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徽的设计历程

三(12)班暖暖的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不久前举行的“九三”阅兵仪式上,作为国家标志的国旗、国徽多次出镜,令人印象深刻。周一我们都会参加升旗仪式,聆听《义勇军进行曲》,注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但对国徽的了解又有多少呢?王澍和金叶栩同学主持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班队课,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国徽背后的设计巧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国徽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队课伊始,金叶栩同学首先提问:“生活中,大家都在哪里见到过国徽呢?”同学们踊跃回答:“人民币上”、“身份证上”、“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区政府门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金叶栩总结道:“国徽在我们的户口簿上,天安门城楼上,人民币上,公检法的徽章上,也在我们的身份证上。但是,你们知道吗?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时,国徽却并未出现,它的诞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酝酿过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国徽的设计要求</p> <p class="ql-block">       王澍同学引导大家思考:“关于国徽,你想了解什么?”同学们纷纷提出疑问:“国徽谁设计的?”“国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这些图案有什么含义?”随着问题的展开,王澍和金叶栩带领大家回到了1949年7月,当时国家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刊登《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国歌词谱启事》的设计要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同学们热烈讨论代表中国的元素:长城、天安门、书法、熊猫等;探讨政权特征的象征:镰刀、榔头、稻谷等;理解庄严富丽的重要性——因为国徽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设计团队的角逐</p> <p class="ql-block">      国徽的设计凝聚了老一辈艺术家的集体智慧。1949年,著名艺术家张仃首先接到设计任务。他是新中国首席形象设计师,曾担任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哪吒闹海》的美术总设计。</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观察张仃团队的5个设计方案,发现它们都有红色中国版图的地球、五角星、齿轮、麦穗(嘉禾)、红色丝带(红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每个元素都有独特含义:红色中国版图代表中国在世界的崛起;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齿轮代表工人阶级;麦穗代表农民阶级。</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一设计最终未被选定,王澍指出原因:“对比苏联国徽,太像了,张仃团队在很多地方借鉴了苏联的设计思路。”</p><p class="ql-block">      随后,清华大学设计小组受邀参与设计。同学们发现两组的区别:颜色不同、五角星更大、字体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小型辩论与最终选定</p> <p class="ql-block">      面对两个各具特色的设计方案,课堂上举行了一场小型辩论会。金叶栩和王澍对比了两版设计:</p><p class="ql-block">      天安门的描绘:张仃组具体细致,清华组只是轮廓且较小;</p><p class="ql-block">      背景:张仃组以蓝色金光为背景,像天空;清华组是一片红色加五角星,如同五星红旗,更具符号化,更像徽章;</p><p class="ql-block">       外层:麦穗和齿轮的组合方式不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经过投票,同学们和当年的评委一样,最终选定了林徽因团队设计的国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圆满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王澍总结道:“1950年10月1日,崭新的国徽如约呈现。中国人自古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如果说方正的天安门广场承载着人民对新中国的厚望,那么圆形的共和国国徽则指引着人们驻足仰望,凝聚力量。”</p><p class="ql-block">       金叶栩补充:“回顾国徽设计过程,当年的艺术家既有画家,也有雕塑家,既是设计者,也是建筑师。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艺术前辈们智慧汇集,才有了完美的国徽。”</p><p class="ql-block">      课程最后,全体同学一起瞻仰国徽,并拿出画纸为国徽上色,亲身感受这一国家象征的庄严与美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堂班队课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国徽的设计历程,更深刻理解了国徽所蕴含的国家精神与民族象征,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