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体会了阿拉斯加邮轮游的享受后,又想入非非再来一次地中海邮轮的体验。</p><p class="ql-block">时间选在五月一号到五月十一号。乘坐海洋梦幻号,一艘巨无霸级的邮轮。不说船有多大,光游乐项目就让人向往。你能想象船上除了有篮球场,游泳池,竟然还有冲浪池。其它的,如剧院,赌场,舞厅,中心公园,面对大海的健身房,环船跑道以及遍布全船的各种餐厅,酒吧。这样的邮轮就像一个梦中的世界。一张房卡便可吃船上提供的任何美味。穿房间提供的浴衣去游泳,冲浪,打水球,躺在海滨沙滩才有的躺椅上晒太阳。渴了有冰激凌和各种饮料。邮轮上的一切都是满足人类欲望的诱惑。让你花钱去圆一生渴望当有钱人的梦。当然邮轮只提供食宿,停靠的港口才是诱饵。看看这次西地中海要停泊的港口吧。从意大利的罗马上船,第一站是意大利的拿坡里,然后向西穿过科西嘉岛南端到第二站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第三站到西班牙的帕尔马。然后再返回意大利的拉斯佩齐亚。在这里可以乘大巴车去佛罗伦萨和比萨。最后到出发点罗马结束邮轮游。那之后就是我们自己安排的罗马三日精品游。不光因为罗马历史太伟大,太有看头了,还因为有世界关注的梵蒂冈教皇争夺战。</p> <p class="ql-block">豪华游轮皇家加勒比海号的船标和船上一切活动的预定软件界面</p> <p class="ql-block">船中海上花园</p> <p class="ql-block">船上游泳区甲板</p> <p class="ql-block">豪华游轮特有的冲浪池</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水上舞台表演</p> <p class="ql-block">邮轮的第一站是拿坡里又称那不勒斯,位于那波利海湾北岸,意大利南部第一大城市。</p><p class="ql-block">提起拿坡里在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但是当听到被火山埋没的庞贝古城和马拉多纳加盟的那不勒斯队,夺意甲冠军和欧洲联盟杯冠军时。拿坡里就亲切多了。我到了这里才知道它是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兴建的。公元前326年,罗马征服后建新城,改称“那不勒斯”,后来意大利统一,并入意大利王国。著名的历史遗迹有新城堡、圣洛伦佐大教堂、王宫建筑群、西班牙街区等。</p><p class="ql-block">拿坡里港是地中海主要港口之一,几十家邮轮公司都把这里作为重要的停靠港口。</p><p class="ql-block">维苏威火山位于那不勒斯市东南,是座活火山,历史上大规模喷发毁灭了当时极为繁华的庞贝古城。庞贝遗迹因不在市区较远所以没时间去只买了一种叫“hop on hop off”的旅游大巴票,一天内有效。所有的景点都能到达。但是我们的时间有限,才坐了一条上山的路线就基本到返回的时间了。尽管如此,还是大概领略了拿坡里的风貌。沿海依山而建的各时代的房子。有希腊风格的,有罗马风格的,有法国式样的,有西班牙式样的。沿山的车道又弯又窄。看着那些开大巴车的司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有胆开车的。除了山上看海的风景。就是市区内的教堂,公园,市场,街道。到处都是高耸的古时建筑,街道也不宽。十字路口还往往立着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披萨店到处都是,个别网红披萨店还要排队才能买到。这里的披萨我必须要说明一下,它可不是在北京披萨店里可以请客的饭馆。而是像市场里随便买一个大包子解饿的街头快餐,很便宜。这里的人爱好足球,爱好音乐(吉他的发明人在拿坡里),他们总是快乐。据说他们能有一个披萨吃,其它什么事都不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我跟着旅游大巴,走马观花的走了一遍。拍了一些照片,但是我对宗教的历史,建筑的流派知之甚少。除了看热闹一点儿门道也不懂。只是感觉那些教堂太大太大了,其中的装潢华丽而庄严。我随是一个经历过世事的老人了,但是如果让我一个人站在古老教堂的大殿里,看着周围暗暗的塑像和画着神的故事的巨幅油画时也不禁汗毛直立。这种建筑本身就能使人有被征服的压迫感。