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实践砺初心

Simon Yang

<p class="ql-block">江大澄澈白云悠,</p><p class="ql-block">外院学子聚此楼。</p><p class="ql-block">实践成果当庭秀,</p><p class="ql-block">我为优者授嘉流。</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受邀回校参加“外语传乡韵,实践砺初心”2025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会议。</p> <p class="ql-block">作为外国语学院关工委特邀报告员,受邀参加“外语传乡韵,实践砺初心”2025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会,为学生们的实践答辩打分。</p><p class="ql-block">看着年轻学子们以外语为舟、以实践为帆,在传承乡韵的征程中砥砺初心,我深切感受到了外语学科的温度与青年一代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来自大四、大三与大二3个年级的十一支实践团队的汇报,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铺展开外语与多省乡土文化交融的精彩图景,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p> <p class="ql-block">“锡味英传实践团”用英语讲好无锡的美食</p><p class="ql-block">这是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锡味英传”实践团。团队以无锡美食为切入点,针对大众对无锡菜“仅甜”的认知局限,深入稻香新村等美食场景实地调研,为鸭血泡泡馄饨等无锡特色美食定制英语名片,解锁舌尖故事。通过制作英文介绍视频等方式推广,让外籍人士等受众重新认识无锡菜“甜咸平衡、浓淡互补”的核心逻辑,同时传播无锡乡土生活文化,在推广中获得了积极反馈,有效打破了语言壁垒,助力无锡美食文化的国际传播。</p> <p class="ql-block">“东西语汇”实践团,以“山海相逢 语汇生花”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足迹遍布福建省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开展闽江学院参观、海上交通博物馆探访、泉州文化展览、黄厝海滩游览、鼓浪屿走访,以及鼓岭中外青少年读书交流会、飞虎队图片展等活动。实践中,团队以语言为桥,深化中美青年友谊,探寻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路径,累计服务超200小时,实践事迹通过江南大学及地方公众号、视频号和外网平台广泛传播,展现了新时代外语青年在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中的使命担当。</p> <p class="ql-block">“枫桥译行”实践团足迹遍及浙江诸暨,实地走访枫桥大庙、党群服务中心、陈列馆、农贸市场等场所。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深度采访,全方位深入探究“枫桥经验”,以镜头捕捉基层治理的蓬勃活力,精心创作英文视频,并开展成员配音片段展示活动,凭借专业外语能力讲好中国基层治理故事,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注入青春动能。</p> <p class="ql-block">“皖语企桥”实践团深入安徽宿州灵璧县,走访付寨村葡萄园、农业基地、灵璧一中、拂晓报社、灵璧县文旅局及博物馆等地。</p><p class="ql-block">​开展助农兴教、农科协同、校校结对、红色传魂、对话文旅等实践活动,通过调研、座谈、捐赠、签约等形式,在农业、教育、红色文化、文旅等领域,以专业外语能力助力当地发展,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并形成了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团队成长等实践成果,未来还将在农业、教育、文旅及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深化、长效机制建立等方面持续发力。</p> <p class="ql-block">“译路生花”实践团深入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在砚山县思源实验学校等地开展实践。</p><p class="ql-block">工作内容包括</p><p class="ql-block">​教育筑梦:开展学生支教,宣传义务教育及国家资助政策,开设英语语法、朗读、配音、日语、美术、体育、心理健康等多元课程,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p><p class="ql-block">​- 访企拓岗: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共育与就业促进。</p><p class="ql-block">​- 外宣反响:实践活动获中国日报网、无锡日报、江南大学共青团等多方关注报道,传播广泛且热度较高。</p> <p class="ql-block">”语翼赋农”实践团针对云南省保山市乡村农产品销路窄、没品牌、缺人才等问题,开展调研挖卖点、直播拓渠道,调研攒故事、直播树认知,调研带协作、直播教实操等工作,通过双语直播推广铁核桃油、高山好茶、溜达鸡等保山好物,取得亮眼成果,抖音相关话题区域曝光量超320万,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98%,公益助农金额突破账号新高,还获《保山日报》、魅力无锡英文网等多方报道。</p> <p class="ql-block">这组实践团斩获了一等奖。</p><p class="ql-block">我给了95分高分,缘由可归结为以下四大鲜明特色:</p><p class="ql-block">- 专业融合,双语破圈:团队凭借外语专业优势,在助农直播中创新采用中英、中日双语组合,为保山铁核桃油、高山好茶等特色农产品搭建国际传播桥梁。例如用英语诠释春茶“山间绿茶以香郁,味醇著称”,以日语推介核桃油“凉拌不冒烟,和え物に最適”,突破语言壁垒,为农产品拓展海外认知路径。</p><p class="ql-block">- 深度调研,内容鲜活:实践前深入云南保山水源村的茶园、农田、加工坊等生产场景,挖掘出“保山云雾养茶,叶片厚、滋味醇”“山泉水灌溉,沙土地扎根”等产品核心价值点,将乡土生产故事与产品推介深度融合,使直播内容兼具温度与细节,引发受众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 成果亮眼,多方认可:抖音相关话题区域曝光量超320万,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98%,公益助农金额创下账号历史新高,同时获得《保山日报》、魅力无锡英文网等媒体的专题报道,实践成效在传播力与助农实效上均表现突出。</p><p class="ql-block">- 模式创新,长效助农:构建“调研挖卖点+直播拓渠道”“调研攒故事+直播树认知”“调研带协作+直播教实操”的三维助农模式,不仅实现当季农产品的高效销售,更助力当地培养电商人才、树立品牌认知,形成了可复制、可持续的助农长效机制。</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组以“知行合一在泗博,青春赋能古韵新”为主题的实践团,成员来自江南大学多个学院及江苏省泗洪中学,共9人,由朱家烨老师指导。