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天清晨七点半,我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打开《每日一学》的课程录音,边听边录,学着玩,也学着用。这门中医基础课,像一缕温润的晨光,照进我退休后的生活。老师讲得深入浅出,从“扶阳养正”到“以脾胃为本”,字字句句都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养生指南。坚持了这几天,竟觉得精神更足了,手脚也暖了,原来“科学养生,健康一生”不是口号,是真能尝到甜头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今天课上讲到一款叫“归元暖阳羹”的食疗方子,听得我心头一热。核桃仁补肾,板栗健脾,小米养胃,再配上肉桂粉温阳、生姜散寒、红枣补气,一碗热腾腾的羹汤,竟把中医“药食同源”的智慧熬得浓香四溢。我赶紧记下来,打算明天就去市场买齐材料,亲手做一回。这年头,能让自己吃得安心、活得舒坦的学问,才是真本事。</p> <p class="ql-block">这阵子,我像是重新回到了课堂。窗外夕阳温柔,屋里茶香袅袅,我坐在书桌前,一遍遍回放课程录音,像年轻时备考那样认真做笔记。活到老学到老,这话我以前只当是鼓励,如今才真正体会到它的分量。这些课件,我不只是听听就算了,我打算珍藏起来,慢慢消化,甚至讲给家人听。2025年10月12日,这个周日,阳光正好,我的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p> <p class="ql-block">课程里还提了个问题:“阴阳平衡是不是各占一半?”我一开始也觉得是,结果老师一笑,说这是个常见误区。真正的平衡,是动态的调和,是身体根据时节、情绪、饮食自动调节的能力。就像冬天阳气内敛,不是阳少了,而是藏起来了。这一讲,让我恍然大悟——养生,不是死守规矩,而是学会听身体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今天主讲“慢郎中”如何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听着老师讲那些起死回生的案例——冻僵的关节因温阳而活动自如,心梗的老人靠扶阳汤剂重燃生机,我竟听得入神,连茶凉了都没察觉。原来中医的“慢”,不是反应迟,而是看得深、调得稳。白天忙没听的家人,我劝你们也点开链接补一补,真有收获。学完还能答题拿奖励,何乐不为?这课,我追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