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2025年9月13日,我和哥哥领着老妈到我爷爷奶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走了一趟。车子驶出城市,一路向西北方向,窗外风景渐渐由高楼变成旷野,再由绿意转为沙地边缘的荒凉与辽阔。我们一路回忆着爷爷讲给我们的故事,像是一段被轻轻唤醒的旧梦正缓缓铺展在眼前。</b></p> <p class="ql-block"><b> 导航上那个小小的绿点,一点点靠近“兔赖芒哈”。地图上的鄂尔多斯像一只摊开的手掌,而我们正走向它掌心偏北的一道褶皱。木肯淖镇不在主干道上,得拐进一条乡道,再穿过几片低矮的沙丘。我一边开车一边念叨:“当年他们就是在这毛乌素沙漠里生活的吧,条件那么差”。</b></p> <p class="ql-block"><b> 这次到这里是听说我一个96岁的姑姑(我二爷爷家的女儿)带着她的大儿子、大女儿、二女儿女婿、外孙女及外孙女婿、外孙子一行八人回生她养她的老地方看看。这里现在住着老人的亲侄子,也是我的叔伯哥哥,还有其他亲戚。</b></p> <p class="ql-block"><b> 我姑姑她96岁,只是有些耳聋,其余身体还好,行走方便,脑筋聪明,说话流利。她平时住在鄂托克前旗,三个月前来到乌海市女儿家住。老人心心念念想去老家看一看,晚辈们给她圆了这个梦。这次从乌海市到木肯淖老家,一路精神状态很好。</b></p> <p class="ql-block"><b> 第一站,我们来到叔伯哥哥家,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听说我们要来,他们一早就把羊杀下炖上了。先上凉菜,烧酒,人们边喝酒边叨啦,后上现杀的山羊羯子肉,柴火炖现肉就是好吃。还有自己种的黄瓜、西红柿、西瓜等,都是绿色食品,很好吃。</b></p> <p class="ql-block"><b> 午饭后,我们去了姑姑曾经的旧住所,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只有几段旧土坯痕迹。这里沙地并不荒芜,今年雨水大,沙蒿长势旺盛,草茎在风里微微颤动,像在回应某种久远的呼唤。</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一行人去了我爷爷、二爷爷他们打下的私人水井边。这口井至今已有100多年了。看着地上那几块堆叠的石头,我问:这就是井囗吗?用了多少年了?什么时间废弃的?我问了好多问题,我的哥哥给我解释:这口井是我爷爷、二爷爷他们在30岁左右开始打的,一共打了六年才完成。打井的中途把一个雇工让石头给打坏了,中途停了三年。后继续开始打井,再雇人,一共付给雇工工资36石黄米。这个井深18丈,是方圆几十里地的唯一水井。当时这里很缺水,人工打井很艰难,下面全是石头,可是打下他们的私人水井后,周围人都共用这个唯一的水井,人饮用、饮牲畜都在这取水,因为周围都是邻居或亲戚。我问:井深18丈,是怎么把水闹上来的?他们说:就像现在的辘辘井,当时是羊皮水桶,用牛皮绳系上,一个人骑上马拉皮绳,另一个人在井囗等水桶上来接起才能吊上来水。</b></p><p class="ql-block"><b> 后来,我的爷爷搬迁到王子豪赖,就是现在的伊旗苏泊汗豪赖苏,在这生活了十几年后又搬到了台格庙毛盖图村。当时我的二爷爷继续住在这个地方—-亚什里,他大名叫王高升,很有钱,很出名,现在那个地方还叫王高升湾,后来被划成了地主成份。</b></p><p class="ql-block"><b> 这口井在上世纪80年代才废弃。以前一直就是全村人共用的水井。</b></p><p class="ql-block"><b>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爷爷奶奶、二爷爷一家在这里踩过的土地,或许就在这几块石头之间。风从背后吹来,带着干燥的泥土味,仿佛低语着那些没被记录下来的日常:马拉水桶、挑水、生火、做饭、养牧、在沙窝里种地……靠天吃饭,生活是多么的艰难。</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站在沙地上,身后是稀疏的树影和无垠的蓝天。我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要发在我的亲戚群里。这片土地没有留下老房子,只留下它的名字——王高升湾,现在的兔赖芒哈,但它记得他们的脚步,记得他们如何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地方,活出过热气腾腾的日子。</b></p> <p class="ql-block"><b> 阳光洒下来,晒得让人难耐。是因为思念逝去的亲人而悲伤,是因为某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而奔赴,是因为享受现代美好生活而庆幸……我们不曾经历他们的艰辛,却因血脉相连,对这片土地有了无法解释的牵挂。</b></p> <p class="ql-block"><b> 下午我们来到我的姑舅白军虎家,离老井约一公里处。等我们到了他家,他们正在杀羊,家里水果、蒙餐套餐早已摆好放在桌上。他们家180多平米大的平房,装修的毫华,打理的干净,真让人赞叹!俩儿子都成家了,都在外面工作。老俩口养60多头牛,500多只羊、60多只鸡,还要种20多亩地,是怎么忙过来的?可想而知有多累多忙。</b></p> <p class="ql-block"><b> 又开始喝酒吃肉了!给我96岁的姑姑来个吃羊肉的特写吧,我的老妈也用一把刀子在削肉吃着了,真扛硬!</b></p> <p class="ql-block"><b> 美酒加大块羊肉,真是美极了。</b></p> <p class="ql-block"><b> 阳光普照,沙地泛着金光,这片土地不会说话,但它用风、用沙、用稀疏却顽强的植被,记下了所有来过的人。我们不是来寻根的游客,是替那些已经老去的人,记住这片叫“兔赖芒哈”的沙地,曾如何默默承载过一段滚烫的岁月。这片土地或许终将被风沙抹去所有痕迹,但有些东西,比如记忆,比如血脉里的回响,会像沙丘下的根,悄悄活着,一直活着。</b></p> <p class="ql-block"><b> 白军虎、杨香琴家的草棚、牛棚、鸡舍、羊圈一应俱全,新房、旧房、库房相连,宽敞明亮。</b></p> <p class="ql-block"><b> 人们回忆着往夕,那些坚苦的岁月已过去,看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有多么的优越!</b></p> <p class="ql-block"><b> 这些地名我听过好多遍,我们小的时候我爷爷经常讲给我们听,听的最多的地名就是亚什里,他们在哪里哪里做什么,见过谁谁谁,和谁是亲戚,和谁是邻居……这些记忆都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印在心间!</b></p> <p class="ql-block"><b> 木肯淖镇是由原来的沙井乡、召稍乡、木肯淖乡三个乡合并而成。我的老家周周的这些地名耳熟能详,比如:察汗敖包、小湖、旧庙湾、包勒壕内、伊克乌素、巴音淖尔、召稍、大克泊尔、达楞图鲁、桃力民、乌兰吉林、水泉子、乌兰哈达、索扣、扎德盖、乌素其日嘎、木肯淖、乌兰其日嘎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桃力民红色文化景区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木肯淖镇,也是为什么三个乡合并后叫成的木肯淖镇。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景区现存桃力民革命旧址、抗联指挥部旧址等20余处红色遗址,设有革命纪念馆展示蒙汉军民联合抗日史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