位于寿皇殿东,明代时是帝王的习射之所。自清代乾隆起,便改为停放帝后的灵柩之处。观德殿曾作为少年宫图书馆使用。</p> <p class="ql-block">  前有观德门五间,硬山调大脊,配旋子彩画;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及耳房结构严谨‌。整体建筑与景山公园的秋景相融,成为游客打卡点之一‌。观德殿正殿融合了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是探索北京皇家园林和中轴线遗产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  观德殿正殿是景山公园内一座重要的历史建筑,目前作为展览空间使用,同时承载着丰富的皇家历史背景。观德殿正殿现为文化展览场所,主要用于举办艺术展览。2025年9月19日在此开展了“景行行止”——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展示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观德殿最初得名于《礼记·射艺》中的“射以观德”,寓意通过射礼评判道德品质‌。</p> <p class="ql-block">  明末崇祯帝吊死之处在景山东麓,原有一棵老槐树,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的自缢处。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豺狼当道,民不聊生,从而导致人民揭竿而起。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时,崇祯见大势已去,在走投无路之下,便逼死皇后,砍杀昭仁公主等,然后仓皇逃到景山,以发遮脸,吊死在驼背的老槐树下,从此明王朝灭亡。</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kd7qUtBg6pK53di4hjJFbA"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他是亡国之君,杀忠臣害妻女,却是千古明君。</a></p> <p class="ql-block">  景山山体东西狭长,共有五峰,中峰最高,约43米,左右依次渐低,每峰单建一亭,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p> <p class="ql-block">  主峰亭建在北京全城及紫禁城中线上,过去曾为北京内城的中心,也是全城的制高点。主峰亭名万春,三重檐,黄琉璃瓦绿剪边四角攒尖顶,原内有铜佛像一尊。</p> <p class="ql-block">  左右四亭,中腰两亭,东名周赏,西名富览,均为重檐绿琉璃瓦黄剪边八角攒尖顶。</p> <p class="ql-block">  低峰两亭,东名观妙、西名辑芳,均为重檐绿琉璃瓦黄剪边八角攒尖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客们拥挤不堪拍摄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傍晚时分眺望北海公园白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万春亭上俯瞰寿皇殿</p> <p class="ql-block">  景山又称煤山、镇山、万岁山、玄武山,是北京故宫北面的一座山。它原本是一座带有风水性质的山,所以称为镇山、玄武山,它是明代时拆除元代旧城的渣土和挖掘护城河的泥土堆积而成。因为山峰是京城内的最高点,所以又称万岁山。又因为山下曾堆有大量的煤而称为煤山。清代顺治帝将它更名为景山。</p> <p class="ql-block">  北京中轴线上,在明清皇家御苑景山内,矗立着一组清代皇家祭祖的庙堂,这就是寿皇殿建筑群。明代的寿皇殿建筑群曾偏居景山苑内东北隅,清乾隆十四年(1749),寿皇殿建筑群在景山的正北重建,成为清代北京城规划形成以来中轴线上加建的重要建筑群。寿皇殿曾经供奉从康熙至光绪八代帝后的画像和牌位。元旦、岁暮、令节及先帝诞辰、忌辰,皇室在此恭行大礼。</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5auj5rg?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000"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正月里来逛景山</a></p> <p class="ql-block">  早在1956年,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决定,将景山公园的寿皇殿及周围部分划分出去,作为北京市少年宫用地。</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m.bjnews.com.cn/detail/155147106514140.html"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13年奔走呼吁 北京少年宫启腾退】</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m.bjnews.com.cn/detail/155147271814992.html"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少年宫景山旧址将恢复乾隆时期样貌】</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施正威 · 手机拍摄于北京景山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