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班】“小木匠”成长记

翠幼——大二班

<p class="ql-block">课程缘起:</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木工坊活动中,晨晨突然对木工坊里面的工具产生了好奇心,我发现他对里面的工具这个摸摸那个看看很感兴趣,我告诉他,如果你想尝试可以戴上手套,保护好自己。听了我的话,晨晨迫不及待的戴上护目镜和手套后,进行了尝试。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纷纷围观,对这个看起来有点“危险”的工具产生了兴趣,因此我们木工的课程故事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课程目标:</p><p class="ql-block">1、认识木工坊常见工具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初步感知其功能,建立与工具的情感连接和安全意识。</p><p class="ql-block">2、深入探究特定工具(以刨子为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观察、模仿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p><p class="ql-block">3、在安全监督下,尝试独立或合作使用多种工具完成简单任务(如锯断一小段木条、将两块木板钉在一起),最后可以做一个小作品,巩固工具使用方法。</p><p class="ql-block">4、引导幼儿发现并正视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实践验证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并养成“复盘”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一、初探工具库</p><p class="ql-block">1.参观木工坊</p> <p class="ql-block">2.工具大揭秘</p><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后,我们围绕“木工坊”这一主题进行集体讨论。</p><p class="ql-block">师:“你们觉得木工坊是用来做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糖果:“我觉得木工坊就是粘木头的,把不同形状的木头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豪豪:“可以在木工坊里面玩木头,还可以拼成一个东西。”</p> <p class="ql-block">多米:“我觉得木工坊里面用胶枪可以把木头粘在一起拼一个厉害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根据大多数孩子们对木工坊的基础认知来看,还停留在过去用胶水或胶枪粘连木块做出成品的记忆上,今日不同往日,现在是大班了,可以挑战一些有点难度的木工活动了,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木工坊里面的工具到底有什么用处吧~</p> <p class="ql-block">  通过老师的讲述和介绍,对于基础的木工工具孩子们也是有前期经验的,木工坊对于孩子们来说也并不陌生,那我们来画一画看看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工具吧~</p> <p class="ql-block">  基于对木工的兴趣,我们在家里也找到了很多木工的物品,观察其结构。</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木工坊对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这里的每一种材料、每一件工具都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也让他们心中萌生出不少疑问。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中心,鼓励他们大胆发现、主动思考并探寻答案。</p><p class="ql-block"> 依据《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师幼互动”第28条中“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表征活动经历,教师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其想法体验”的考察要点,在参观木工坊后,教师引导幼儿用绘画定格自己的发现,并开展同伴分享活动。在热烈的交流中,幼儿既表达了对木工坊的喜爱,其语言表达能力与探究意识也在互动中自然提升。</p> <p class="ql-block">幼儿习得:</p><p class="ql-block">1、 能够指认并说出木工坊主要工具的名称(如锤子、锯子、刨子、钉子、台钳等),并了解其基本用途。</p><p class="ql-block">2、初步建立了“先认知,后使用;用之前,先检查”的安全操作意识。</p><p class="ql-block">3、在集体讨论和观察中,学会了倾听同伴的发现,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二、木工坊的体验</p><p class="ql-block">1、穿戴好防护衣物</p><p class="ql-block"> 在木工坊活动开始前,孩子们先拿起棕色防护围裙,认真地从头部套入、系好腰绳,又确认了袖口的松紧,带上护目镜,围裙能避免木屑蹭脏衣服。为后续的木工操作做好了安全防护。</p> <p class="ql-block">2、选取材料</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来到材料区,认真的从置物架上取下一块带着年轮纹理的圆形木片,还有的拿了木片等各种自己想要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3、使用台钳和锯子</p><p class="ql-block"> 尝试用台钳,双手握住台钳的摇手,让台钳的距离可以夹住木块。找到一个点前后拖拉来回锯木头。</p> <p class="ql-block">4、学习打磨</p><p class="ql-block"> 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接着将砂纸裹在木椅边缘凸起的毛刺处,顺着木纹来回轻擦。木片表面磨得深浅不一,便放慢速度、均匀施力,还换了细砂纸打磨细节处。</p> <p class="ql-block">5、使用锤子和钉子</p><p class="ql-block">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钉尖对准木片标记点,另一只手握住锤柄中段。起初挥锤力度没掌握好,先轻敲钉帽让钉子固定,再小幅度匀速挥锤。</p> <p class="ql-block">哇,做出了简单的小板凳</p> <p class="ql-block">  回到教室后,我们对今天在木工坊游戏的小朋友做了一个游戏后的分享。让本次参加木工坊活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在做木工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p> <p class="ql-block">  操作过的小朋友一一上来把自己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了一下来。</p> <p class="ql-block">  原来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这么多的问题,那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吧~</p> <p class="ql-block">佳伊:“木头坏了,我们可以在敲的过程当中轻一点敲,这样木头就不容易坏了。”