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刘艳:秋天的雨 | 孙林英:中秋的雨

丰茂枣林

本期谁的作品更胜一筹?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者寄语</div><br>当秋雨化为墨汁泼向乐陵大地,刘艳与孙林英执起截然不同的笔锋:前者以诗心滤尽尘嚣,在梧桐叶脉、荷叶珠帘中窥见“细碎雨音叩击人心”的禅境,将伞下的独白雕琢成玲珑的宋瓷;后者则从滂沱处聆听民声,撕开秋收困境与商市冷清的雨幕,让温润水汽浸透生计的重量。这两篇散文恰似秋雨的双面镜——一面倒映陆游诗中氤氲的古典香魂,一面折射现代农业文明在雨水中的踉跄。<br><br>北方的秋雨向来吝啬抒情,却在此番书写中绽放出双重纹理:它不仅成就了文人心灵的诗笺,也成为丈量人间烟火的标尺。当孙林英忧心霉烂的花生催发民生褶皱时,刘艳正用毛线孔隙里的“水珍珠”缀连成星轨。本刊特邀读者以手掌为皿,接住这矛盾的雨滴——您既能触摸到古老农耕文明的疼痛,也可于青石板溅起的千万个酒窝中,啜饮现代性突围的隐喻。秋雨从未中立,它在文人笔尖注定是一场永不完结的双声道叙事。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天的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散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刘艳(山东乐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一提起秋雨,总让人想起它会在某一个不经意的黄昏叩响窗棂,像一封迟到的信笺,带着云端的私语与大地的期盼降临人间。<br><br>但是,今年与往年有所不同,绵绵的秋雨落了一场又一场,树上的叶子叠了一层又一层。暮色渐浓时,天空仍然飘着蒙蒙的细雨,柔柔地飘到发丝,轻轻地拂过脸颊,怯怯地沾在衣领。伸手接雨,那水珠落入掌心,还没来得及欣赏,它又顽皮地从指缝倏然滑落。<br><br>梧桐树下涌动着星星点点的水洼,浸透的叶子铺在水洼上,叶脉清晰可见,宛如一只只小小的船儿在水波中荡漾。正是华灯初上的时间,雨丝斜斜穿过朦朦胧胧的街灯,犹若万千条金线在穿梭织锦。于是,我穿上雨鞋,撑一把花折伞,侧耳倾听雨点敲打伞面的声响,那声音不紧不慢、有条不紊,像是在诉说着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传说。雨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的水花像千万个“酒窝”;落在房檐上,敲出“叮咚叮咚”的韵律,仿佛古琴的泛音,空灵而悠远。墙角的秋虫开始吟唱,一声长一声短,与檐角滴落的水珠应和着、交织着。 抬眼望向湖面,那半池的荷叶依然翠绿,雨儿坠到叶上的簌簌声和风吹叶动的沙沙声,相互融合,像是在合奏一曲婉转悠扬的交响乐,在微醺灯光的掩映下,亦真亦幻,恍如隔世。湖的一隅,夜来香开得正艳,在雨中愈发清冽洒脱,那香气不似夏日繁花的浓烈奔放,倒像是被雨水细细研磨过,一丝一缕地浸入肺腑,不由得让人想起陆游在《夜行船弄迟夜开》里的诗句:夜来香自春风扇,不独是人事非常。此情此景,我想描写夜来香用这句诗也很贴切:细雨湿香魂,风摇暗影深。湖对面羊汤馆飘出的雾气夹杂着雨雾慢慢升腾,更能氤氲出饭菜丝丝缕缕的清香。<br><br>秋雨不似春雨那般急切地唤醒沉睡的世界,亦非夏雨般裹挟着雷霆万钧之势,更非冬雨夹杂着冰雪那样的凛冽刺骨,唯独这绵绵秋雨,是以一种近乎禅意的温柔,将天地笼罩在朦胧的诗意里,让人想起就心生欢喜。秋雨静美如诗,它的美在于它的低调,不把世界渲染得五彩斑斓,却用柔美的笔勾勒出万物的轮廓;它不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却以细碎的雨音叩击人心。想到这,我收拢起花折伞,任凭密雨悄悄爬进针织的围巾,在毛线孔隙里缀满亮晶晶的水珍珠……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秋的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散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 孙林英(山东乐陵)</div><br>中秋的雨一下就是七八天,给上班人带来了不便,把老人与孩子困在了家里,给商人带来的困扰,把农民的心伤透了。<br><br>时为节日,有的单位放假了,但还是有上班族在为赶时间而不便。老年人需要出门交心,才会不郁闷。可是,没有谁的儿女愿意父母在下雨天出门,毕竟是健康安全重要吗。孩子们在放假期间需要放飞心灵,可是去哪里观世界啊,无风的雨均匀的下着,气温也下降了好几度,人们的身体紧缩着。花也随着人一样地藏起了生机,淹没了艳丽,摆着一副当班的样子罢了。玉米、高粱、大豆、花生,样样需要收割,可是,满地里都是水,人车无法施工。花生是最不耐时间的,夹着湿润的土地会让花生重新发芽与霉烂,减少了收入,伤害了民心。 各个超市、各个商家都做好了中秋回馈消费者的活动,提前的铺垫、提前的准备都在雨中静默了,琳琅满目的货物与营业员相互温存,稀稀拉拉的人流只是他们的点缀,叫卖声不再存在,滴滴答答的雨声,如同收音机里悠扬的音乐,声音越来越大。但是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像是更加活跃了,每天书书写写,用细微的心去观察雨的变化,描绘雨的声音与形态,推送出一篇篇美文佳作,活跃着群里的气氛,赞美与表扬声相互逗得大家很欢乐。<br><br>南方的雨,每天稀稀疏疏的下着,那是常态。我们北方下雨是有时间限制的,少了多了都会伤害到地里的庄稼。我们这儿是农作物产地,丰收后变卖为收入才是我们生活的保障,人们拿着收入再去购买生活用品,或是到景点旅游,大家远接近迎,把幸福写在脸上,把快乐装进心里,这才是我们需要得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