</p> <p class="ql-block">下船岸边遇到的第一个古堡</p> <p class="ql-block">从船上看远处的火山</p> <p class="ql-block">船从意大利向西到西班牙航程需要两天,在此期间我们有时间充分享受邮轮上的生活。由于我是第二次登邮轮,所以对邮轮上的餐饮不再赘述。只谈谈冲浪池的乐趣。我上次乘的阿拉斯加游轮荷美邮轮比较小,这次的是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谱号,船非常大。由于船大,顶层的甲板能建一个正规的篮球场,按时间段安排篮球,小足球,匹克球(三块场地)既有教练示范也有船上组织的比赛。冲浪池安排在船尾顶层两侧各一个。三层甲板有环船露天的跑到。供游客散步和长跑。</p><p class="ql-block"> 休闲设施愣是在船中央设计了一个海上花园。空间无比巨大。像植物园中的玻璃太阳房,有真实的树木花草,有水池小溪,有咖啡厅和座椅。晚间在咖啡厅门口有提琴演奏。再配与梦幻般的幽暗灯光,你可以靠在椅子上从咖啡厅取一个冰激凌或一杯咖啡静静地听,慢慢的品。</p><p class="ql-block">其它设施如剧场,酒吧,赌场与一般游轮上的都差不多不再关注。</p><p class="ql-block"> 着重介绍一下冲浪池。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冲浪池面积不太大。池底是一个三十度左右的斜坡。水从斜坡底部用水泵把水冲向池顶平台。所以当一个完全不会冲浪技巧的人掉进冲浪池,水压也会把倒下的人直接冲到池顶的平台。平台上有篦网,水回流到水泵,人留在平台。冲浪板也分两种,一种是窄板供会冲浪者提供的,一种是宽板供一般人趴在上面体会水浪用的。我已经上了年纪不敢下水体验。但是观看那些弄潮儿在斜坡上旋转,变向,忽然直立,忽然弯身。动态的身姿配与水花四溅,再加上观众的惊呼,喊叫。那叫一个精彩!但是没有常胜将军,不管玩的多么精彩必有一个谢幕的倒下。此时观众可以安静一下,下一个排队表演的高手终于等到了机会。新上去的人,或直接倒下或挣扎几下再趴下,大家都习以为常,无人嘲笑,而是再排队,再尝试。白天的冲浪池阳光耀眼,夜间的冲浪池变成高手展示的包场。因为游客们夜晚都从冲浪池转到了剧场,赌场,酒吧,爵士舞厅。</p> <p class="ql-block">海上花园的情调演奏</p> <p class="ql-block">船上花园夜景</p> <p class="ql-block">环船跑道</p> <p class="ql-block">夜间的冲浪池</p> <p class="ql-block">初学者的宽板</p> <p class="ql-block">白天的冲浪池</p> <p class="ql-block">女冲浪高手</p> <p class="ql-block">聊聊船上的匹克球比赛。匹克球对于我还是上一次邮轮游时才从教练那里学会的。这项新球类运动是美国开始的,而且在美国已经是日常活动项目。所以船上参加匹克球比赛的人基本都是美国人,加拿大人和澳洲人。像我这样的亚洲面孔的人只有我一个。比赛是双打比赛,所以我必须找一个伴才能参赛。组织者是一个高高的黑人教练。他那一个文件夹开始登记参赛者的名字。我当时也报了名,他问我球伴是谁。我回答随便什么人只要那人也是单身,愿意与我合作就行。幸好一个和我一样高的美国老人愿意加入。他比我大概小十岁。他平常与他夫人配合,但是比赛怕输他夫人不参加了,就找了我。我虽然没有玩过几次匹克球,但是我是一直玩网球和乒乓球的练家。再加上性格好斗就喜欢竞技球类比赛。所以心里上不但不慌反而比平时更兴奋。随着比赛开始教练叫到我的名字时我竟然不知道他在叫谁。当他又重复叫我时,我听到了一个李字才发现他在叫我。我问他你叫了我什么名字怎么我听不懂。他哈哈大笑说,因为你年龄太大头发都白了,在你李字前加了一个爸爸,叫爸爸李。中文听起来怪怪的,但是英文叫FATHER LI就很顺耳。他们叫神父或年纪大的人在名字前加一个father。比赛开始后分小组淘汰赛,然后是第二轮,第三轮,没想到我们竟然打到了决赛。对手是一对大学生小青年。经过比分交错上升差距不大。当我夺得发球权时我突然发现匹克球与网球比,球场接球区没有缓冲区。如果大力发球直接打到底线,球不沾地对手不能接球。如果对手站在底线位置不退后几米,根本没法接球。于是我用打网球底线的力量发对方底线球。结果连连得手。还没有等我最终战胜对手,教练突然叫停。比赛结束。因为球场的使用时间已经过了太久,篮球比赛要开始了。虽然比赛没有最终结束。但是比赛分数领先的一方为胜。我们得到了冠军。教练匆匆忙忙的赶紧给我们发了奖牌,握手后就解散了。我的搭档高兴的把我介绍给他夫人,他太高兴了,因为他完全没有想到冠军是他。