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阿里·不西藏(三)

闫洋溢

<p class="ql-block">当惹雍错静卧于那曲市尼玛县的苍茫高原,是西藏第四大湖,约836平方公里的湛蓝水域,深藏中国第二深湖的秘境——最深处达230米。这里不仅是雍仲苯教信徒心中至高无上的圣湖,更是自然与信仰交织的圣地。湖水如镜,映照千年信仰,也映出阿里灵魂深处最纯净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多美的湖啊!湛蓝湛蓝的!仿佛天空跌落人间,碎成一片无垠的琉璃,在阳光下闪烁着神性的光泽。风过处,水波轻颤,像是大地低声吟诵的经文,涤荡着每一个凝望它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羌塘的美,在于一措再措——湖泊如星辰洒落荒原,一个接着一个,无边无际。它们或碧如翡翠,或蓝似青金,镶嵌在广袤的无人之境,是大地遗落的明眸,也是旅人心中永不熄灭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那曲市,海拔451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城市,也是青藏高原的脊梁。这里没有一棵树,风沙与寒霜雕刻着生命的极限。然而,它却是长江、怒江、澜沧江的源头,是青藏铁路与公路的生命线,是通往阿里大环线的北大门,沉默而坚定地守护着这片神圣土地的血脉。</p> <p class="ql-block">在尼玛县的深处,藏着大自然的奇笔——天空之树。水流经年累月冲刷出的雅丹地貌,从空中俯瞰,竟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巨树,根系扎进大地,树冠伸向苍穹。这是羌塘无人区的杰作,是风与水的信仰图腾。可惜如今已被围栏圈起,无人机限高,无法完整捕捉它的全貌,只留下一段残缺的影像,却更添几分神秘与遗憾。</p> <p class="ql-block">骷髅墙,坐落于那曲市比如县察曲乡,是西藏唯一保存逝者头骨的天葬台。数百具头骨层层堆叠,静默如经幡飘动的回响。它不为惊惧,而为警醒——生命终归平等,名利皆为虚妄。这是藏传佛教生死观的极致体现,是对轮回最直白的诠释。出于对信仰的敬畏,此处禁止拍照,唯有心存敬意者,方能读懂这堵墙背后的宁静与慈悲。</p>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湾,在西藏的怀抱中悄然成型。江水奔腾至此,忽然温柔地拐了一个弧,如神之笔锋轻轻一转,划出天地间的壮美曲线。这里是怒江的起点,也是灵魂的转折点——从喧嚣走向辽远,从尘世步入苍茫。</p> <p class="ql-block">萨普神山,矗立于那曲比如县的中浦沟,海拔6956米,是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的王者,亦是本教信徒心中的圣境。金字塔般的雪峰直插云霄,冰川如银龙盘踞,圣湖如眼眸凝望苍天。关于它的传说,早已融入藏地的风与雪,成为信仰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纯净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羊八井,高原上的热土,地热喷涌如大地的呼吸。蒸汽升腾,如经幡舞动于天地之间,这里是西藏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自然之力与人类智慧交融的见证。在这片寒冷的高原上,它以温暖的姿态,点燃了现代与传统的交汇之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最后一站原定纳木错,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而止步。雪落高原,封住了通往圣湖的路,也封住了我们最后的期待。为了安全,我们选择折返拉萨。虽有遗憾,却也明白:西藏从不被征服,它只愿被敬畏。有些风景,或许注定要留待下一次缘分。</p> <p class="ql-block">十五天的旅程,十二天驰骋在阿里大环线上,一路无高反,一路见天地。我们看过一措再措的湖光潋滟,走过无人区的寂静苍茫,终于圆了心中的阿里梦。阿里,不只是地理的远方,更是灵魂的归处。它原始、壮阔、神圣,美得令人窒息——无阿里,不西藏,此言不虚。</p> <p class="ql-block">在拉萨的午后,走进西藏博物馆,仿佛翻开一部立体的高原史诗。每一件文物都在低语,讲述雪域千年文明的流转与坚守。从石器到唐卡,从经卷到法器,这里收藏的不只是历史,更是信仰的温度与民族的魂魄。</p> <p class="ql-block">罗布林卡,昔日达赖喇嘛的夏宫,绿荫掩映,殿宇错落。走在石板小径上,仿佛听见历史的脚步声轻轻回响。这里曾是权力的中心,如今是民众的花园。一草一木,皆有故事;一墙一瓦,皆含岁月。它是西藏贵族生活的缩影,也是高原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西藏。这是我第三次踏上这片土地,每一次都像初遇,心动如初。阿里、羌塘、那曲……这些名字已深深刻入记忆。我不知道是否还会有第四次,但我知道,只要心还在跳动,这片土地就永远在召唤。无阿里,不西藏——而无西藏,心无所归。</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