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庐山庐山恋_载着我滿滿回忆 (2025)

林子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0日,又是一年登上我心心念念的庐山,石阶上的青苔还沾着去年的湿润,风里却已换了今夏的清凉。 </p><p class="ql-block"> 夏日的庐山从不是单纯的避暑地,它是我时光的百宝箱,幼儿园时的我,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厦前的那条</span>溪水里,卷着裤腿寻找美丽的小石子,15岁的小女兵在政治局会议室门前随着邓颖超大姐追蝴蝶的碎影…。到处都飘着如今寻味过往的温柔,每一步踏下去,都像在与不同年纪的自己重逢,山风掠过树梢时,连回忆都变得清清爽爽。</p> <p class="ql-block">庐山足迹,从幼儿园记忆开始,那年福建部队战备,在八一学校上幼儿园的我们不能回家,被送上庐山,从此留下了我的足迹,与庐山有缘,第二次上庐山已经是个快满15岁的兵妹妹了,再后来打卡每一年…。</p> <p class="ql-block">今年庐山打卡,住进厅办事处的3号楼,看看楼前的树又长壮了,小楼被绿色环抱着。</p> <p class="ql-block">又来了,看不够的牯岭夜景,这二年灯光秀让牯岭的夜景更美了。</p> <p class="ql-block">是谁让这1314成为美好向往。</p> <p class="ql-block">我的打卡地一,九届二中全会政治局会议室门前,这是我工作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走进了当年我工作的政治局会议室,现已改成餐厅了,你看见正面那扇门当时是一面墙,是周恩来总理与我们合影时的背景墙。</p> <p class="ql-block">照片的来历:会议结束,我们接到通知,周恩来总理要与我们合影(因为会议上规定之一不准与首长合影),开心激动大家集中在政治局会议室内,摄影师在此拍了二张照片,一张是总理身边北京来的工作人员,另一张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栋楼的工作人员。我们是先拍照,我这不懂事的小女兵对总理说,照片我又拿不到,总理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照片一定送到他们手上。这张照片到我手上,也留在庐山纪念中。</span></p> <p class="ql-block">当年与周恩来总理合影的照片今年挂进餐厅里。</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庐山宾馆已经重新装修好了,九届二中全会周恩来与邓颖超下榻,我也住在这楼里。这是一栋匚形楼,前面是住处连接处是餐厅,后面是政治局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宾馆内也挂上与周恩来总理合影</p> <p class="ql-block">打卡地二,庐山会址侧门,九届二中全会闭幕,毛主席从这进会场(已重修),在此与我们一一握手后进会场。</p> <p class="ql-block">打卡地三,庐山大厦,那是上幼儿园时的我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的打卡地四,1970年9月9日下午毛主席在此接见九届二中全会工作人员,那时虽然不滿十五岁可咱是解放军哦,在毛主席接见的地方,路两侧由我们解放军手牵手形成人墙。见到毛主席下车后向队伍中间走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侧人群激动高</span>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向主席走来的方向拥挤着,我们手拉手脚已不沾地被推着向前,主席已经无法再向前走了,只见4个大个子警卫围着主席走向进汽车…。(我在以前美篇中有介绍过祥情)。</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纪念馆内有与周恩来总理合影</p> <p class="ql-block">八届八中、九届二中庐山会址主席台上进场的侧门。</p> <p class="ql-block">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当年毛主席给江青的一首诗就立在前面,现已不在了。</p> <p class="ql-block">此处原有一棵松树,我有一张穿着军装坐在树叉上照片。</p> <p class="ql-block">花径留影</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1961年利用西谷天然洼地筑坝建成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工湖,水域面积11万平方米,蓄水量100万立方米,</span>原名“花径湖”,后因湖岸轮廓酷似小提琴及清代“如琴”石刻得名。‌‌</p> <p class="ql-block">庐山基督教堂,坐落在我们办事处对面,我虽然不是教徒,但每次上庐山还是想走进教堂去感受一下。‌</p><p class="ql-block"> 庐山基督礼拜堂1910年由英国基督教医学会建造,原为教师礼堂,1946年改为礼拜堂。蒋介石夫妇与司徒雷登曾在此进行宗教活动。‌</p><p class="ql-block">庐山以“一山藏五教”著称,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庐山恋电影一个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新建成的国际会议中心。</p> <p class="ql-block">庐山上的晚霞,远望九江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庐山,明年再見!</p>