其实我也一样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p> <p class="ql-block">带有皇家加勒比游轮船标的奖牌</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是一所艺术家的殿堂,市内随处可见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高迪、米罗等人的遗作。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在这里设驻军并建立了椭圆形的殖民区,在四周修筑了城墙,成为了现巴塞罗那老城区的雏形。现在巴塞罗那市内还有罗马城墙遗址、中世纪的古老宫殿和房屋。不少街道仍保留着石块铺砌的古老路面。</p><p class="ql-block"> 巴塞罗那最著名的地标建筑就是圣家族教堂。它是西班牙最大教堂。我到那里时发现这个大教堂太奇怪了,每面都不一样。而且还像工地一样,周围有脚手架和吊车。想拍照更难,太近了拍不到全貌,太远了又把吊车都拍进去了。看了说明才知道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高迪设计,于1882年开始施工,直到高迪早已经死了它目前还在建造中,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工地”。传说2026年能完工,可能吧,反正也一百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高迪在巴塞罗那留下的多个建筑群都变成了著名旅游景点。可惜我们赶上旅游旺季,到了门口都没有买到进去的票。只能在外边遗憾的离开。</p><p class="ql-block"> 巴塞罗那可玩的地方太多了,但是我们的时限只有几个小时。邮轮游能感受一下最基本的巴塞罗那就知足吧。</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教堂留念</p> <p class="ql-block">乘坐hop on hop off观光车经过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医院,目前还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步道上的路灯。沿街到处都是类似这样的装饰性路标和路灯</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 西班牙的帕尔马位于马略卡岛西南海岸。在这里旅游最著名的地标景点就是始建于13世纪的帕尔马主教座堂,坐落在阿拉伯清真寺的遗址上,可能就因为如此,当我从远处看到这个教堂时,方方正正红砖外形不像一般教堂的风格。进到里边是一个中间又高又长的主殿,两侧对称分布许多侧殿。主殿最深处是神父们主持活动的祭坛。祭坛上方装饰着我一点儿看不懂的塑像造型,配以彩色玻璃透进来的光照,感觉进了另一个时空。侧殿装饰的内容各不相同。据说每一处的装饰都是有钱的信众为自己家族设计的。其中有一个侧殿的装饰让我目瞪口呆。简直就是现代的抽象派艺术。与其它侧殿大相径庭。据说二十世纪初,又是高迪主持了教堂的重建工作。这个侧殿设计是不是又是他玩的作品。教堂顶上还设有一个视野开阔的观景平台,可以远眺地中海。通向观景平台的路是从大殿侧面的一个像方烟筒状的塔,塔里有螺旋状的楼梯。人可以慢慢的登上去。楼梯台肩的宽度只能容纳一个人,门口有警卫,他们用手机控制人流的上与下。当一组人通过了,另一组才可以进。登楼梯很艰苦,提示牌告诉你一共有多少台肩,你现在已经走到多少台肩了。我老了,歇了两起儿才到了房顶的出口。从黑黑的方塔里出来,感觉一下子到了天堂。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造型怪异的砖墙和远处大海里我们的邮轮。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船上看到大教堂。我们在观景平台停留了很久,俯瞰周边的房子和蓝色地中海的美景。由于开船时间限制,我们只能乘坐旅游大巴都走了一遍,连车都没敢下。邮轮游就是遗憾游,哪里都去了,又哪里都没去。</p> <p class="ql-block">帕尔马主教座堂,地中海哥特式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阴森森的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随着镜头看看大教堂内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一个侧殿的装饰让我目瞪口呆。