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火车站站房设计体现了现代建筑风格,线条简洁流畅,整体造型庄重大方。           刚抵达牡丹江火车站,我便被这座百年老站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站房的现代设计与历史沉淀完美融合,二层楼结构坐北朝南,线条简洁流畅,庄重大方。候车室宽敞明亮,座椅整齐排列,电子显示屏和自助售票机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为旅途开启了便捷舒适的序章。跨线天桥和地道连接着8台17线的站台,保障了出行的高效与安全。出站后,城市的公交、出租车近在咫尺,无缝衔接的交通网络让我瞬间融入这座东北小城的节奏。            牡丹江东一步行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它是牡丹江市的核心商圈之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步行街逐渐成为牡丹江商业和文化的中心地带。2021年,为了提升旅游消费质量,牡丹江市对步行街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并更名为“东一中俄风情街”,街区以中俄文化交融为背景,突出中俄元素,成为牡丹江市的一张全新城市名片。<div>         </div>           我踏入东一中俄风情街,街道两旁俄式建筑风格的商铺林立,金顶、雕花门窗等细节尽显异域风情,与中式元素巧妙融合,碰撞出独特的文化魅力。街道熙熙攘攘,叫卖声、欢笑声交织,1400余户商家带来丰富的购物和美食体验。冰糖葫芦、俄罗斯套娃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让游客们目不暇接。            在牡丹江江滨公园,八女投江雕塑静静矗立,它不仅是对八位女英雄英勇事迹的纪念,更是艺术与历史完美融合的典范。雕塑生动再现了八位女英雄手拉手、坚定无畏地面对汹涌江水的壮烈场景,她们的团结与不屈在雕塑中得以永恒定格。雕塑周围,江水奔腾,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而雕塑的静态与江水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转。<div>         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畔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在 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誓死不屈,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div>          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瞻仰雕像,纪念英雄。            八女投江雕塑由花岗岩雕凿而成,邓颖超为雕塑题字。           群雕高8.8米,长18米,宽6.9米,八位女战士形态各异,或抱伤员,或持武器,表情刚毅而坚定,生动地再现了她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整体造型简练概括,大气磅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八女投江雕塑是牡丹江市重要的红色文化象征,它不仅纪念了八位女英雄的英勇事迹,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精神。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瞻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牡丹江流经牡丹江市区,形成了美丽的沿江景观带。江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江边柳树吐绿,百花盛开;夏季,江风拂面,是市民和游客休闲纳凉的好去处;秋季,江边五彩斑斓,尽显北国秋色;冬季,江面冰封,银装素裹,别有一番北国风光。沿江修建的步行道和观景平台,方便游客欣赏江景,感受牡丹江的独特魅力。            <br><br>牡丹江边景色与八女投江雕塑相得益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牡丹江市区成为兼具美感与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br>            公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着宁静与惬意。岸边,一群人在跳着欢快的新疆舞,他们的笑容与舞姿展现了今日的幸福与安宁。这与八女投江雕塑所传达的英雄精神相呼应,提醒着我们,当下的美好生活是无数英雄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            站在雕塑前,凝视着八位女英雄的面容,仿佛能感受到她们当年的坚定信念与无畏勇气。她们的故事在雕塑中得以传承,激励着后人珍惜和平、奋勇前行。江滨公园的美景与八女投江雕塑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的同时,也对英雄们的功绩怀有深深的敬意与怀念。           牡丹江市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物、自然标本、民族民俗文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br>         《八女投江事迹展暨牡丹江抗日斗争史实展》详细展示了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以及牡丹江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的斗争历程。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八位女英雄的英勇形象和她们在乌斯浑河畔与日寇顽强斗争的悲壮场景,以及牡丹江地区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历史,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英烈事迹展》主要展出了牡丹江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革命英烈的事迹。包括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烈代表,如张闻天、李荆璞、周保中、谭文邦、杨子荣等。