实践地点为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团队深入泗洪博物馆及乡愁馆等地,于2025年8月19日开展实践,探索当地以江淮文化为基底,融合古源、酒、红色、民俗非遗的多元地域文化。实践后,团队形成成员报告,感悟到泗洪文化的深厚魅力,强化了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播的责任意识,未来将继续关注其活态传承与创新表达,助力优秀地域文化推广。</p> <p class="ql-block">“墨韵朱仙行”团队,以“刀笔承古韵,年画印千年”为主题开展实践。团队聚焦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非遗文化,通过实地参观、手艺人采访、制作英文海报等方式,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制作工艺,旨在传承推广非遗文化、提升学生实践与专业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家乡自豪感,借助外语专业优势助力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国际传播与活态传承。</p> <p class="ql-block">“金陵寻珍”实践团聚焦南京博物院,深度调研东汉错银铜牛灯、明代鎏金喇嘛塔等特色文物,梳理南京文化脉络与江苏文明历程,通过专题研讨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科技成就与精神标识,助力南京博物院文化传承与创新。</p> <p class="ql-block">“余韵西子”实践团,由英语2301王奎淼汇报。团队围绕无锡蠡湖等文化地标,结合西施与范蠡的历史文化故事,制作了带有中英双语字幕的实践视频。视频展现了蠡园、范蠡西施壁画等景观,通过影像与语言结合的方式,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在实践中融入外语专业能力,助力无锡地方文化的传播与推广。</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实践团围绕“言子嘿堂”主题,深入挖掘重庆地文语言与地域文化。通过调研重庆方言中的“言子”特色,结合“嘿堂”所蕴含的“很地道、很本土”的文化意味,将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相结合。团队可能开展了方言收集整理、文化访谈、场景拍摄等活动,用生动的方式呈现重庆方言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实践不仅加深了成员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认识,也让“言子嘿堂”成为展示重庆本土文化的窗口,体现了青年在地域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图案主题:“渝味嘿堂,辣韵山水”</p><p class="ql-block">- 环形元素:以重庆特产辣椒为环形主体,采用红、橙渐变的色彩,展现辣椒的鲜艳与重庆饮食文化的火辣特质,环形边缘做立体纹理处理,模拟辣椒表皮的质感。</p><p class="ql-block">- 环内风景:选取重庆标志性风景区——武隆喀斯特地貌(天生三桥、仙女山),以水墨风格呈现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景致,凸显重庆“山水之城”的地貌特色。</p><p class="ql-block">- 文字融合:在环形与风景的衔接处,嵌入“嘿堂”地文语言,采用重庆方言特色的手写体风格,让地域文化符号与视觉元素自然融合,体现实践团对重庆地方语言与文化的探索。</p> <p class="ql-block">党委副书记季王飞在今天下午的报告会上作总结发言。</p><p class="ql-block">季书记提到,陈卫校长近日用一个“高”字高度评价外国语学院——升学率高、就业率高、获奖率高、国际交流率高。</p><p class="ql-block">他进一步指出,几十年来,外国语学院始终保持这“四高”优势。</p><p class="ql-block">我,作为学院英语本科专业的创始人之一,自1996年招收第一届四年制本科生起,学院便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job-oriented)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精外语+X”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考研深造或出国留学,力助学生参与各种全国性比赛,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p> <p class="ql-block">每组依次经过陈述、展示、答辩等环节,由五位评委现场打分。最终,在十一组参赛队伍中,评选出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三等奖3组、优秀奖5组。</p> <p class="ql-block">薪火相传,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作为学院关工委的一员,我始终关注着青年学子的成长。这场报告会让我欣喜地看到,外语学院的育人成果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上,更体现在对学生文化自觉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上。从党委副书记季王飞的总结发言中,从各团队的精彩展示里,我感受到了学院对“外语+文化传承”育人路径的探索与深耕。而当我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团队颁发三等奖时,与同学们那一双双充满朝气的眼睛对视,我深知,文化传承的薪火已在他们手中点燃。</p><p class="ql-block">此次活动,于我是一次学习,学习青年学子的创新与热忱;于我是一次感动,感动于乡韵传承的生生不息;于我更是一次激励,激励我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继续为青年学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见证他们以外语为翼,在文化传承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p><p class="ql-block">相信在这些年轻力量的推动下,“外语传乡韵”的实践之路会越走越宽,青年一代的初心也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中愈发坚定,未来可期!</p> <p class="ql-block">与老同事宋老师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重返江园彩云飘,</p><p class="ql-block">学子辉煌耀锦霄。</p><p class="ql-block">盛会同堂夸实践,</p><p class="ql-block">幸逢旧友话今朝。</p> <p class="ql-block">报告会结束后,我和宋老师特意前往拜访外语学院现任领导,遗憾的是李书记不在。英语系主任杨勇教授为我们按下快门,定格下这一珍贵瞬间。</p> <p class="ql-block">图片: Simon、学生A and others</p><p class="ql-block">文字: 杨祖宪、顾海星 and others</p><p class="ql-block">工具: 尼康相机,小米手机等</p><p class="ql-block">P图: 美图秀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