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中的客家乡音

Dylan

<p class="ql-block">  我童年时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海南儋县(现儋州市)热作两院(原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试验场二队度过的。那时候我父亲在该队担任会计。二队的成员主要由客家人组成。平常大家交流使用的语言是客家话。我们家虽然是潮汕人,平常在家里是讲潮汕话,但因为生活在客家话的语言环境中,出了家门就和客家人交流。因此,童年的我们以及少数说其它方言的童伴,都很快就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p><p class="ql-block"> 客家话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有其自身的特色和韵味。我曾经在一个大排档的墙上看到一些话语,上面介绍了普通话和客家话两种不同的读音,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普通话“去玩”客家话读作“去嫽”(发音近似 qù liāo)。</p><p class="ql-block"> 客家话 用“食”代“吃”(如“食饭”)、”着”代“穿”(如“着衫”)、“行”代“走”(如“行路”)。</p><p class="ql-block"> 用“晓”代“知道”(如“晓唔晓”,即“知不知道”)、“未”代“没有”(如“来未?”,即“来了吗”?、“食未?”即“吃了吗”?)</p><p class="ql-block"> 用“落水”表示“下雨”、用“转屋卡”表示“回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客家人对食物的叫法也颇有意思。他们把用米粉和薯粉等材料制作的糕点类食物称之为“粄”。比如:甜粄(年糕)、番薯粄、木薯粄、笋粄等。此外,在客家话中,米花糕被称为“米橙”。</p> <p class="ql-block">  除了队里开会,一般情况下,在大众场合,大家交谈所使用的都是客家话,因此可以说,客家话就是二队约定俗成的“队方”语言。</p><p class="ql-block">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二队建队开始,一大批出生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童年伙伴在二队生活和成长,度过了属于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和老一辈二队人对二队怀有深厚感情一样,二队的童伴对自己生活和成长的二队也是一往情深。即使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大家依然认为二队是自己的家,依然记得二队长辈;记得二队的水、二队的树、二队的房、二队的田、二队的井、二队的路;记得儿时一起下河捉鱼、一起上树摘果、一起玩游戏、一起上学读书的童伴;而更加不会忘记的,就是浓浓的客家乡音!</p><p class="ql-block"> 童伴之间的友情是真挚的,童伴之间的思念之情更是迫切和强烈的。长大后童伴们各奔前程,其中的大部分人已经几十年未曾谋面,于是,建立童伴群,组织童伴聚会活动,就水到渠成了。</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二队部分童伴进行了聚会,期间有热心的童伴提议建立二队童伴群,当即得到聚会人员的一致赞同,童伴群就此成立。在成立后的短时间内,入群人数很快就超过了60人。今年6月下旬,群主在群里发出童伴聚会的倡议,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报名参加的人数很快达到50人。经过集思广益,聚会日期定在7月12日。</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怀着共同的心愿:回家看看久违的家人;回家说说客家话;回家听听客家乡音;回家品尝一下客家菜;回家回忆一下童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终于盼到了7月12日这个聚会的日子!从早上开始,童伴们仨仨俩俩,陆陆续续来到二队。除了大部分岛内的童伴外,还有从成都、惠州和湛江等地有专程远道而来的童伴。</p><p class="ql-block"> 从写着“二队”两个字的那块地标石头进入二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欢迎二队童伴回家相聚”。看着这几个字,温暖之情油然而生!是啊,二队,我们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作为童伴,回到家首先必须做的,就是看望家里的老人,向老人问好!</p> <p class="ql-block">  久违的童伴相见,自然非常亲切和开心,大家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就用客家话聊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聊的都是童年的友谊和往事,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欢乐!</p> <p class="ql-block">  少小离家,老大返乡,童伴聚首,乡音未改!</p><p class="ql-block"> 客家擂茶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味道,这次童伴聚会,又怎么能缺少这个承载了我们太多回忆的童年味道呢?童伴们自己动手制作擂茶,摘菜、洗菜、切菜、炒菜、炒花生米、研磨茶叶,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研磨茶叶也有新手和老手的差别,志在参与吧!</p><p class="ql-block"> 吃着自己亲手制作而成的擂茶,大家兴趣盎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p> <p class="ql-block">  童伴聚会当然少不了拍照合影的重要环节。大家兴致勃勃,从拍全家福开始到各种自由组合,镜头记录下了一张张精彩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二队童伴与四位长辈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二队四位长辈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五零后童伴合影。</p> <p class="ql-block">  六零后童伴合影。</p> <p class="ql-block">  客家籍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潮汕籍发小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两夫妻。</p> <p class="ql-block">  两兄弟。</p> <p class="ql-block">  两姐弟。</p> <p class="ql-block">  三姐弟。</p> <p class="ql-block">  四兄妹。</p><p class="ql-block"> 以下为自由组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晚宴是聚会的高潮时刻。童伴代表在晚宴开始前用客家话致辞,熟悉的客家乡音让大家的心里充满了温馨!</p> <p class="ql-block">  晚宴即将就绪</p> <p class="ql-block">  燃放鞭炮。</p> <p class="ql-block">  童伴代表用客家话致辞。</p> <p class="ql-block">  丰盛的菜肴。</p> <p class="ql-block">  童伴们频频举杯:祝长辈健康长寿,晚年幸福!祝童伴友谊长存,再聚有期!</p><p class="ql-block"> 这次二队童伴聚会,充满了浓浓的乡情,让我们重温了乡音,记住了乡愁,非常温馨,非常难忘!童伴们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又期待着下次聚会的早日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