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重相聚 蓉城话旧有感

忠诚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2025年国庆中秋刚过,几个同学及家人相邀成都游,得到成都同学的热帎接待,情义滿满,难忘同学情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五十年前1975年的秋天——那时候的我们,揣着对文学的懵懂与热望,踏进了川师大的挍园。五十年后的今天,站在锦江河畔的秋阳里,我望着眼前这一张张被岁月镀上金边的脸——有的眼角爬满了细纹,却仍能一眼认出当年那个爱笑的姑娘;有的鬓角已染霜雪,可那微微眯起的眼睛,分明还是当年课堂里传送纸条时狡黠的模样。五十年了啊,从青丝到华发,从“同学少年”到“子孙绕膝”,我们竟真的把“再见”熬成了“重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五十年前的川师大,梧桐叶落满一食堂的台阶,我们抱着课本挤在图书馆的木桌前,为了一个古汉语表达的真实意思争得面红耳赤;记得吗?晚自习后的林荫道,总有人揣着馒头就咸菜,蹲在路灯下背古诗文,风掀起书页的沙沙声,混着远处宿舍楼的熄灯铃,成了青春最清亮的背景音;洛岱学军,龙泉驿学农,内江学工,彭山实习……更记得吗?毕业那天我们在荷花池边合影,有人偷偷抹眼泪,有人举着酒瓶喊“三十年后再聚”,那时候总觉得“五十年”太远太远,远得像天边的一片云,谁曾想,今天我们真就站在了这片云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五十年的光阴,从来不是轻飘飘的数字。它是一沓泛黄的老照片里,夹着的半截电影票根;是相册背面歪歪扭扭的字迹——“某年某月,和某某在操场跑了三圈”;是如今孩子们围着我们问“妈妈/爸爸年轻时是什么样”时,突然就湿了眼眶的瞬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今天,这份“念叨”终于落了地。我们中间,有人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粉笔灰染白了双鬓,却把“腹有诗书气自华”刻进了学生的骨血里;有人从编辑岗位(王光荣重庆日报)上退休,案头的稿纸换成了孙儿的涂鸦本,却依然保留着改文章时圈圈点点的习惯;有人下海经商,谈生意时偶尔还会蹦出一句“之乎者也”,逗得客户直乐;有人把日子过成了柴米油盐里的诗;有人把思念藏进了每一次翻旧相册的指缝间……;还有人像刘天玺同学这样,始终记挂着这份同窗情,像守护一本珍贵的线装书,把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故事,一页一页收在心里。但无论走得多远,只要听到有人说“川师大的银杏又黄了”,心尖就会轻轻颤一下——原来我们从来都没真正离开过,那些一起啃过的冷馒头、一起淋过的暴雨、一起哼跑调的歌,早就在岁月里酿成了最浓的酒,一口下去,全是当年的热气腾腾,原来有一种感情,能跨越半个世纪的风雨,比血缘更深厚;原来有一种牵挂,不会因为岁月变淡,反而像老茶,越泡越香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五十年后的重逢,这顿饭,这杯酒,这场相聚,不是终点,而是我们重新记住彼此的起点,是另一场开始的序章。你看,今天的阳光多好,像极了我们毕业那年秋天的午后;你看,锦江的水还在流,就像我们的故事,从来都没有停过。往后的日子,或许还会有同学陆续离开,但请记住——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就是给岁月最好的答案;有些情谊,不会被时间冲散;有些人,一辈子都是“我们”。让我们敬五十年前的自己——那时的我们,眼里有光,心里有梦;敬五十年来的彼此——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了温暖的印记;再敬未来的日子——愿我们还能牵着手,等下一个十年、二十年……直到我们真的变成“老小孩”,还能指着照片说:“看,这是我的老同学,我青春里最好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五十年,是多少个四季轮回?是青丝爬上霜雪,是眼角刻下细纹,是当年朗朗的读书声,变成了如今孙儿绕膝的笑语。可奇怪的是,当我们围坐在一起,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竟像刚翻开的语文课本般清晰,更记得毕业前夕,我们在川师大挍园的老槐树下约定“十年后见”,结果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每次擦肩而过的生活里,总有人念叨“要是老同学都在就好了”。更让我感慨的是,今天的相聚里,突然就懂了:原来有一种感情,不会因为时间褪色;原来有一种牵挂,比血缘更温暖。这大概就是中文系教给我们最珍贵的事——文字会老去,故事会泛黄,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联结,永远鲜活如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五十年后的重逢,不是为了感叹岁月匆匆,而是为了证明:那些一起啃《古代汉语》的深夜,一起在“狮山书院”讨论朦胧诗的午后,一起为某位同学的作文鼓掌的瞬间,早已在我们生命里扎了根。它们不是过去的回忆,而是支撑我们走过半生的底气——原来青春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住在我们的笑容里,住在我们互相调侃的玩笑里,住在我们举杯时颤巍巍却依然坚定的手心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五十年很长,长到足够让一代人老去;五十年很短,短到我们依然能脱口而出彼此的外号,依然能为一个老笑话笑出眼泪。愿下一次相聚,不必再等五十年——但就算再等五十年,我们依然会是彼此青春里,最温暖的注脚。那时的我们,眼里有星辰,心中有山海,哪怕后来走散在人海,也始终记得回“川师大”的路;愿老同学常在,情谊永长;愿今日的欢笑,比五十年前的更甜;愿明天的我们,“有缘的人,总会再相见。” 愿我们带着今天的温暖,继续好好生活——替彼此看看更美的风景,替大家守好那些没说完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附王光荣同学所写“满江红”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2025年10月10日 天玺组阁 12位老同学相聚蓉城华阳 把盏推杯 畅叙同窗情 特填《满江红·华阳同学聚会》记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五十春秋,惊回首、青丝覆雪。 忆往昔、狮山负笈,书声清越。锦水烟霞曾作伴,黉门星月同披阅。 叹驹隙、往事已如烟,情切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华阳聚,双十节。鬓霜白,欢颜澈。纵流光似水,赤心犹热。御宴琼浆香满座,高情朗语飞天阙。约来日、再醉西嶺月,松筠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五十年同学聚会,到此暂歇,但情谊,永远鲜活,愿后会有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