简直就是现代的抽象派艺术。与其它侧殿大相径庭。据说二十世纪初,又是高迪主持了教堂的重建工作。这个侧殿设计是不是又是他玩的作品。不信,你把图片放大了看看,这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顶部观望平台,可以看见海边停靠的游轮。</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平顶观景台上奇特的支撑结构</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从西班牙返回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是意大利中部城市,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堪称意大利的“文化首都”是一个富有历史传奇的名城,文艺复兴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均诞生于佛罗伦萨。包括“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每人手中一张景点地图。什么百花圣母大教堂,金桥,领主广场……按地图上的路线把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老城区走了一遍,给我的印象像是穿越到了中世纪。以前在巴黎卢浮宫才能见到五米高的“大卫石雕”就在街道边站着。当然不是一两个,而是一群一组的。懂欧洲历史的人估计每一个塑像,每一个教堂,每一处古建筑都能讲一堆的故事。但是我只能按着地图上的点画线走一遍。幸亏我拍了许多照片,用谷歌的搜索功能对着照片中的内容一搜,AI的解说词就全来了。本来一处佛罗伦萨的主要景点都看不过来,又加一处看比萨斜塔。从下船乘大巴到佛罗伦萨,再乘大巴到比萨。然后再乘大巴返回船上。一共不到一天的时间简直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幸亏去所谓的比萨斜塔只是到了一个叫比萨大教堂的景点。它是为纪念圣母玛利亚升天而建的宗教建筑,历时近三百年完成。它是由三个巨大的白色花岗岩建筑构成:圣母教堂,洗礼堂、钟楼共同构成广场建筑群。钟楼就是所谓的比萨斜塔。因为石塔太重太高地基不稳产生了倾斜。所以这个钟楼也没有用上,是建筑史上的败绩。奇怪的是这个塔才建了三层就已经倾斜了。停了一百年后换了几招又继续建。最终完工就是斜的。说一开始每年再斜一度,但是斜到五度三分时就停住了。而且后来经过地震它也不变,还是五度三分。看到此我真不懂意大利人脑袋里是怎么想的,一个才盖了三层就歪了的建筑,愣是一百年后将斜就斜一直斜到完工。还测量一年再斜多少度。幸亏它后来停止了,不然就是等它倒。意大利人呀!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后来就更有意思了。编了一个伽利略做物体自由跌落实验的故事让全世界的知识分子都从课本上知道了比萨斜塔。但是景点介绍说这个伽利略自由落体的事儿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意大利就因为 编了这个斜塔故事,每年的旅游利润滚滚而来。景点门口的路全被卖纪念品的摊位挤满了。各种材料的斜塔纪念品令人眼花缭乱。我眼睛一直从人群中盯着胖导游的小旗子,生怕丢了回不到船上。</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摆设的现代艺术造型</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老桥,又叫金桥。</p> <p class="ql-block">大卫大理石像</p> <p class="ql-block">比萨教堂的洗礼堂。</p> <p class="ql-block">比萨圣母教堂</p> <p class="ql-block">比萨钟楼俗称斜塔</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到罗马。罗马是意大利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像皮靴一样的亚平宁半岛中部台伯河畔。我从没有学习过西方史,所以对罗马的印象只有在电影“罗马假日“中的感受。