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11日的清晨,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河师大田家炳教育学部的报告厅内,早已是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一百名来自各地的优秀班主任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对班级管理新方法的渴求,共同期待着胡雄彦督学带来的“构建班级管理的隐性系统——班级文化的思考与建设”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督学由“班级与班级管理;隐性课程与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策略”三个板块为我们讲解课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班级与班级管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督学开篇指出,当前班级管理普遍存在“管多理少”的现象:教师主导多、学生参与少;说教多、活动少;常规多、特色少。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是文化性、主体性、体验性、个性四个维度的缺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督学强调,班级不仅是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更应具备组织、调节、导向、激励等功能。而当前班级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班级功能认识不足、缺乏系统规划和创造性实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法治”到“文治”:班级管理的层次跃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督学将班级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教师管理:以教师为主体的基础管,民主管理: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中间层次,自主管理:学生作为管理主体的高级形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级管理存在“显性系统”与“隐性系统”双重结构:显性系统(规范场):班级组织、管理制度、物化环境,隐性系统(能量场):信念价值、行为方式、关系氛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督学特别指出,文化管理不是强制性的约束,而是以谦卑和吸引人的方式传播,让学生由“他者管理”转向“自我管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隐性课程与班级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级文化建设的四大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符号标识:让环境说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级环境布置、班徽、班歌等符号标识应体现“呈现生活、学生参与、讲究美观、防止固化”四原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督学强调:“主题文化墙设计要与活动和课程结合起来”,避免成为单纯的装饰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制度文化:从约束到解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规建设应遵循教育性、民主性、合法性、合理性、修正性、灵活性六大原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组织文化:体验式自主管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手拉手”班级管理模式、合作小组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培养责任感。胡督学特别分享了“给每个人为集体服务的机会”的实践案例,强调“付出比索取更让人感到幸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归属感建设:班级凝聚力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督学用大量心理学研究证明,归属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增强归属感的具体方法包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立“爱的共同体”,关注彼此感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营造真诚表达和分享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举行必要的仪式(开学、毕业、特殊节日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立容错机制,宽容接纳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督学最后总结道:“文化应以谦卑的方式,即以一种吸引人的方式传播。”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建立自我价值感、班级归属感、社会责任感、学业成就感,成为“守规则的自由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员感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胡督学关于班级文化建设让我感触颇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深感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不仅是打造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场关于“集体认同感”与“成长归属感”的共同创作, 是每个人用想法、用行动、用真诚共同培育出来的“成长的土壤”!它或许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只要藏着“我们”的痕迹,就能成为大家学生时光里最温暖的回忆,也会成为每个人成长中一份珍贵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员笔记</p> <p class="ql-block">胡雄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南省政府督学、新乡市教育督导委员会专职督学。被聘为河南省教师发展评估院研究员、“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河南师大基地导师和新乡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和管理工作,曾任中小学校长近二十年,是新乡市首批名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校长领导力、学校管理效能、课堂教学改革、幼小科学衔接和家庭教育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