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女发的短视屏,闪的好快,老眼昏花看不太清,以短视频的素材,用美篇重做一遍,慢慢欣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月的黄石,层林尽染,地热蒸腾,仿佛大地在呼吸。行走在广袤的荒野间,感受到自然最原始的力量与静谧的和谐。这里不仅是美洲大陆的“肺”,更是地球脉动的见证者。</span></p> <p class="ql-block">黄石湖: 上一次黄石火山群爆发后形成的高原湖泊(海拔2357米)。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绚丽色彩的冲撞与暴击,碧蓝泉水蔚蓝湖面橘子黄的矿物质痕迹还有远处白皑皑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黄石湖(Yellowstone Lake)位于美国黄石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热活动、水文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著称,具体表现为:</p><p class="ql-block">地热活动与水文特征</p><p class="ql-block">黄石湖是黄石超级火山的火山口中心,湖底遍布热液喷口和泥火山,导致湖水温度分布极不均匀,部分区域冬季仍不结冰。其水源主要来自融雪和降水,但蒸发量巨大,水体更新周期长达数百年,形成独特的水文循环系统。 </p><p class="ql-block">生物多样性</p><p class="ql-block">原生鱼类与入侵物种:湖中原有割喉鳟等本土鱼类,但20世纪引入的湖鳟导致割喉鳟种群锐减,进而影响棕熊等顶级捕食者,成为生态研究的经典案例。 </p><p class="ql-block">极端微生物群落:湖底热泉周围栖息着耐高温、耐酸碱的古菌与细菌,通过化学合成作用获取能量,构成独特的“化能自养生态系统”,为研究极端生命形式提供重要样本。 </p><p class="ql-block">候鸟栖息地:春季融雪后,湖岸湿地吸引大量迁徙鸟类,形成植被、水位与动物迁徙的协同生态链,成为研究气候变化对高纬度湖泊影响的关键区域。 </p><p class="ql-block">气候特征</p><p class="ql-block">作为高海拔湖泊(海拔约2357米),其气候呈现“长冬无夏”特征:年均气温-3.2℃,冬季最低可达-38℃,夏季最高温不超过15℃。年降水量约420毫米,但蒸发量极大,强风频发(年均风速6.8米/秒),形成独特的高山微气候系统。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远处的热泉区,蓝白相间的池水静静流淌,矿物质勾勒出如画般的纹路。</span></p> <p class="ql-block">西姆指间歇泉: 是一片间歇泉区域,最美丽且著名的是black pool(黑池),但它明明是宝石蓝色。</p> <p class="ql-block">西姆指间泉、画框温泉,每一处都像大地的调色盘,硫磺沉积形成金黄边框,映着晴空与倒影,宛如梦境。</p> <p class="ql-block">- 画家调色盘喷泉: 白色泥浆不停冒泡泡,石灰质泥浆显现出淡粉色和白色,老外觉得像画家的抹得乱七八糟的调色盘,国人更觉得像刚煮开的粥~还”咕嘟咕嘟”得老大声儿了。</p> <p class="ql-block">老忠实间歇泉: 十一年前来的时候赶上大阴天,一边看喷发一边哆嗦。这次导游给力,算好时间晒着暖阳踩点看喷发~老忠实每90分钟(+/-10分钟)喷发一次,这个误差已经接近DIN标准的量检具基本误差要求(+/-10%),啊我的职业病犯了,死去的记忆偷袭了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忠实间歇泉如期喷发,水柱直冲云霄,在湛蓝天空下绽放成银白花束。它的守时如同自然的钟表,自1870年被命名以来,从未辜负人们的期待。我站在木质栈道上,仰望这股源自地心的能量,蒸汽在阳光中折射出微光,仿佛时间在此凝固。</span></p> <p class="ql-block">老忠实间歇泉旁边的木屋酒店非常西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粗犷原木撑起高耸屋顶,仿若置身森林腹地。暖灯点缀梁间,星星点点,与窗外自然光影交织。这里是旅人休憩之所,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除了巨型石柱上的大钟以外,纪念品商店外墙上还有一面只显示预计下一次喷发时间的钟,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湿地静谧,枯树伫立水中,倒影如墨。远处野牛悠然踱步,低头啃食秋草,身后是雪山与温泉升腾的白雾。这一刻,生命与地质共舞,荒凉与生机并存。日落时分,余晖洒满大地,金色光芒穿透蒸汽,天地间一片温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老忠实”标志牌前轻触木牌,十分钟倒计时预告着下一次喷发——这是我对黄石最后的凝望。这片土地,以火与冰塑造山河,也在我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span></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 黄石的规则是”这里保护黄石的一切,但不包括你”。就是说这里的树木河流动物是第一重要,如果它们伤害到了你,是你自己的”误操作”,后果自负。如果你伤害到了它们,那你就等着吃罚单吧~</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另一个极端的对环境的保护,相对于国内来说,人是最重要的,比如很多比较野的景点,一旦出过人的相关事故,一般会立即封闭领导检讨相关责任人担责。</p><p class="ql-block">而黄石主张你只可以远远的欣赏动物,这里是它们的家,你不可以打扰它们。熊咬了你是因为你靠得太近了(不得近于100米),你咬了熊你可得花大钱交罚款给熊看病了。😊😊😊</p><p class="ql-block">另一个现象是,黄石的每个景点的纪念品商店和餐厅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手机信号是没有的,厕所除酒店外都是旱厕(因为要尽量维持原生态),树木自然死亡倒了除非挡路了否则不去处置,一百年不许变。🤗🤗🤗</p><p class="ql-block">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公园模式,不好说谁对谁错或者谁更先进,游客自行判断选择喜爱的目的地。但不同的理念值得深入了解学习,虽然不能随时刷手机,水也不敢多喝,😰😰😰</p><p class="ql-block">深切融入当下自然及百年万年的自然中,看着间歇泉喷发感受这地球的呼吸,这份记忆我会好好珍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