印象最深的是男主角和女主角两个人骑摩托时经过的街景和测试说谎的大嘴巴石头怪。</p><p class="ql-block"> 当亲身住在罗马,看到罗马,漫步罗马时才感到了罗马对我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罗马历史从公元前七百多年开始,先后为罗马王国、共和国和帝国首都,教皇国首都,意大利王国首都,1946年定为意大利共和国首都。其发展历经三千年,是西方文明摇篮。</p><p class="ql-block"> 三千年来战争无数,不断更换大王旗。但是就是因为长时间的种族融合,文化融合产生了现在制度、法律与建筑领域的领先地位。法律体系的《民法大全》奠定西方法律基础。建筑工程有万神庙、斗兽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路网络。原来我头脑中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一个成语,其实这是罗马为了统治,在国内修建连接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大城市的马车路石道。罗马的石道可不是我们国家古时候的土路,而是有三层不同大小块基石和方石块路面的石头大马路。那工程量估计堪比中国的长城。文化融合方面吸收希腊、伊特鲁里亚元素,推动拉丁语传播和基督教发展。</p> <p class="ql-block">从公交车上看斗兽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新闻里知道了烟筒里冒白烟的事。但是烟筒在哪儿?虽然就住在梵蒂冈附近也没有看到。只是看到庆祝的队伍在街上游行。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吃完早饭来到圣保罗大教堂外。人山人海,因为参观圣保罗大教堂不用买票,所以排队进入的人龙望不到头。排队吧!反正也来了。进去的速度比我想象的快,终于通过安检进入大门。本来极其庄严的圣殿也因为人太多而显得拥挤。教堂内无比高大。地面全是光滑的大理石,墙壁也是大理石。大殿里装饰的圣像,圣物,各种寓意的人物雕塑,油画。顶部是无任何支撑的穹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主祭坛有活动,许多神职人员在工作。我们被红绳拦着不能进入主场地。只能在大殿和侧殿内观赏精美的塑像。其中有一个米开朗基罗的镇殿之宝“圣殇”。遗憾的是它被厚厚的玻璃保护着,看不仔细。</p> <p class="ql-block">圣保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保罗大教堂内最著名雕塑”圣殇“”</p> <p class="ql-block">教会学校的学生在圣保罗大教堂内合唱</p> <p class="ql-block">漫步圣保罗大教堂参观</p> <p class="ql-block">圣保罗大教堂的神职人员</p> <p class="ql-block">圣保罗大教堂内修女们</p> <p class="ql-block">圣保罗大教堂门庭的天花板装饰</p> <p class="ql-block">下午过天使桥去罗马城区游览。当时罗马的游客有多少,仅仅从天使桥到城区的过街路口因为一个红灯停车就把整个天使桥和对面的街给堵满了。一个绿灯时间小跑都不够用。进入城区就等于进入了历史,走不了一会儿就是一个景点。许多不起眼,没有在地图上标出的遗址,在别的国家都算的上地标级遗迹。我不懂罗马史说不出几个著名的景点。但是基本人人都知道的罗马斗兽场我站在路边看时还是惊到了。太大了,能容六万人。不用买票进去,只是从公路上围着外墙转也能拍无数的照片。离开斗兽场不远是一个凯旋门。方方正正的有点儿像巴黎的凯旋门。兴许巴黎的凯旋门就是仿这个建的。在罗马,无论你坐公交还是走路。分不清哪里是景点哪里是城区。车站与车站都不远,所有的知名景点就在市区街道里,也不需要买票花钱。饿了到处有餐馆,渴了有咖啡馆。著名的特雷维喷泉,在电影“罗马假日”里有一个片段。那是最大巴洛克式喷泉,传说投币可许愿,雕塑描绘的是海神尼普顿。像这样的古迹景点在罗马只是路边街景而已。随便看,随便照。纳沃纳广场,以四河喷泉为核心,充满露天咖啡馆和街头表演。重量级罗马遗迹有万神殿。</p><p class="ql-block">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以其43.3米直径的穹顶和中央圆洞天窗闻名,是保存最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建筑,现为教堂和名人陵墓。