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0号下午我们游览了大召无量寺。</p> <p class="ql-block">大召释迦八塔</p> <p class="ql-block">大召无量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北端,是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p> <p class="ql-block">该寺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由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主持修建,1586年,三世达赖亲临大召主持开光仪式。清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下令重修和扩建,赐名“无量寺”。康熙年间,大召寺被封为康熙皇帝的“家庙”。</p> <p class="ql-block">寺院占地约3万平方米,采用汉式布局,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经堂、佛殿、藏经楼及东西配殿,整体建筑黄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寺内珍藏有被誉为“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和壁画。</p> <p class="ql-block">银佛为明代铸造的3米高释迦牟尼银质塑像,由3万两纯银铸成</p> <p class="ql-block">龙雕是佛前两根通天柱上高约10米的金色蟠龙,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壁画题材丰富,以佛教人物、故事为主,色彩艳丽,保存明清壁画达65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还有康熙龙凤伞盖、檀木八角宫灯、乾隆檀木供台和纯金佛像等珍贵文物,可称为“四宝”。这四宝,我们没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召无量寺门口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塞上老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内,是一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p> <p class="ql-block">塞上老街距今有400多年历史,发轫于明初,盛于清,兴盛于民国,最早叫朋苏克街,后改称通顺街,曾是万里茶道上的贸易枢纽。</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老街全长380米,建筑为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风火墙,还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整体色彩古朴典雅,飞檐斗拱,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有730余家文旅创意产业商户。这里有蒙古族马头琴、皮画、剪纸、中国结、佛珠、藏饰等传统工艺品和民族特色商品,也有古玩、旧书等店铺,还能品尝到烧麦、羊杂碎等当地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p> <p class="ql-block">老街很老,确实有古老的意味,但街道太破,破落的感觉,管理修缮不好,太破太旧。</p> <p class="ql-block">老公在模仿划拳</p> <p class="ql-block">街里的商铺也不繁华,也没有当地特色,虽然是古朴真实的古街,但感觉很一般,没有亮点。</p> <p class="ql-block">来都来了,就打个卡吧</p> <p class="ql-block">方寸巷由24个明清仿古四合院落组成,展现出典雅古朴的中国风。巷子的石板路平整宽阔,墙壁上挂有精美的二十四节气书法装饰画,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方寸巷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塞上老街区块,紧邻通顺大巷</p> <p class="ql-block">与塞上老街的热闹不同,方寸巷显得更为幽静,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场所,适合拍摄明清风格的照片,也能让游客感受到古老而深沉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巷内有餐饮、酒吧、娱乐、民宿等。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啤酒、烤肉、围炉煮茶等服务,还能在晚上的酒吧小酌一杯。但很冷清,人很少。</p> <p class="ql-block">宝尔汗佛塔,它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鄂尔多斯大街74号,是呼和浩特市观音庙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塔高81.6米,塔基占地6561平方米,造型为八大佛塔中的菩提塔式样,融合了藏式佛塔的庄严与蒙古族装饰的雄浑,塔身饰有眼光门火焰形券龛,塔刹塔基四面饰有佛眼。</p> <p class="ql-block">塔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脑舍利、骨舍利、血舍利,以及十大阿罗汉舍利,还装藏有2000余尊佛像、70多万个擦擦像和1100部《甘珠尔》大藏经,在装藏佛经数量和准确性方面居世界第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时候正在装修,什么也没看到。</p> <p class="ql-block">路过观音寺</p> <p class="ql-block">金刚座舍利宝塔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1732年建成,清廷赐名为慈灯寺。光绪十二年(1886年)后,庙宇衰落,佛殿荡然,仅存此塔,后被称为“五塔寺”。</p> <p class="ql-block">金刚座舍利宝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街48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金刚座舍利宝塔通高16.5米,属于喇嘛塔中的金刚宝座式塔,由塔基、金刚座和五个玲珑剔透的舍利宝塔三大部分组成。塔基高约1米,金刚座高7.82米,分为七层,上面建有五座小塔,中央塔为七层,其余四座小塔为五层。</p> <p class="ql-block">塔体从上至下布满雕刻,共有浮雕佛像1660余尊,还雕有菩萨、天王、罗汉等图案,是一座巨大的雕刻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塔北照壁上嵌有天文图、须弥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等三幅线雕石刻。其中,蒙文石刻天文图是迄今中国国内发现的唯一用少数民族文字标写的天文图。</p> <p class="ql-block">整座塔以砖石构筑,白石镶边、包角,各层短檐与屋顶用黄、绿二色琉璃瓦装饰,带有浓厚的蒙古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擦擦”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为“复制”,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佛教造像艺术类型,多为用模具印制或脱模制作的小型泥造像和泥佛塔,也有少量是藏文或梵文经咒。</p> <p class="ql-block">慈灯寺为小召的属庙,俗称“五塔寺”,是一处藏传佛教寺院,公元1732年(雍正十年)清廷赐名为慈灯寺。慈灯寺是内蒙古唯一一座坛城寺院,对研究藏传佛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绥远城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鼓楼立交桥西北角,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是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而设置的,先后有79代绥远城将军在此任职。衙署占地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自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府门、仪门以及大堂到五堂,是我国现存清代驻防将军衙署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文物遗址。</p> <p class="ql-block">绥远将军府内傅作义曾经工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仪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代的地砖</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将军衙府的连廊</p> <p class="ql-block">将军衙府院内</p> <p class="ql-block">将军衙府的另一个大门</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公主博物馆即呼和浩特市博物馆的公主府馆址。它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公主府邸——和硕恪靖公主府</p> <p class="ql-block">和硕恪靖公主府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是康熙皇帝六女儿和硕恪靖公主下嫁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多罗郡王敦多布多尔济所建府邸</p> <p class="ql-block">公主府肇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府的主人是和硕恪靖公主(康熙十八年(1679)一一雍正十三年(1735)),宫中排序为“四公主”。公主初封和硕,府以和硕等级所建。“和硕”为满语“一方”之意。雍正元年(1723),晋封“恪靖固伦公主”,并赐金册,“固伦”是皇家公主最高等级,为满语“天下”之意。</p> <p class="ql-block">1922年,绥远省政府在此创办“国立归绥师范学校”。1989年,这里成为呼和浩特博物馆馆址,2009年恢复为公主府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绥远城通志稿》称公主府“后枕青山,前临碧水,建筑与风景之佳为一方冠。</p> <p class="ql-block">介绍漠北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公主府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和硕恪靖公主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公主府三迁</p> <p class="ql-block">扇子介绍</p> <p class="ql-block">碑林:那各种碑集中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简单介绍了额驸</p> <p class="ql-block">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里面的布局、格调、陈设很舒服,我们去的时候还有三分钟就关门了,我们走马观花,拍了一些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