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当山南岩宫

飞雁流云(钟高强)

<p class="ql-block">  国庆第五日登武当金顶的疲惫尚未消散,第六日的武当山便裹着一层灰蒙蒙的雨雾,细碎的雨花沾在衣襟上,带来几分深秋的凉意。腿上的肌肉仍在隐隐作痛,每一次抬腿都像是在与前一日的劳累对抗,可当 “南岩宫” 三个字在脑海中浮现时,那份疲惫里又生出几分按捺不住的兴奋 —— 这处被称作 “悬崖上的故宫” 的秘境,终于要在今日揭开面纱。</p><p class="ql-block"> 从景区入口沿山道前行,青石板路在雨雾中泛着温润的光泽,却也藏着不为人知的崎岖。时而陡峭上坡,石阶被岁月磨得微微凹陷,每一步都需紧紧抓着身旁的扶手,酸痛的小腿肌肉在发力时传来阵阵紧绷感;时而缓坡下行,路面偶有青苔,需放缓脚步小心翼翼,生怕在湿滑中失了平衡。起初还会在意腿部的不适,可走着走着,注意力便被山道旁的景致牵走了 —— 两侧的古木枝叶繁茂,雨水打在叶片上簌簌作响,偶有不知名的野果挂在枝头,红得亮眼。山间的雾气时浓时淡,远处的峰峦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连带着肌肉的酸痛都变得不那么真切,只剩下与自然相融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行至半途,旅游图里关于南岩宫 “美、险、奇” 的描述愈发清晰。我想象着它依绝壁而建的壮阔,想象着红墙黛瓦在山间错落的景致,想象着千百年道教文化在此沉淀的厚重,脚步也随之坚定起来。那些细碎的酸楚仿佛被山间的风卷走,只剩下对前方景致的满心期待。</p><p class="ql-block"> 终于,穿过一道古朴的山门,南岩宫的轮廓在雨雾中渐渐清晰。全称 “大圣南岩宫” 的它,并非孤立的宫殿,而是一组顺着山势铺陈开来的建筑群,红墙与黛瓦在苍翠的山林间格外醒目,仿佛从绝壁中生长而出,与自然浑然一体。站在观景台远眺,整组建筑依山就势,有的建在平缓的台地,有的悬于陡峭的崖边,错落有致间尽显巧夺天工。最令人惊叹的是 “龙头香”,那石雕的龙头从绝壁上探伸而出,下方便是深不见底的山谷,云雾在谷底缭绕,仿佛一不小心便会坠入仙境。细雨中的龙头香更添几分肃穆,雨水顺着龙身滑落,滴入深渊,只闻其声,不见其踪,让人在惊叹其奇险的同时,也对古人的匠心与勇气心生敬佩。</p><p class="ql-block"> 沿着步道走进建筑群深处,木质的廊柱上刻着岁月的痕迹,部分梁柱虽经修缮,却仍保留着古朴的质感。殿宇的飞檐翘角在雨雾中舒展,仿佛欲乘风而起。“天乙真庆宫”是明皇帝朱棣兴建的,殿内供奉着道教诸神,驻立其间心中的浮躁渐渐褪去,只剩下对这片山水、这份文化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雨渐渐停了,山间的雾气也淡了些。站在南岩宫的最高处,俯瞰整座建筑群,看它依偎在绝壁之上,与远处的峰峦、近处的林木相映成趣,才真正明白为何它会被称作武当山 “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那些曾经让我畏惧的肌肉酸痛、崎岖山道,此刻都成了这段旅程中最珍贵的印记 —— 正是因为这份坚持,我才得以遇见这般绝美的景致,得以触摸到这片土地上厚重的历史沉淀。</p><p class="ql-block"> 离开南岩宫时,雨还在一直的下,看来这次武当之旅,也要在雨中结束了。回望那座隐在山林间的绝壁仙宫,心中满是不舍。它的美,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它的险,是绝壁之上造奇观的险;它的奇,是依山而建显匠心的奇。这份独特的魅力,早已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里,2025年将成为此次武当之行最难忘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必走的古城门</p> <p class="ql-block">亭内安放龟背朱棣皇帝的御碑</p> <p class="ql-block">御碑</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古建筑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走南岩宫</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的石建筑</p> <p class="ql-block">两仪殿</p> <p class="ql-block">太子卧龙床</p> <p class="ql-block">传说吕洞宾当年遗失在此的桃木剑,在经考证此剑确实已在此静静躺了6百多年而不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