就是这样的建筑不用钢筋水泥四十三米跨度的球形石头穹顶。这么伟大的建筑,门票只要五欧圆</p> <p class="ql-block">著名景点天使堡和有十二个天使造型的天使桥</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特雷维喷泉</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罗马的当天是2025年5月7日,正是梵蒂冈新教皇选举的日子。全世界的天主教徒都关注罗马。罗马街头常见一队一队的世界各地天主教信徒打着有标识的旗子一边走一边齐声念经文。从服装上,肤色上,语言上观察,每一队都完全不同。</p><p class="ql-block"> 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举行的秘密会议,由来自70个国家及地区的133位主教参与投票,</p><p class="ql-block"> 据说选举需要几天的时间,每次投票结果用梵蒂冈烟筒里冒出来的烟的颜色判断是否选举成功。白烟表示选举成功,黑烟代表失败。首轮投票于7日下午开始后冒出黑烟未果,次日白烟升起宣告结果。最终美国籍主教罗伯特·普雷沃斯特于5月8日当选,尊号为利奥十四世。</p><p class="ql-block"> 为了亲身经历这一时代重要日子。我们选在梵蒂冈城边的旅馆里,为了第二天去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参观。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杰作,米开朗基罗参与设计,穹顶可俯瞰罗马全景。与圣彼得大教堂近邻的古迹是圣天使堡。是哈德良皇帝陵墓,现为博物馆。梵蒂冈城和圣天使堡在台伯河北岸,南岸就是罗马城区。两岸由圣天使桥连接。此桥上有12尊天使雕像。也是罗马的著名景点。可喜的是,我们就住在这里,几分钟的路就到。每天都要来回通过两次天使桥。</p> <p class="ql-block">人民广场</p> <p class="ql-block">教皇选举后第二天书店门口就已经放出了新教皇的书籍。美国籍主教罗伯特·普雷沃斯特于5月8日当选,尊号为利奥十四世。</p> <p class="ql-block">人民广场上自发庆祝的群众乐队</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建筑也是在公交车路边。叫维托里亚诺,是为纪念意大利统一首任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建造的纪念性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和纯白大理石建造,维托里奥国王青铜骑马雕像。我特意说说这个遗迹是因为我被它的雄伟壮观震撼了。当我乘公交车路过它旁边时正是黄昏之时,金色的霞光把它纯白的大理石台肩和整个建筑照的光彩夺目。公交车一晃而过,我没能下车参观。第二天我特意走到这里细细浏览。首先是免费,纯白大理石台阶又宽又高。登了许久才到转弯台肩的平台。平台上有纯白大理石的塑像。从转弯后再登台肩时就看到了一个骑马的铜像。每登高一个台肩,那个铜像就更大一点儿。当最终登上纯白大理石平台时,我已经站到了骑马人铜像的背后。到这里就像登山,地势非常高。从这里向下看,就像那个骑马人一样可以一览罗马全貌。铜像塑造的精细程度,连马腿上的血管都可见,惟妙惟肖。我用谷歌搜索才知道这个古迹是维托里亚诺国王的纪念堂。整个建筑全部都是纯白大理石。从路边到顶层平台像登一座山。这要多少大理石。而且每一快石面都磨得像平镜一样平整光滑。看罗马的市容建筑,感觉到的是庄严,沉稳,厚重。一百年是如此,一千年后还是如此。比不得水泥楼房,一阵台风就刮得没了墙皮少了玻璃。世界上的事不比不知道,人如此,国亦如此。</p> <p class="ql-block">维托里奥国王青铜骑马雕像。</p> <p class="ql-block">维托里奥纪念堂顶层的大理石平台</p> <p class="ql-block">从维托里奥纪念堂平台俯瞰罗马市容</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1日与MONTREAL</p><p class="ql-block">熊言丫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