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生活总爱在不经意间扎你一下,像鞋里的沙粒,不致命却步步难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委屈,藏在加班到凌晨的灯光里,躲在父母欲言又止的电话中,也埋在朋友渐行渐远的寒暄间。原来最痛的,从来不是轰然倒塌,而是无声的侵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只要你足够老,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靠钱解决。</span></p><p class="ql-block">天气越来越冷,据说某企业濒临倒闭不打算再给村里农民供暖,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小南庄的孙老三,寻思着趁早去城里租房子住,毕竟城里暖气热,他怕老寒腿和老胃病杠不住今年的寒冷气候,他孤身一人在家,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他不抽烟不喝酒,平时也攒下了不少的零花钱,庄稼人过日子省吃俭用可以,但是绝对不能耽搁正事,对于孙老三,暖气不热,到城里去花钱租房子,可以解决怕冷的问题,他在县城里转悠了三天愣是没有租到房子,他出的租金价格不低,孙老三明白了,对方怕他年纪大了,一不留神死在了人家房子里,既晦气房子也不好买卖,让孙老三感到无比的心痛,他带着一身的疲惫,有气无力地返回了自己的家里,躺在床上三天没出门,看来只要你老了,所有的事情都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孙老三再一次感受到了这特别扎心的窝囊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八子绕膝难承欢:养老院里的老人与“缺席”的赡养</span></p><p class="ql-block"> 冬日的养老院走廊里,78岁的张老太总坐在窗边望楼下,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里8个儿女站成两排,最小的孙子还在她怀里笑。可如今,她却成了这里的常住户,“孩子们都忙,我在这儿不添麻烦。”话刚说完,老人就别过脸,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张老太的8个儿女,如今散在县城和外地,有的开超市,有的在工地打工,最小的儿子也已成家生子。去年冬天她摔了一跤后,腿脚便不利索,做饭、洗衣都得靠人搭手。起初,儿女们商量着轮流接老人回家照顾,可没过三个月,矛盾就冒了头。</p><p class="ql-block"> “我家住房小,老人住进来,孩子就得睡沙发。”大女儿提起这事就叹气,她要照顾上高中的孙女,每天早晚接送,再加上老人夜里起夜频繁,她熬了半个月就犯了偏头痛。二儿子在工地做木工,妻子常年在外打零工,“我白天不在家,老人一个人在家万一出事,我担不起这责任。”</p><p class="ql-block"> 更让儿女们为难的是“一碗水端平”。有的儿女觉得自己照顾时间长, 出钱少;有的则认为老人偏心,当年帮老三带过孩子,现在该老三多尽孝。几次家庭会议吵下来,没人再提“轮流照顾”,反而有人提议:“送养老院吧,每月费用我们分摊,谁也不亏。”</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张老太被送进了养老院。起初儿女们还每周来探望,带点水果和换洗衣物,可慢慢的,来的人越来越少。最近一次有人来,还是上个月小女儿送医药费,“妈,我店里忙,过阵子再来看你。”这句话,老人已经听了三遍。</p><p class="ql-block"> 养老院的护工说,张老太从不跟人提儿女多,只有每次给她剪指甲时,她才会小声说:“我小儿子小时候最爱让我剪指甲,剪完还得闻闻。”窗外的风裹着落叶飘过,老人又望向全家福,照片里的热闹,和眼前的冷清,像两道隔不开的墙。</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