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烈士遗物以及生动的雕塑和场景复原,讲述了英烈们的感人故事和伟大精神,使人们铭记这些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           嘎丽娅,这位“和平天使”,是一位中俄混血少女,她的故事至今仍然感动着无数人。<div>         嘎丽娅,原名杜别耶娃·嘎丽娜·瓦西里耶夫娜,1928年出生于中俄边陲小城绥芬河市。她的父亲张焕新是山东掖县人,母亲菲妮娅是乌克兰人。嘎丽娅成长在一个中俄联姻的平民家庭,精通中俄日三种语言,性格温柔而坚强。</div><div>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绥芬河城区很快被攻克,但日军仍盘踞在天长山要塞负隅顽抗。天长山要塞不仅是日军的重要据点,还挟持了300多名包括日侨在内的妇女和儿童作为人质。苏军为了避免平民伤亡,决定派人劝降日军。<br>         嘎丽娅因精通俄语、日语,被苏军选为翻译。1945年8月12日,嘎丽娅跟随苏军前往天长山要塞执行劝降任务。她手持写有劝降条件的纸张,手举白旗,冒着枪林弹雨走向敌营。然而,日军最终拒绝投降,并向苏军阵地发起疯狂扫射。嘎丽娅从此不知所踪,她的家人和邻居在天长山发现了一条她生前佩戴的红头巾。<br>         嘎丽娅的牺牲成为中俄友谊的象征。2009年10月8日,绥芬河市为她树立了名为“友谊和平天使”的纪念碑,这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由俄罗斯总统普京题词的纪念碑。普京在题词中写道:“我们的友谊就是互相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嘎丽娅的雕像以她走向敌营的坚定背影为原型,象征她为和平所做出的牺牲。<br>         嘎丽娅的事迹不仅是中俄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热血凝结的友谊的体现,也是和平的象征。她年仅17岁就为拯救无辜的生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精神激励着后人珍惜和平、守护友谊。<br>         嘎丽娅的故事在中国和俄罗斯广为流传,成为中俄友谊的桥梁,也提醒着我们和平的珍贵。</div>           《牡丹江市历史陈列展》以牡丹江地方历史发展为主线,展示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牡丹江的历史变迁。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如旧石器时代的猛犸象臼齿、原始野牛的颌骨化石,渤海国时期的三彩陶兽头、铁盔甲、三足铁锅等,以及明清时期的流人著述《宁古塔纪略》《绝域纪略》等。这些文物反映了牡丹江先民近万年来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见证了牡丹江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繁荣与发展,让参观者对牡丹江的历史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牡丹江市城市记忆展》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展现了牡丹江城市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包括老照片、旧物件、城市规划模型等,生动地再现了牡丹江的城市风貌、街巷肌理、百姓生活等,使人们感受到牡丹江这座城市在岁月长河中的变迁与发展,唤起人们对城市记忆的回忆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怀着对英雄的敬仰,我前往杨子荣事迹馆和杨子荣广场。            牡丹江市区内的杨子荣事迹馆和杨子荣广场是为纪念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而建。         1917年,杨子荣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从小就靠讨饭、挖野菜度日,饱尝艰辛。12岁起,杨子荣先后在缫丝厂当童工、与人结伴到鸭绿江放木排、到辽宁千山烧洋灰(烧制水泥)。这一时期,杨子荣接触了包括警察、官吏、土匪等各色人物,丰富了在世故人情方面的知识。<br>  1943年,刚刚结婚不久的杨子荣被日军抓劳工,到东北采矿,后因反抗日本人欺凌,打伤工头,逃回山东老家。回乡后,杨子荣时常想起遭受的虐待,决心参加八路军。1945年秋,杨子荣参军,编入胶东八路军牟平独立营。后随部队开赴东北。1945年11月,杨子荣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初,部队前往牡丹江剿匪,到牡丹江后更名牡丹江军区第二支队、牡丹江军区第二团。杨子荣出生于1917年,山东牟平人,因在解放战争时期剿匪的英勇事迹闻名。他于1947年在海林地区成功活捉匪首“座山雕”,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阳光洒在杨子荣全身石雕像上,4米高的雕像威严矗立,底座1.5米,仿佛英魂犹在。            雕塑生动还原了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英勇瞬间,那坚毅的表情、挺拔的身姿,让我仿佛穿越回硝烟弥漫的剿匪岁月,感受到他“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无畏气概。<div>          广场周围,市民或散步或棋牌,孩子们在雕像前嬉戏,为这片英雄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英雄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早已融入这座城市,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div>            步行街上还有座牡丹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馆。           里面展示了牡丹江市一些非物质文化的内容,看来让人耳目一新。           夜幕降临,东一中俄风情步行街成了喧闹的海洋。           灯光秀在夜空中绚丽绽放,五彩斑斓的灯光勾勒出建筑的轮廓,如梦如幻,配合着街头艺人的表演,为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浪漫与活力。           漫步其中,我仿佛置身于中俄文化交流的奇幻之旅,感受着牡丹江的开放与包容。         这次牡丹江之行,从火车站的便捷出行,到杨子荣广场的英雄洗礼,再到东一中俄风情街的多元体验,让我领略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每一处景点都是一扇窗,让我窥见牡丹江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深深眷恋上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