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浩瀚的华夏大地上,有这样一座山,它横亘西陲,傲视苍穹,以万古不变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仿佛是大自然雕琢的一座丰碑,这便是绵亘2500公里的昆仑山,一个名字里就蕴含着无尽神秘与庄严的地方。昆仑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圣地,是古人心中天地相连的桥梁,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流淌的诗意与远方。而这昆仑山中断最具特色的山水精华,就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新疆昆仑山景区。所以,这次我们4人结伴而行来到策勒,带着无比激动与崇敬的心情参加策勒县委纪念战斗渠建成35周年纪念活动之后,便有昆仑山水在胸中激荡----游览新疆昆仑山景区。特别是有幸得到新疆昆仑山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孟爱华的引领,我们个个兴致高昂,风行百里上昆仑,去登临策勒真实的“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四)山水织锦绘新景</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被沙海与绿洲温柔拥抱的土地——策勒,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她的故事,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祖先们曾在这里刀耕火种,留下最早的生活印记。更让她熠熠生辉的,是那横贯东西的古老丝路。悠扬的驼铃声穿越千年,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波斯、印度、中原的商队在这里汇聚,不同的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孕育出策勒独特而迷人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策勒,这片土地曾拥有一个光辉的名字——古于阗王国的核心。策勒县境内南部昆仑山山前区在汉朝以前为渠勒国领地,山下平原区在汉代以前属于扜弥国,西汉西域都护府建立后,二者均从属于西域都护府,策勒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管辖,其后二者又先后被于阗国吞并,仍归属于中原王朝,是古“丝绸之路”南路上的一个重镇,处于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往的要道上,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山海经》《封神榜》《水经注》《禹本纪》等书中记载关于昆仑山的相关传说,据考证大多都在策勒县境内,共有历史古迹40多处,其中以达玛沟佛教遗址群、丹丹乌里克古城、圆沙古城遗址、阿萨阿西古城等最为有名。</p><p class="ql-block"> 漫步其间,仿佛能听到古代驼铃的叮当声,看到满载货物的商队穿梭于古城之中,感受着曾经的繁华与热闹,感受其承载的多元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当佛教的光芒从西方照耀东土,策勒成为了极其重要的驿站和灯塔。想当年,这里佛塔林立,梵音缭绕,尤其是位于策勒县城东北25公里处、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玛沟佛教遗址群,百座寺院星罗棋布,堪称西域佛国的璀璨明珠。从公元三世纪到十世纪,这里不仅是虔诚信仰的中心,更是佛经翻译的沃土。无数珍贵的佛经在此被译为汉文,然后沿着丝路东传,如同智慧的溪流,最终汇入中原,滋养了华夏大地的佛教根脉。</p> <p class="ql-block"> 位于策勒县达玛沟乡政府驻地东北12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丹丹乌里克遗址,是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遗址,包括圆形城堡、民居寺庙在内,共发现20处建筑群废墟,它们与古灌溉渠道、果园、田地一道构成一个统一的结构完整的聚落遗址。这些古老的寺庙遗址虽然历经岁月洗礼,但依然保存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见证了曾经繁荣的宗教文化。2006年,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位于策勒县恰哈尔乡西部11.4公里处的阿萨古城、策勒县以南70公里处的阿西古城,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经历了多种宗教并存、城邦之国兴替、世事沧桑变迁,见证了千年前佛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激烈争夺,决定两教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就在阿萨、阿西古城这里发生。</p> <p class="ql-block"> 1999年,留下宗教痕迹的阿萨、阿西两座城堡,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千年不息。策勒的文化血脉,依然鲜活地跳动在今天的生活里。