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韩信(?一前196),江苏淮阴(今淮安)人,家贫少孤,衣食无着。既曾受过寄人篱下的冷眼,又曾得到被人馈食的恩惠,还曾当众受过胯下之辱。但他酷爱兵法,志存高远,在项羽营中当过执戟郎中,转投刘邦也仅为治粟都尉,得萧何鼎力举荐,一跃而成大将,还定三秦,平定诸候,大破项羽,奠定大汉四百年的基业,集王侯将相于一身,被誉为“初汉三杰”、“国士无双”、“兵仙神将”。韩信功盖天下,最终却命丧钟室,夷灭宗族,成为西汉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开国功臣。如今,经历过人生风雨,思考问题还是少一点怨天尤人好,感悟到韩信的悲剧确为咎由自取,一是他的幼稚,二是他的私欲膨胀,是人性的弱点酿成人生悲剧。</p> <p class="ql-block"> 韩信不愧为一代将才,家贫少孤,但不坠青云之志,食不果腹,但能学艺读书,偶遇小忿,还能忍辱含愤从长计议,受人恩惠,一生能感恩戴德。他的这些闪光点,正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不自觉中按本性处世做事,恰好合于正道,顺应自然。《道德经》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用白话说,那意思是天长生,地永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生而且永久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所以才能够长生。因此圣人谦让退身于后反而在众人中领先,置自身于度外反而保全自身生存。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反而能够成就他自身。</p> <p class="ql-block"> 《礼记》告诫世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根据这条天理,孔子特别推崇中庸之道,孔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因为弥足珍贵,孔子深深慨叹:“中庸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的道理,真是至善至美啊!可惜一般人多不能实行这种道理,已经很久了。顺应自然,率性之为关系重大,《道德经》一再告诫处世当功成弗居、功成身遂、恬淡为上、知止不殆。《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的含义就是要克制自我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也就达到了仁的境界。《论语-学而》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意是君子致力于事物的根本,根本建立了,大道也就有了。所谓大道,就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根据韩信的人生经历推想,大约是他兵书读得多且娴熟,而圣贤书读得少,所以他的军事才能奇高,而政治上与萧何、張良相形见绌则是不争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 韩信的悲剧是从他志得意满时开启的,不自觉中个人的欲望左右着他的作为。齐国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王,刘邦在他的战略布局上先取齐国,派谋士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郦食其凭三寸不烂之舌已说动齐王放弃抵抗,这意味着刘邦将不费一兵一卒收取齐地七十多座城。这时,韩信的谋士蒯通向他进言,说如若一文臣仅凭言语便收取齐国,那你率几十万大军才收复燕地五十余城就不是功劳,而是笑话了。如此功名之心让韩信作出一个悖逆汉王的决定,亲率大军趁齐王放弃抵抗之机大掌进攻齐国,这导致齐王勃然大怒,烹杀郦食其,拼死抵抗汉王。这次韩信的利欲熏心之行置于总体战略之上,让刘邦颜面尽失,使臣被杀,导致君臣离心。潍水之战平定齐国后,韩信的势力达到鼎盛,而他的权力欲日益膨胀,径直向刘邦索要代理齐王的封赏。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萦阳一带,形势危如累卵,正盼望韩信能领兵救驾,却等来韩信的使臣,传来要当齐王的请求。韩信封王的要求虽然实现,却严重影响了刘邦对韩信的信任,埋下日后被杀的祸根。</p> <p class="ql-block"> 垓下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大汉王朝的基业,却是韩信人生的拐点,韩信的悲剧由此揭幕,他成为刘邦心目中包藏忤逆之心对立面,成为立国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刘邦先是收回了韩信对汉军的指挥权,接着又把他从地广人众、经济发达的齐地徙封到地瘠民贫、无险可守的淮北当楚王,一步步将他变成孤家寡人,最后诛杀于钟室。太史公司马迁评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以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p> <p class="ql-block"> 人生之过程不过是一个点,其本质是变动的,像是一条河之流水,主观的追求像是梦,像是云雾,若能把主观意识保持得纯洁无损,合于天道,便能安然走完人生旅程。一个人毫无顾忌地要满足个人欲望,那便是灵魂的堕落,那是把自己引向悲剧的深渊。人生所有的败局,追根溯源,往往逃不过狂、贪、怨三个字。修得一颗谦卑、知足、和睦的心,是此生最大的智慧。感觉属于肉体,欲念属于灵魂,靠了感官而获得印象,但凡生物都有这种本能,像木偶似的由欲念牵线导引,天性日渐褪去,尊严之感、敬畏之心、家国之利烟消云散,他自然就岌岌乎了。名誉、权力、金钱,都是些无聊的东西,当你在旅途中有点成功时,或到了一定时候,你就该退隐到自己那块小天地里去,不要过分紧张,不要急躁,要恬淡隐忍,从容自持,要像一个人,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公民,一个尘世凡人那样的去面对人生。他的一生只注意一件事,思想绝不背离一个有理性的人和一个良好公民所应有的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