</p> <p class="ql-block">点点:“要看一看上面有没有毛刺,就知道有没有磨成功了,把有毛刺的地方对着磨砂纸擦一下。”</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们真正开始动手,才是学习真正发生的时候。他们将从第一环节获得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在此过程中,我们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不过多干预,允许孩子出现“试误”。我们发现,孩子在重复性动作(如锯、敲)中,动作逐渐从生疏到熟练,专注力和坚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合作行为自然产生,社会性交往在真实情境中得以发展。</p> <p class="ql-block">幼儿习得:</p><p class="ql-block">1、手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及身体力量在反复练习中得到提升。</p><p class="ql-block">2、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专注度、坚持性和不怕困难的品质。</p><p class="ql-block">3、在实践中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简单的分工与互助。</p> <p class="ql-block">三、再探木工坊</p><p class="ql-block"> 基于上次一部分小朋友在木工坊探究玩法后的经验分享,没有体验过的小朋友在他们分享的基础上也去尝试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1、设计图纸</p><p class="ql-block"> 在没有完成之前,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他们把想做的东西画了下来,想在木工坊完成自己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2、尝试自己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  通过部分幼儿的尝试,他们发现自己设计的东西很难完成,比如有的东西可能材料里面没有这个形状,再者用锯子锯成想要的样子话,要使用专业的工具,否则是做不出那样适配的形状的,对于我们这样的新手来说,略有难度,那该怎么办呢?我们还能在木工坊做出东西来吗?</p> <p class="ql-block">3、共同投票决定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通过之前的体验,孩子们根据木工坊的现有材料进行一个筛选,把自己想做的并可能完成的物品记录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综合以上进行了投票。</p> <p class="ql-block">从票数结果来看,票数最多的是板凳,我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板凳的人比较多?孩子们觉得板凳比较简单好上手,他们表示之前尝试过一些自己想要做的木工,但是真的太难了,说明白点的意思就是想先从基础做起,让自己先练练手。</p> <p class="ql-block">4、小木匠上线啦~</p><p class="ql-block"> 由于大家的最终抉择和商量,带上我们的设计图,再次来到了木工坊,自己选择要用的工具和木块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  子翊在钉钉子的时候,由于力度没有控制好,把钉子敲歪了,这可怎么办呢?</p> <p class="ql-block">  旁边的糖果看到了,她提议可以把木块横着放再敲。</p> <p class="ql-block">  钉子正了之后,而子翊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手扶着钉子会更稳一点。</p> <p class="ql-block">  于是糖果和子翊两个人共同合作完成了椅子的制作。</p> <p class="ql-block">  这边的晨晨和金熠也是准备共同合作一个小板凳。</p> <p class="ql-block">  他们分工合作,一个寻找桌腿,一个在钉钉子。</p> <p class="ql-block">  但是晨晨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问题,他发现钉下去的钉子会松动,板凳腿不稳固。</p> <p class="ql-block">  后来他和小金一起找到了问题,原来是钉子没有锤到底下,导致凳腿和凳面没有很好的衔接起来,所以才会晃动,好在发现了问题他们及时解决了,最后也成功了。</p> <p class="ql-block">  这边的多米和皮皮想做一个高一点的板凳,刚想钉一个钉子,由于用力过猛把钉子打歪了。上次的谈话我们说到锤子的用法,多米学以致用,立刻就派上了用场。不过他做的这个高板凳板子太薄裂开了,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他并不想放弃,就重新去寻找材料,想重新做一个板凳。</p> <p class="ql-block">  这次多米长的木块比较厚,想着这下应该可以把钉子钉住椅子腿了吧~</p> <p class="ql-block">  还是一样的,由于用力过猛又把钉子敲歪了,不过他很快想到了方法,把他放倒,朝着另外一面敲一敲,让钉子又站立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最后多米的小椅子也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  吸取别人的经验,皮皮用自己的方法也完成了一个小板凳。</p> <p class="ql-block">5、再次提取经验</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每一次的尝试都是给我们下一次做铺垫,发现了问题之后共同解决,我们在操作的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很相似,操作完的小朋友把他们所出现的问题带到了班级分享,告诉其他小朋友,如果以后在木工坊游戏,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知道如何应对了。</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 本次木工坊活动中,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合作互助的表现超出预期,但对不同能力幼儿的分层支持不足,部分幼儿工具使用指导不够及时。后续应提前准备工具使用示意图,并增加一对一指导环节,同时可组织“经验分享会”,让幼儿自主总结方法。</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遭遇了工具的“不听话”、力度的“不配合”、材料的“小脾气”,但正是这些真实的问题,驱动着他们去探究、去思考、去合作、去创造。他们不仅认识了工具,学会了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个课程故事也让我们看到,教师的价值在于发现并珍视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为他们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和恰到好处的支持,勇敢地放手,让他们在真实的操作和试错中,建构属于自己的、鲜活而深刻的知识与经验。木工坊里产出的,不仅仅是一件件稚拙却充满心意的手工作品,更是一群拥有“工匠精神”雏形的、自信而专注的小小探索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