</p><p class="ql-block"> 走进阿克其格民俗村,我们看见,那染丝线的姑娘们,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以古老的扎经技法,织就艾德莱丝绸,绸缎上的色彩如同流云,又似飞瀑,绚丽夺目;那木雕的匠人,刀尖在木头上跳舞,坚硬的胡杨木在他们手中绽放出精美的几何花纹与繁花似锦,既是生活用具,更是艺术珍品。这巧手织就的锦绣,展示着各民族的智慧与审美,闪烁着千年不变文明之光。</p> <p class="ql-block"> 策勒之韵,非遗之美。策勒县还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区情歌”、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山羊舞”,有民族特色舞蹈“麦西来甫”。每年5月“昆仑山全国山歌大赛”、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叼羊比赛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让人们沉浸式感受民族风情 。</p><p class="ql-block"> 策勒县山区山峦起伏,交通闭塞,却保留了独具特色的山区情歌,成为维吾尔族音乐文化的瑰宝。如《枣尔汗》《买热木尼沙汗》等流行的 60 多首情歌,演唱时常用弹拨尔、牧羊人热瓦甫等多种乐器伴奏,对研究维吾尔族民歌历史、音乐文化和民俗活动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琴声绕昆仑,山水暖客心。动人的山区情歌,唱出策勒人幸福欢畅。</p> <p class="ql-block"> 麦西来甫,则是策勒人生命中的歌与舞。策勒的绿洲就长在维吾尔的花裙下面,只要马蹄踏过昆仑山雪,每一粒沙都变成了会唱歌的巴郎。每逢喜庆的日子,当手鼓咚咚敲响,热瓦普的琴弦颤动,男女老少便会情不自禁地欢快起舞,那奔放的热情,正是维吾尔民族灵魂深处最美的绽放。</p><p class="ql-block"> 雪峰见证变迁,绿洲铭刻繁荣。站在昆仑山脚下、大漠边缘,太阳照耀无比的明亮,在这样一个干燥但又充满了绿洲气息的土地上,这儿的人民几千年来劳作发展,艺术传播,给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美好遗产。愿古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繁荣,让更多人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等夜幕降临,我们去策勒河岸夜市里走走。满街的非遗美食等我们。其中,策勒四宝:皮薄肉厚的“赛玛瑙”石榴、甜而不腻的昆仑雪水红枣、酥香脆口的“一把酥”核桃,以及古法烤制的羊肉馅库麦琪,每一口都是阳光与雪山的馈赠。再喝上一杯策勒药茶,温润的茶汤里藏着丝路旅人代代相传的养生智慧。</p><p class="ql-block"> 策勒文旅活力,藏在策勒夜市的游人和美食里,藏在策勒人的歌声与笑声里,藏在从南到北铺展的雪山、草原、绿洲、沙漠的立体画卷中。如今“昆仑之源”“红枣名县”的策勒,无论是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还是美食与经济发展,都展现出无限的潜力与活力,等待着更多人去发现、去探索。</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策勒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深刻领悟各民族团结一心的性。我凝视,巍峨昆仑山北麓秋色静美,策勒各族儿女耕耘的土地,棉田飞絮,果林星布,果甜瓜香,戈壁村庄处处彰显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画卷,展现出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策勒乡阿日希村2400亩沙丘变成的红枣园里,品尝着植树治沙先贤功李鹏种植出的一棵棵甘甜的红枣,这里已成为当地的生态型标准化红枣示范基地。我看见,策勒县满城的红枣,都承载着热爱,展现策勒的美好与幸福。致敬策勒这片土地上的热爱与悠扬!让我们共同祝福这片热土:山河锦绣常盛,人民安乐绵长!</p> <p class="ql-block"> 我听见,策勒宽敞的校园里,方块字与维吾尔文如兄弟并肩行走,书声朗朗,墨香飘荡,不同声腔相互交融,汇成民族团结磅礴合唱。</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策勒,昆仑山下,丝路古道旁,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又洋溢着鲜活生命的美丽家园。她的故事,写在古老的壁画里,流淌在艾德莱丝绸的光泽中,回响在麦西热甫的鼓点间,千年不息,生生不灭。每一粒沙,似乎都记得那悠远的驼铃和虔诚的梵音;每一缕风,都传递着匠人的执着与舞者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策勒,是时光长河中一颗温润的明珠,她的光芒,穿越岁月尘埃,依旧照亮着今日的绿洲,诉说着一个关于交融、信仰与生命韧性的永恒传奇。</p> <p class="ql-block"> 从昆仑牧歌到产业兴城,从大漠戈壁到丝路明珠,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奋斗的足迹,每一张笑脸都洋溢着幸福的温度。活力策勒,奔涌向前;魅力策勒,潜力无限。和美策勒,邀你共赏。</p> <p class="ql-block"> 山河游览起昆仑,每一程都有专属的芬芳。这个秋天的美好,值得慢慢收藏。</p><p class="ql-block"> 欣赏美丽的风景,回味难忘的旅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