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韵影 吕思勉故宅

杨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今日上午到十字街吕思勉故宅观瞻。</font></h5> <div>得茅友陆纪生讯,</div>吕思勉宅内已有菊花布展。<div>今年入秋是首次赏菊。</div> 故宅菊影,获清静香韵。 吕思勉宅 吕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十子街8号,始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清代硬山造结构建筑,为时任江西奉新知县吕思勉的祖父吕晋廷所建。<div>  故居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有东、西两宅,各前后四进。抗日战争期间,西宅被日机炸毁,现保留下的为东宅,共四进二十一间。第一进为门屋,入内天井花台,西首有厢房一间;第二进为大厅三间、接翻轩三间,罗砖地面,后有大天井花园,天井靠墙设四周回廊,天井西面有一花园圆门,原与西宅花园相通;第三进为厅屋三间,后为天井,天井东首侧厢一间;第四进为二层楼屋上下各三间。建筑保持青砖粉墙、飞檐瓦当、木格花窗的古朴风格。</div><div> 吕家世代读书仕宦,清代常州第一个状元吕宫即吕思勉前十世祖,到吕思勉一代已历数百年。</div><div> 1987年吕思勉故居被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div> <b>吕思勉的历史功绩</b> 吕思勉事迹展 吕思勉先生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现代中国“史学四大家”(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语),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标杆性人物。他以百科全书式的治学视野,在通史编纂、断代史研究、专门史开拓等领域均留下里程碑式著作;其白话通史的创新实践打破了史学研究的精英壁垒,将历史知识推向大众;其贯通古今的历史眼光与严谨实证的研究方法,为中国现代史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石。<br>  他以毕生精力践行“打通古今、融合中西的史学理想,其著作从《白话本国史》的知识普及到《吕著中国通史》的体系构建,从断代史的精深考证到专门史的开拓创新,构建起一座庞大而严谨的史学大厦。而他在“史学四大家”中独树一帜的“百科全书式”视野,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约1500余万字的学术遗产,更树立了“为民众写史、为现实读史”的典范。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吕宫洗砚池</font></div><div><br></div> 吕宮(1603-1664)字长音,清顺治四年丁亥科中一甲第一,为清代常州第一个状元,官至弘文院大学士。曾著有《五经辩讹》十卷和《金镜录》等书,《清史稿》有传。<div> 洗砚池系吕宫考中状元时所制。</div> 古井为吕思勉故居始建时吕氏生活用井。故居始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 ,有当时任江西奉新知县的吕思勉的祖父吕晋廷所建。 链接陆纪生美篇<div>《吕思勉故居·赏菊》<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upc4g5?first_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709242"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网页链接</a></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