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公共服务驿站作为城市服务体系的"毛细血管",是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新时代背景下,群众需求的多元化、精细化与资源供给的分散化、单一化形成鲜明对比。唯有以融合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驿站从"单点服务"向"多元生态"转型,才能让这一民生载体真正成为有温度、有效能、可持续的便民港湾。</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背景下,党建服务驿站已不再是单纯的"党员活动场所",而是党在基层的"红色前哨"和服务群众的"温暖港湾"。要真正发挥驿站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必须以融合思维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数字赋能、文化引领深度融合,实现从"有阵地"到"强功能"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一、理念融合:党建引领与为民服务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  党建服务驿站建设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为本"的理念融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穿驿站运行始终。同时,必须紧贴群众需求,把解决民生"急难愁盼"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准。</p><p class="ql-block">       理念融合的关键在于: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并重;阵地建设与作用发挥并重;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并重。</p><p class="ql-block">        通过理念融合,使驿站既成为党员学习教育的"红色课堂",又成为群众办事议事的"便民窗口",实现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的无缝对接。</p><p class="ql-block">        功能集成是驿站提质增效的核心路径,需打破服务壁垒,构建"基础服务+特色延伸"的复合场景。基础保障层面,应聚焦户外劳动者、社区居民等核心群体的共性需求,标配休息座椅、饮水设备、手机充电桩、应急药箱等设施,实现"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基础功能。</p><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推动服务场景的精准延伸:面向新就业群体,嵌入社保办理、劳动维权、职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增设快递收发、生鲜自提、闲置物品流转等生活服务;面向全体公众,融入党史学习角、文明实践宣讲台等文化元素。</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青城驿站将公共服务与餐饮服务融合,引入烧麦馆、西式简餐等业态,让驿站从"方便之所"升级为充满烟火气的"城市客厅",彰显了功能融合的无限可能。</p>  <p class="ql-block">二、功能融合:从"政府独奏"到"多元合唱"</p>  <p class="ql-block">  驿站的可持续运营离不开多元资源的协同支撑,需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的共治格局。在规划建设环节,应打破场地资源壁垒,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商业综合体、快递网点等既有空间进行改造升级,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p><p class="ql-block">  党建服务驿站要突破单一功能局限,构建"1+N"多功能综合体:</p><p class="ql-block">        “1”个核心功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开展、党务咨询办理</p><p class="ql-block">"N"个延伸功能:</p><p class="ql-block">       民生服务:社保医保咨询、民政救助、法律援助</p><p class="ql-block">       政务代办:证照办理、政策咨询、信息查询</p><p class="ql-block">       生活服务:快递代收、家政服务对接、便民维修</p><p class="ql-block">        文化服务:图书阅览、文体活动、文明实践</p><p class="ql-block">        志愿互助:邻里帮扶、特殊群体关爱、应急服务</p><p class="ql-block">      功能融合的重点是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资源下沉,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服务。</p>  <p class="ql-block">三、资源融合:构建多元协同共建格局</p>  <p class="ql-block">  驿站的可持续运营离不开多元资源的协同支撑,需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的共治格局。在规划建设环节,应打破场地资源壁垒,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商业综合体、快递网点等既有空间进行改造升级,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p><p class="ql-block">       党建服务驿站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源融合。:</p><p class="ql-block"> 1. 组织资源融合</p><p class="ql-block">——整合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力量</p><p class="ql-block">——建立"驿站党建联盟",形成组织合力</p><p class="ql-block"> 2. 阵地资源融合</p><p class="ql-block"> ——依托现有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等</p><p class="ql-block">——实现空间共享、设施共用、节约建设成本</p><p class="ql-block"> 3. 