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藏语即“布达拉”;翻译过来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庆祝其60寿辰和母亲崇庆皇太后80寿辰于1771年仿西藏布达拉宫所建,占地22万平方米,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者,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碑亭是普陀宗乘之庙内的核心建筑之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碑亭位于山门与五塔门之间,采用汉藏结合式建筑风格,黄琉璃瓦覆顶、重檐歇山顶结构。碑亭内置三通石碑,分别用满文、汉文、蒙文、藏文四种文字镌刻。</p> <p class="ql-block"> 五塔门位于碑亭与琉璃牌坊之间。五塔门高十余米,设有三个拱门,拱门上建有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分别代表喇嘛教的五个教派。塔身装饰精美,尤其在日落时分,夕阳映照下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p> <p class="ql-block"> 五塔门的东侧和西侧各有一尊石象。石象在佛教中代表大乘教派,有普度众生之意。此石象高2.45米,雕刻精美,富贵而华丽。象头顶置宝瓶,寓意"太平盛世、 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琉璃门牌坊上的匾额</span>“普门应现”为乾隆皇帝题写,由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背面为“莲界庄严”,反映了清代皇家建筑与佛教文化的融合,体现了乾隆皇帝对观音菩萨道场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白台群位于寺庙核心区域,依山势自由布局,现存40余座,层高多为二至三层。建筑主体采用平顶碉房式结构,白灰抹面、青砖镶边,外墙设有梯形盲窗。部分白台顶部建有汉式殿堂或佛堂。西罡殿、中罡殿、东罡殿均为藏式白台建筑群中的组成部分,主要作为经堂和僧房使用。</p> <p class="ql-block"> 小布达拉宫的104级台阶位于大白台东西两侧的登道,每边各52级,总计104级。这104级台阶象征着消除佛教中的(生、老、病、死除外)<span style="font-size:18px;">烦恼。</span></p> <p class="ql-block"> 大红台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区域,该建筑群依山势而建,层层递进,最高处的大红台高达43米,顶部铺有鎏金铜瓦,整体风格融合汉藏建筑特色。作为清代皇家寺庙建筑的代表,大红门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体现了乾隆时期“兴黄教以安蒙藏”的治国策略。</p> <p class="ql-block"> 万法归一殿是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核心建筑,是清代皇家寺庙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这座大殿呈四角攒尖顶,它的进深和面阔是194米, 高度达到了261米。</p> <p class="ql-block"> 顶部采用重檐四角攒尖结构,覆盖紫铜鎏金鱼鳞瓦,每片铜瓦重四斤七两,表面鎏金耗用黄金三钱。</p> <p class="ql-block"> 殿顶的琉璃瓦,是由2万余片鎏金鳞拼接而成,每块瓦鎏金所用黄金为50g,共用黄金一万四千至一万五千两左右,相当于0.6吨至075吨金子,所以俗称金山。</p> <p class="ql-block"> 万法归一殿屋顶上的巨大宝顶,是藏传佛教当中的覆钵式,也称为奔巴瓶,它的下边是仰覆莲辦,仰覆莲辦下是回字形的方座,方座之下是带寿字的围脊。宝瓶之上有一个铜铃,铜铃之上还有铃柄,铃柄成十字交叉形式。奔巴瓶作为藏传佛教器物,常用于宗教仪式中,其造型融合了佛教“法轮常转”的教义,象征着宗教信仰的延续与神圣性。 </p> <p class="ql-block"> 万法归一殿由三层群楼环抱形成“回”字形布局。三层群楼分别题写“大乘妙峰”“极乐世界”“庋经之阁”“秘密圣境”匾额,对应讲经、藏经、佛事活动等不同功能区域。殿内原设乾隆特制宝座床,现为佛龛基座,保留了皇家宗教活动的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 慈航普渡亭为重檐六角形制,顶覆鎏金鱼鳞铜瓦,与万法归一殿的金顶在建筑风格上保持一致。其匾额和条幅均为乾隆御笔,体现了清代皇家建筑的艺术特色。 </p> <p class="ql-block"> 慈航普渡亭位于大红台最高处,可俯瞰整个建筑群。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慈航普渡亭承载着藏传佛教的宗教功能,与万法归一殿共同构成庙宇的核心祭祀区域。 </p> <p class="ql-block"> 凭栏远眺,承德的山川城廓如画卷铺展:避暑山庄的湖光山色隐于苍翠之间,外八庙的琉璃金顶与红白台错落起伏,远处磬锤峰孤耸如天然屏风。此情此景,恰似乾隆帝「普门应现」的题旨,汉藏交融的恢弘气象与「太平盛世」的祈愿,皆在俯仰之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小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 </span>是一场寿宴与一场伟大的民族回归,同时也彰显了清王朝多民族之间的和谐 。在这里,每一位游客都会展现出对佛教信仰的那份虔诚;因为它不仅<span style="font-size:18px;">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的厚重,</span>更是一个心灵的净化之地,能让人获得久违的宁静。</p> 编辑:华山 <p class="ql-block">摄影:华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