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认知觉醒》第六天

红红火火

<p class="ql-block">10月11日共读《认知觉醒》第六天心得分享:</p><p class="ql-block">[玫瑰]今天部分内容聚焦“潜意识的力量”与“元认知的实践”,我觉得核心可概括为三点:</p><p class="ql-block"> [玫瑰]1. 揭示大脑“双系统”运作规律:本能驱动的“潜意识系统”反应快但易冲动,理性主导的“意识系统”思考深却反应慢,我们的日常选择往往被潜意识左右。</p><p class="ql-block">[玫瑰]2. 提出“元认知”的落地方法:通过“冥想”锻炼觉察力,用“反思日记”记录情绪与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动机,借“主动提问”(如“我此刻在做什么?”“这样做对目标有帮助吗?”)唤醒理性。</p><p class="ql-block">[玫瑰]3. 强调“舒适区边缘”的重要性:真正的成长发生在“有点难但努努力能做到”的区域,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脱离舒适区、主动挑战潜意识的惯性,才能激活大脑潜能。</p><p class="ql-block"> [玫瑰]阅读心得:在觉察里,遇见更从容的自己,读这几页时,像忽然拿到了一把“照见自己的小镜子”。原来那些深夜刷手机停不下来的冲动、制定计划却总被拖延打败的无奈,都不是“我不够自律”,而是潜意识在按惯性奔跑,而意识还没来得及跟上。</p><p class="ql-block"> [玫瑰]最有共鸣的是“反思日记”的方法。试着睡前花5分钟写下“今天因为一点小事和家人争执,其实是自己工作累了没控制住情绪”,瞬间就从“指责他人”的执念里抽离出来——原来觉察本身,就是一种温柔的自我和解。而“舒适区边缘”的提醒,也让我想起最近尝试学剪辑时的状态:一开始总怕出错不敢动手,后来逼着自己拆解教程、一点点试错,反而慢慢找到了节奏。</p><p class="ql-block"> [玫瑰]其实成长从不是用力对抗自己,而是像朋友一样,轻轻拉住那个慌慌张张的“潜意识”,对它说“别急,我们先停下来看看方向”。当觉察成为习惯,那些曾经让我们困惑的选择、焦虑的时刻,都会慢慢变成照亮前路的微光。</p><p class="ql-block"> [玫瑰]如果你也有“明明想改变却总被惯性带着走”的困扰,要不要试着从今天开始,每天花3分钟做一次简单的冥想,或写一句反思日记?我们可以一起在细微的觉察里,慢慢靠近更从容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