人力资源融合</p><p class="ql-block">——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p><p class="ql-block">——吸纳社区骨干、志愿者、社会组织、专业人士参与服务</p><p class="ql-block"> 4. 资金资源融合</p><p class="ql-block"> ——建立"财政支持+党费补充+社会捐助+市场化运营"模式</p><p class="ql-block">——探索"以站养站"的可持续机制</p><p class="ql-block">       资源融合的目标是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驿站治理格局,让各类资源在党的旗帜下汇聚成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p><p class="ql-block">            瓜州县构建的"县级枢纽驿站+乡镇综合驿站+社区微型驿站"三级网络,正是通过整合全域场地资源实现服务全覆盖的典型实践。在服务供给环节,推动部门资源联动,联合人社、工会、卫健等部门,将就业招聘、法律援助、健康义诊等专业服务引入驿站。</p><p class="ql-block">        在运营保障环节,创新资金供给模式,建立"财政补助+工会自筹+社会捐赠"的多元资金池,同时通过引入市场化运营主体、发展配套业态等方式实现"以站养站",形成可持续运营闭环。</p>  <p class="ql-block">四、技术融合:数字赋能智慧驿站建设</p>  <p class="ql-block">  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驿站服务效能的重要支撑,需以技术融合推动管理精细化与服务精准化。在服务便捷性提升上,借助地图导航技术实现驿站位置线上可查、一键导航,通过开发专属APP或依托现有平台,提供服务预约、状态查询、需求反馈等功能。</p><p class="ql-block">       在运营管理智能化上,部署物联网设备对驿站内饮水、充电、照明等设施进行远程监测,实现耗材补充、故障维修的主动响应与智能调度。在服务精准化优化上,通过线上评价、需求问卷等数字化工具收集群众反馈,动态调整服务内容。</p><p class="ql-block">       洛川县融欣社区驿站通过智能货架实现快递快速分拣,将丢失率从8%降至0.3%,印证了技术融合对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作用。</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党建服务驿站必须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推进技术融合:</p><p class="ql-block">1. 智慧党建平台</p><p class="ql-block">——实现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线上化</p><p class="ql-block">——建立"指尖上的党支部"</p><p class="ql-block"> 2. 便民服务数字化</p><p class="ql-block">——开发驿站服务APP或小程序</p><p class="ql-block">——提供在线预约、办理、查询、评价功能</p><p class="ql-block"> 3. 智能管理系统</p><p class="ql-block">——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施设备智能监测</p><p class="ql-block">——实现能耗管理、安全监控、环境监测智能化</p><p class="ql-block"> 4. 大数据分析应用</p><p class="ql-block"> ——收集群众需求数据,分析服务热点</p><p class="ql-block">——为精准服务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p><p class="ql-block">        技术融合不仅提升了驿站管理效率,也让服务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p>  <p class="ql-block">  驿站的价值延伸在于突破单一服务属性,成为基层治理的微观支点,推动"服务场景"与"治理场景"深度融合。建立"驿站+网格"联动机制,由网格员兼任驿站服务专员,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p><p class="ql-block">        激活群体参与活力,组建快递小哥、退休居民等群体构成的志愿服务队,发挥其流动性强、扎根社区的优势,参与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特殊群体帮扶等工作,实现"服务者"与"治理者"的角色转换。</p><p class="ql-block">       完善监督反馈机制,通过"服务质量红黑榜""群众评分"等方式,倒逼运营主体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定期召开多方联席会,协调解决驿站运营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建设-运营-监督-优化"的治理闭环。</p>  <p class="ql-block">五、治理融合:从"服务站点"到"共治枢纽"</p>  <p class="ql-block">以融合思维推进新时代党建服务驿站建设,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实践。通过理念融合、功能融合、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和机制融合,党建服务驿站必将成为:</p><p class="ql-block">——党在基层的"红色堡垒"</p><p class="ql-block">——服务群众的"便民窗口"</p><p class="ql-block">——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p><p class="ql-block">——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推动党建服务驿站建设不断提质增效,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驿站力量"。</p><p class="ql-block">       从街角的一杯热水到一站式的民生服务,从孤立的便民站点到联动的治理枢纽,公共服务驿站的迭代升级见证着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化。以功能融合回应群众需求,以资源融合破解运营难题,以技术融合提升服务效能,以治理融合激活基层活力,方能推动新时代公共服务驿站从"有"到"优",从"暖身"到"暖心",让每一个驿站都成为彰显城市温度、凝聚治理合力的生动载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